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纳米Fe_3O_4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制备磁性复合絮凝剂MFPAC,利用MFPAC强化混凝-改性矿化垃圾吸附处理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MFPAC中适宜的前驱物质量比为m(Fe_3O_4)∶m(PAC)=1∶3,正交实验结果表明,m(Fe_3O_4)∶m(PAC)以及投药量对混凝效果有较为显著的影响,p H和沉淀时间对去除效果影响相对较小,MFPAC对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均优于单独投加PAC,投加量为1.5 g/L时,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62.6%和66.5%;采用焙烧法对矿化垃圾进行改性,利用改性矿化垃圾吸附MFPAC混凝出水,在焙烧温度为700℃,吸附剂投加量为40 mg/L的条件下,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6.7%和68.4%;MFPAC混凝-矿化垃圾吸附联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COD、色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3.8%、78.5%和74.3%。  相似文献   

2.
煤气化高浓度含酚废水属于"高危"难处理的工业废水。文章采用混凝-Fenton氧化-混凝联合工艺对高浓度煤气化废水进行预处理,考查了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铁混凝处理,挥发酚去除率仅有57%;当酚/铁比为1:4,双氧水(30%)投加量10 mL/L,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1 g/L时,采用联合工艺处理挥发酚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96%和94%以上。若在氧化后利用剩余活性污泥进行吸附处理,处理效果进一步提高,挥发酚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99%和97%以上,色度小于10倍。  相似文献   

3.
Fenton氧化-混凝法处理DSD酸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Fenton氧化-混凝法对DSD酸还原段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得出最佳Fenton氧化条件:pH值为3、H2O2投加量为1 mL/L(分3次投加)、FeSO4.7H2O投加量为200 mg/L、反应时间为45 min;混凝条件:pH值为10,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3 mg/L。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处理COD的质量浓度为516 mg/L、色度为500倍的废水,其COD、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1.0%、98.0%。  相似文献   

4.
万彤  孟冠华  刘宝河  李品君 《广东化工》2012,(12):101-102,109
利用混凝-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研究混凝过程pH,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搅拌时间,沉淀时间和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对印染废水COD,色度的去除率的影响。考察了吸附过程中溶液pH和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印染废水COD,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92.5%,93.7%。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化学混凝-芬顿氧化联合法处理某膏药生产处理废水。混凝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聚合硫酸铁,且投加量为1000 mg/L,混凝时间3 h,pH值8.0时,废水COD去除率为37.0%,水处理处理效果较好。芬顿氧化试验表明:H2O2和Fe2+投加量分别为80mg/L和60 mg/L,反应时间为80min,pH值为3.0时COD去除率达89.1%。化学混凝芬顿氧化联合试验表明:该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90.1%,出水较为清澈。  相似文献   

6.
采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吸附-臭氧氧化法处理乙硫氮模拟废水,结果表明,(1)对于乙硫氮和对应COD的去除,臭氧的投加量(低于3.00 g/h)与之成正相关关系,活性炭的粒径则与之相反(当≥60目时的去除率可达到70.1%和70.8%,较≤20目对应的去除率高出40.2%和41.5%),同时pH值则表现出影响不明显的效果;(2)乙硫氮在初始浓度为400 mg/L,初始pH为7.8,臭氧、活性炭投加量分别为3.00 g/h、1.50 g/L,反应50 min时,吸附-臭氧氧化法对乙硫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9.8%,80.7%,较单独活性炭处理提升29.7%,9.9%,其中COD去除率较单独臭氧处理提升31.2%;(3)整体上,对乙硫氮的去除效果表现为吸附-臭氧氧化>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同时COD去除效果表现为吸附-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由此可见,吸附-臭氧氧化法可实现对乙硫氮及COD的有效同步去除。  相似文献   

7.
US/Fenton氧化-混凝法对焦化废水的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US/Fenton氧化-混凝法对高浓度焦化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适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功率500W,H2O2投加质量浓度为6.0 g/L,Fe2 为400 mg/L,pH 3,Al2(SO4)3、PAM投加量分别为480、4.0 mg/L的条件下,COD、NH3-N、CN-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75.1%、53.4%、62.8%和83.1%,废水的COD由处理前的4 799mg/L降至1 195 mg/L,BOD/COD由0.196提高到0.373,出水可生化性良好.US/Fenton氧化-混凝法可作为高浓度焦化废水的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混凝及芬顿氧化技术处理新疆某油田含油污水。当聚合氯化铝(PAC)及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较佳投加量分别为700 mg/L和1.43 mg/L时,混凝出水COD降低至310 mg/L;芬顿氧化处理混凝后出水,当过氧化氢投加量为0.55 g/L,硫酸亚铁投加量为0.65 g/L时,COD去除率最高约为39%,芬顿处理后出水COD为166 mg/L。  相似文献   

9.
曹鹏华  宗刚  高盼盼  刘彩霞  陈朋 《广州化工》2012,40(22):130-132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较难处理的废水,本文采用混凝法、Fenton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可知:当10%PFS投药量为1.2 g/L,搅拌转速为350 r/min,pH值为7,沉淀时间为120 min时,COD的去除率达到最佳,最高可以达到47.1%,色度去除率达到52.7%。采用芬顿法时当pH值为3,H2O2投加量为6 mL/L,反应时间为90 min,n(H2O2)/n(Fe2+)为8∶1,COD的去除率达到最佳,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可达45.6%和93.8%。综合比较在预处理中运用混凝法无论在工艺还是经济方面都是比较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接触氧化法对广州某奶牛养殖基地污水处理站的三级氧化池出水进行了中试研究,通过探究臭氧投加量、臭氧催化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出水COD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况条件:臭氧投加量为120 mg/L、臭氧催化反应时间为30 min,装置中催化剂用量为30 g/L。中试系统在最佳工况下,连续运行时COD的去除率为58.82%;在50%回流条件下,连续运行时COD去除率为63.27%,出水COD稳定在180 mg/L。  相似文献   

11.
采用Fe/C微电解与Fenton协同氧化-混凝沉淀-A/O组合工艺对蒽醌类染料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各处理单元的优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Fe/C微电解与Fenton协同氧化处理单元,当H_2O_2投加量为3 mL/L、HRT为100min、pH为3时,单级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0.67%和92.73%,BOD5/COD由初始的0.07升高至0.45;在混凝沉淀单元,当pH为8,PAC、PAM的投加量分别为200、2 mg/L,沉淀时间为30 min时,单级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65.41%和88.33%,BOD5/COD提高至0.57;通过后续生化处理后,最终出水的COD为68 mg/L,色度为30倍,总去除率分别达到99.01%和99.82%,出水NH_4~+-N、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65、19.22、0.38 mg/L,出水水质均达到了GB 4287-2012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深度处理钻井废水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独臭氧氧化、MnO2吸附和O3/MnO2催化氧化3种体系对经过混凝处理后的钻井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重点研究了O3/MnO2催化氧化体系去除钻井废水中有机物(以COD计)的效能。结果表明:相比单独臭氧氧化和MnO2吸附体系,O3/MnO2催化氧化体系能显著提高COD和TOC的去除率;COD去除率随着臭氧投加量和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pH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臭氧投加量为80 mg/L、pH为11.5、催化剂投加量为20 g/L、反应时间为4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51%、83.18%,COD从686.28 mg/L降至85.72mg/L,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印染废水的COD和浊度为指标,考察氧化-混凝法(Fenton试剂-PAFC-CPAM)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Fenton试剂单独处理印染废水时,在pH值为4, FeSO4和H2O2的投加量分别为0.3、 1.32 g/L时,COD的质量浓度和浊度分别降至602.3 mg/L和60 NTU。Fenton试剂与PAFC(0.5 g/L)联合处理时, COD的质量浓度和浊度分别降至484.6 mg/L和38 NTU,继续投加6 mg/L的CPAM后, COD的质量浓度和浊度分别降至419.9 mg/L和25 NTU, COD去除率达到了51.22%。Fenton试剂-PAFC-CPAM联合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试剂。  相似文献   

14.
对某颜料企业高浓度洗涤废水进行了混凝沉淀、微电解-Fenton氧化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pH=12,PAC投加量为250 mg/L时,COD、LAS、SS去除率分别为47.8%、47%、52%。微电解-Fenton氧化的最佳条件为:铸铁粉投加量为0.3 g/L,微电解反应时间为1 h,双氧水投加量为10 mL/L,Fenton氧化时间为3 h。研究发现将混凝沉淀置于微电解-Fenton氧化前可提高处理效率,COD、LAS总去除率分别高达77.9%、98%。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硫酸亚铁与高锰酸钾联合氧化深度处理酵母废水,分别研究了在曝气条件下硫酸亚铁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以及联合高锰酸钾情况下高锰酸钾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曝气条件下,硫酸亚铁投加量为5.0 g.L-1、pH值为7.0、反应时间为50 min时,COD去除率可达60%~65%;在联合高锰酸钾条件下,高锰酸钾投加量为1.0 g.L-1、pH值为8.0、反应时间为10 min时,COD去除率可达75%左右。处理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采用矿化垃圾吸附-Fenton-NaClO氧化联合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吸附实验在矿化垃圾粒径为2 mm,用700℃焙烧改性的矿化垃圾作为吸附剂,投加量为60g/L、pH=9的条件下进行,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最大的53.15%和78.77%;吸附出水在初始pH为6、H_2O_2投加量为60 mmol/L、n(H_2O_2):n(Fe~(2+))为4:1、反应时间为75 min的条件下进行Fenton氧化,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最大的52.37%和11.5%;Fenton氧化出水在NaClO,投加量为60 mmol/L、pH为6、温度为50℃和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进行NaClO氧化,NaClO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最高的81.86%和98.96%,此时COD为78 mg/L,氨氮的质量农度为0.42mg/L,均可满足GB16889-2008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Fenton氧化-混凝联合处理橡胶废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橡胶厂的工业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各种因素对Fenton氧化后废水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H2O2、FeSO4·7H2O和Fe2(SO4)3用量进行L9(33)正交试验,确定Fenton氧化-混凝联合工艺处理橡胶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质量分数30%的H2O2、FeSO4·7H2O和Fe2(SO4)3投加量分别为2 mL、0.3 g和0.3 g.与Fenton氧化法和直接混凝法相比,Fenton氧化-混凝联合工艺对橡胶废水处理效果更好,对COD去除率明显高于单独采用2种方法对COD去除率的总和.  相似文献   

18.
采用混凝法对水性油墨废水进行处理,探讨了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混凝最佳pH值、助凝剂种类及投加量等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凝剂硫酸亚铁投加量为200 mg/L,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2.5 mg/L,pH值为5,沉降时间为40 min时,处理后的废水色度去除率达97%以上,COD去除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朱乐辉  戚伟峰 《农药》2007,46(11):731-733
以仲丁灵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COD(化学需氧量)与色度为指标,研究了几种混凝剂与新型混凝脱色剂DH复合使用的混凝处理特性。通过不同的投配选择,得出了最佳的复合投加方式以及最佳药剂投加量。结果表明,采用硫酸亚铁与混凝脱色剂这种投加方式对该生产废水的预处理效果最佳,其色度去除率为70%,COD去除率为58%,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确定了最佳的药剂投加量为硫酸亚铁200mg/L,混凝脱色剂DH为250mg/L。  相似文献   

20.
厌氧水解-好氧-吸附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厌氧水解-好氧-硅藻土吸附工艺对某印染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COD总去除率达87.6%,色度总去除率达98%,出水水质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1992)-级排放标准要求.在给定条件下进行厌氧和好氧处理.并分别确定厌氧和好氧处理最佳反应时间为8~10 h和6~8 h;硅藻土在去除色度上效果显著,同时具有去除COD的能力,当硅藻土投加质量浓度≥5.0 g/L时,可使印染废水出水的色度和COD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要求;若色度和COD指标仅需同时满足二级排放标准要求时,硅藻土投加质量浓度为2.0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