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技术在河道水质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闸北区夏长浦河道运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技术治理水质,旨在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上海中心城区中小黑臭河道就地处理的经济合理技术,目的是结合地区河道实际现状,通过深化治理,改善内河水质,促进支流和苏州河水质不断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河道水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群 《上海水务》2007,23(4):43-46
根据上海市水环境监测中心河道水质监测资料,对上海市河道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水质主要污染项目氨氮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分析了上游边界来水水质、泵站排江、降雨、引清调水工程等因素对河道水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上海市河道水质状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要了解水质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性,就必须在一定的地点进行连续不断地监测,对于偏远地区或大水域(湖泊、水库、海洋)的水质监测是一项很费力、费时、费钱的工作,往往很不容易做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来监测水质的状况和其迁移的规律。水质遥感技术是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卫星遥感具有宏观性、整体性和周期性等特点,在提供概观性的水质观察方面,比地面水质监测要优越得多。水质遥感技术的基础是不同水质的水体,其光谱特性有所不同。根据遥感测得的水体光谱特性,建立其与水质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树锦 《江苏水利》2013,(10):9-11
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变化都具有不确定性,水环境系统亦不例外。阐述了河道水质预测的数学方法,建立了水质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并以黄河小浪底至花园口段为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说明所建模型是合理的,有实际应用价值,最后展望了不确定性方法在河道水质预测建模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李爱玲  张为华 《北京水务》1998,(1):39-41,55
目前水流模拟模型和水质模拟模型的数量较多。由于研究的目的、内容及实际情况的差异,因而所选用的模型也各不相同。本文选用不流模拟和水质模拟相结合的模型,地官厅出库至三家店段的CODmn和NH3-N进行了现状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2000年和2010年不同来水保证率下相应的水质状况进行了预测。模拟与预测表明,本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平阴湿地示范区的建立主要是对污水处理厂的中水进行进一步深度处理,并考虑湿地的中水净化效果及生态环境恢复作用。此文采用二维水质模块对山东平阴县湿地示范区进行水质模拟研究,得湿地对主要污染物CODcr的衰减率约为3.4%,对中水有较好的净化效果。通过此次研究发现湿地水质净化示范效果良好,为南水北调沿线中水回用及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污水排放总量不断增加,水生态系统接纳污染的负荷逐步超过水体纳污能力,导致河道水质日趋下降.以水生态修复方法理论为基础,探讨通过控制水体外源性和内源性污染物的排入量及人工强化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以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提高溶解氧含量,恢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改善城市河道水质.  相似文献   

8.
鲁巍  郄燕秋  张韵 《给水排水》2012,(Z2):73-75
以太阳能驱动的高效水体循环技术为基础,对其构建的水生态修复系统改善水库水体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有效混合,系统试验区域内溶解氧得到提高,浓度分布更加均匀,随水深下降的速率比区域外明显减少;通过复氧对磷的内源释放起到了重要的抑制作用,设备运行期间,处理区内总磷比处理区外降低了28.8%;水动力循环混合改变了区域内的藻类组成结构,蓝藻优势度逐渐降低,绿藻优势度逐渐增加,水体的生态环境趋于健康;同时有效降低了藻类丰度,处理区内藻类总丰度比处理区外平均降低了12.2%。  相似文献   

9.
河流水质净化技术及生态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我国河流水体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分析我国水体污染现状及其特点,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原则,并就目前常用的河道水质净化技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目标的确定及河流修复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
扬水曝气技术在河道型深水水库水质原位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安市地表饮用水水源—黑河金盆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扬水曝气技术修复其受污染原水水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应用于大水深水库水质原位修复改善是可行、有效的;在扬水曝气器混合充氧作用影响下,金盆水库季节性缺氧/厌氧状况得到遏制,底泥表层DO浓度均维持在2mg/L以上;沉积物中氮、磷、有机质等内源释放过程明显减弱,藻类繁殖生长受抑;出水水质中TP、NH3—N、CODMn、叶绿素a等指标浓度较2008年同期分别削减46.7%、69.5%、22.4%及53.6%,水质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6,(9):74-77
在南方某污染河流强制污染修复试验中,采用人工曝气与投加复合生物酶相结合的技术进行底泥消减,再使用梅花式菌剂接种法将菌剂与生物促生剂接种至水体及底泥中。接种后2 d内因接种操作扰动及生物促生剂含大量氮、磷元素使各水质指标呈上升趋势,接种第3 d起COD、TP、NH_3-N浓度迅速下降,水质得到改善;第8 d左右COD、TP、NH3-N去除率达到最高,投菌后10 d内DO平均浓度上升50%,COD、TP、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在45%、40%、40%以上。结果表明:采用复合生物技术治理城市污染河流,可以初步消除河流黑臭、改善河流水质、恢复河流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水质监测中应用离子色谱分析技术测定水中F-、Cl-、NO2-、NO3-、SO、PO和Br-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强、分析快速等优点,是近期内一项宜于广泛运用的分析技术,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及时判断检测结果的真实与可信度,有效提高检测质量与分析手段,作者提出将现代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控制技术应用于水质检测工作中,并给出了选样精密度、准确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河道水质维护技术已被较多地研究和应用,将河道水质维护技术分为旁路水质净化和原位维护措施,介绍了生物滤池、人工湿地、曝气增氧、水生植物修复、生态浮床和生物接触氧化等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同时,结合北京市河道水质维护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技术优缺点分析,以期为北京地区河道水体水质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生态措施对河道水质净化的效果,本文通过生态河道、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池三种修复措施对山东乐陵漳卫新河水质净化前后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池去除TP效果最佳,而人工湿地则对COD和TN的去除效果最佳;生态池和人工湿地对水力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去除率与水力负荷的相关性不大;综合修复系统、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池的出口,COD和TP浓度与污染负荷呈正相关,TN的浓度则与污染负荷无明显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河道的生态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借助已有的水力水质模型,计算程序模拟显示管网中有多处节点水质不达标.调整相应的参数重新进行模拟.结果显示,调整各水源加药量,设置中途加药点,均可以改善管网水质.进一步分析认为,设置中途加药点并适当调整水源加药量,水质分布更加均衡,加药量更低,为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针对富营养化农村河道水体修复的需求,以氮、磷营养盐和化学需氧量深度削减为目标,提出旁路净化和水生态强化净化的水质提升集成技术并进行示范应用。结果表明:硫铁耦合脱氮工艺在处理河道水环境方面具有调试稳定周期短、脱氮除磷能力良好稳定、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水生态强化工程则能够促进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增加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集成技术可将水质由劣Ⅴ类稳定提升到Ⅲ类,降低污染隐患,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8.
李倩 《山东水利》2021,(4):18-19,22
伴随我国城市化不断加快,对河道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城市生态水环境日渐凸显,河水出现不同程度污染,不仅对人们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而且对水生生物安全构成威胁.本文通过实例探讨了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情况,为类似项目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其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成为保护河流生态的迫切需要。从“生态治河”的理念出发。立足河流生态现状,引入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河道水体自我修复功能,在对汾河中下游河道进行治理的同时,发挥最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江苏水利》2008,(7):49-49
该成果针对张家港城市污染严重的园林河试验区两岸硬质护坡河道,直接利用生物工程措施修复水体、改善水质困难的特点,采取物理方法改变水体的黑臭现象,结合水生植物,有效治理城市污染水体,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