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煤及煤液制取芳烃高聚物的发展与机遇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陈鹏 《煤炭转化》1995,18(1):1-6
近年来,先进的高聚物新型芳香工程塑料、耐热塑料和液晶高聚物与膜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塑料的单体来自1环到4环的芳烃化合物,都能由煤和煤液中取得,如烷基苯、萘、联苯、蒽、菲、芘、酚类和咔唑等,其中特别重要的单体有2,6-二烷基萘,4,4'-二烷基联苯和1,4-二烷基苯。探索由煤及煤液来制取芳香高聚物的工艺路线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从石油和天然气来制取这些材料相当困难。作者根据国外的最新文献编译了此文,主要阐述开发煤及煤液制取芳烃高聚物的机遇。这种高价值化学制品和材料将大力促进高科技的发展。这样,就需要对煤建立新的概念。到下世纪,煤化学学科将出现一个新分支。  相似文献   

2.
煤的颜色和结构与稠环芳族化合物的电子光谱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煤的颜色与煤大分子的稠环芳香结构有关.总结了稠环芳香化合物的电子光谱规律,分析讨论了煤的电子光谱和稠环芳香结构.结果发现:大多数煤结构模型都难以解释煤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3.
《维纶通讯》1995,15(3):50-57
通过相应的乙烯基单体与醛酸乙烯的共聚物将离子基团引入到带有烷硫端基的聚乙烯醇(PVA)中。研究了该高聚物对煤-水浆(CWM)的分散情况。诸如磺酸钠和羧酸钠之类的阴离子基团明显地增强了带烷硫端的PVA对煤的分散能力。带有烷基端基的聚丙烯酸钠也显示出良好的对煤的分散能力。这类高聚物与萘磺酸钠醛缩合物(NSF)对煤的分散能力次序随煤的种类不同而异。这类高聚物分散剂对煤的流体化程度,换句话说是煤的粘度受切  相似文献   

4.
煤及煤基物制取塑料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丽萍  李凡 《煤炭转化》1995,18(2):33-39
煤不仅是一种主要的能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能成为制取芳香高聚物的材料。本文概述了以煤及煤基物,如煤酸、煤焦油、煤沥青、煤萃取物、加氢残煤等为材料制取塑料的方法及其用途。还对煤与其它塑性材料共混,生产新型塑性材料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酸酯类侧链液晶离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4′二羟基联苯为基础合成了一种新型介晶体4-甲基丙烯酸-4′-苄氧基联苯酯及它的均聚物。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上述介晶单末与甲基丙烯酸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制备了侧链液晶离聚物Ⅰ和离聚物Ⅱ。用FTIR、^1H-NMR、DSC、热台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介晶单体的熔点为158℃,清亮点为196℃,为向列型液晶。均聚物、高聚物Ⅰ和Ⅱ(介晶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的摩尔经分别为1:2和  相似文献   

6.
L—半胱氨酸希夫碱及其铜,锌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华  陆茜 《湖北化工》1998,15(5):18-19
报道了由L-半胱氨酸与2,4-二羟基苯甲醛合成希夫碱N-2,4-二羟基苯甲醛-L-半胱氨酸(简称SCYS),并与过渡金属Cu(Ⅱ)、Zn(Ⅱ)形成配合物(简称SCYS-Cu、SCYS-Zn)。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组成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SCYS为NOS型三齿配体,配合物为四配位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处于第二次煤化跃变过程中的柳林3~#煤的大分子结构特征,采用溶剂吡啶对柳林3~#原煤进行索氏抽提,借助FTIR分析测试手段并通过分段分峰拟合对柳林3~#原煤、抽提后残煤及抽提物的结构组成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抽提过程中,在吡啶溶剂的作用下,部分抽提物从煤大分子结构中脱离出来,这些抽提物包括短链脂肪结构和芳香醚、酚、酯等含氧官能团结构。抽提前后煤大分子骨架保持相对稳定,与原煤和抽提后残煤相比,抽提物的苯环四取代明显增加,二取代明显减少,说明残煤的脂肪链长、支链少,抽提物的脂肪链短、支链多。抽提后残煤、抽提物与原煤显示出不同的芳香度,其由大到小依次为抽提后残煤的芳香度、原煤的芳香度、抽提物的芳香度;柳林3~#原煤、抽提后残煤及抽提物中主要羟基类型是自缔合羟基,说明煤中羟基类型以缔合结构为主。  相似文献   

8.
邻甲基二氮杂萘联苯型聚醚酮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连周  蹇锡高 《塑料工业》1999,27(2):31-32,40
以自制的新型类双酚单体4-(3-甲基-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1一酮,与4,4′-二氟二苯酮反应,合成了新型聚芳醚酮。初步探讨了聚合条件;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双酚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用DSC、TGA分析了聚合物的耐热性。实验结果表明,此类双酚单体具有与双酚类似的活性,可以进行聚合反应,由此合成的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400℃以下聚合物几乎没有热损失;对溶剂的溶解性能优于其它聚醚酮;力学性能良好。由于主链上引入了甲基基团,为拓宽材料的应用范围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功能基团。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了1,3-取代方酸衍生物:1,3-双〔4-二甲胺苯基〕-2,4二羟基环丁二烯氢氧双内盐(DMCS),1,3-双〔4-双十六烷胺苯基〕-2,4二羟基环丁二烯氢氧双内盐9DHCS)。研究了DMCS和DHCS在不同溶剂中的光物理行为,估算了DMCS、DHCS的基态与激发态之间偶极矩差值。在CTAB胶束中,除DMCS单体分子外,DMCS形成了二聚体。在二氧六环-水体系中,研究了DHCS的簇集行为。  相似文献   

10.
杨瑞芹  张大洋 《辽宁化工》1998,27(2):87-89,64
考察了磷钨酸(H3PW12O40·XH2O)、对甲基苯磺酸、浓硫酸和HY型分子筛等四种催化剂对苯酚与邻烯丙基苯酚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钨酸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磷钨酸催化下,控制适宜的反应条件,产物产率达75%,羟值467.4。产物经分离及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H′-NMR)等方法测定,证明主要是1,2-二(2-羟基苯基)丙烷和1-(2-羟基苯基)-2-(4-羟基苯基)丙烷两种双酚的混合物,两种化合物在混合物中比例相近。此双酚混合物可作为合成新型环氧树脂的单体  相似文献   

11.
王伟  苗红军 《大氮肥》2010,33(4):254-256
总结大型煤化工项目煤储运系统在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通过试运及技术改造,消除了困扰煤储运系统平稳运行的关键问题,保证了正常输煤,改善了现场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2.
煤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对煤转化和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祖伺 《煤炭转化》1992,15(1):12-18
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叙述了煤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时煤转化和制备的影响.提出了在煤转化过程的研究中应开展煤的基础研究.根据我国煤炭资源情况还提出今后有关煤的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3.
煤中氯的赋存形态与释放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从煤中氯的赋存形式、测定方法、释放特性和控制技术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煤中氯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到目前为止,氯在煤中的赋存形式仍未有统一的结论,但都认为燃烧过程煤中氯主要以氯化氢的形式释放,将对燃烧设备燃烧区、加热器等部位产生腐蚀并污染环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洗煤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煤中的氯含量。  相似文献   

14.
燃煤和大气污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煤炭作为中国主要能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对大气污染的计数据,论述了燃煤的洁净技术和污染控制技术,提出今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煤炭及煤炭洁净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煤炭储量、产量在一次能源中都占主导地位。分布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北部,煤品种多,高硫难洗煤多,应用面广,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列举了中国洁净煤利用技术各领域的情况与现状,指出目前与先进国家之间的主要差距是在规模与成熟程度上。建议从实际出发“因煤制宜”、“因用户制宜”发展中国的洁净煤技术,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加强国际合作,重点在抓住主要用户,关键技术及成熟技术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煤结构特征与煤反应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冯杰  李文英 《煤炭转化》1996,19(2):1-11
煤大分子结构特征与煤反应性的关系反映了煤最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可为煤加氢、热解等涉及这一领域的煤加工过程研究提供直接的依据和改进操作条件的方案。本文就以上各点综述了近年来对煤结构及煤反应性关系研究的几种主要技术方法及各自的成就,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姜帆  龚帧祥 《煤炭转化》1994,17(3):43-52
根据我国煤炭生产加工利用现状,本文重点概述、展望了矿区煤炭开采利用中的环保问题现状。并结合国情,就解决矿区采空沉陷地表破坏、瓦斯、煤及共伴生矿物洗选加工、煤炭利用及矿区炼焦等环保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部分对策建议。强调了造地复田和煤炭及其共伴生矿物合理洗选加工在解决我国煤炭环境、节能、节运、提高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溶剂抽提与煤的净化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陈茺  高晋生 《煤炭转化》1995,18(2):14-20
本文综述了温和条件下溶剂抽提净化煤的基础研究的进展,讨论了影响抽提的主要因素,提高抽提率的方法,以及该课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煤基燃料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克昌  李忠 《化工学报》2004,55(9):1393-1399
随着国内能源消费的增长,特别是车用燃料的迅速增长,石油消费总量越来越大,但国内石油资源有限,专家预计2010年和2020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0%和60%,威胁国家能源的安全供应.但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大力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液体替代燃料,提供部分车用燃料,将是解决能源安全供应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论述和比较了合成煤基燃料的3种不同工艺路线:煤直接液化合成油,煤间接液化合成油和煤基含氧燃料合成.前两种工艺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燃料的H/C比,以合成粗油或碳氢化合物为目标产物.新一代煤直接液化合成油技术还没有工业化装置投入运行,但间接F-T合成碳氢燃料已有成功的工业经验.和石油基燃料相比,虽然煤基碳氢燃料还不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但对于石油资源有限的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煤间接液化也可合成煤基含氧燃料,即甲醇燃料和二甲醚燃料等.和碳氢燃料相比,合成煤基含氧燃料不仅具有明显的技术和经济优势,而且充分利用了煤中C、H和O 3种主要元素,可以实现资源、能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亢万忠  李晓黎 《大氮肥》2009,32(4):217-221
在分析壳牌粉煤气化技术的先进性和工艺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引进壳牌粉煤气化技术过程中实施的工艺优化、技术改进、配套技术开发和对国内粉煤气化技术的推动作用,对壳牌粉煤气化装置在中国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