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志海 《建筑》2007,(14):42-44
狗年的春节刚刚过去,玻璃界就爆出两大新闻。一个是“中国玻璃公司”对业内企业的收购事件,一个是皮尔金顿董事会同意板硝子现金收购。一个使中国玻璃产业的  相似文献   

2.
《建筑机械化》2007,28(11):12-13
装载机是我国目前市场保有量和年产销量最大的工程机械产品。1995~2006年中国装载机销量年均增幅达20%。2006年,市场销量达到12万台,2007年有望突破15万台,中国装载机在全球范围内占据2/3以上的市场份额。因为装载机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桥梁、煤炭采掘、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2014年我国玻璃市场的市场特征,指出了玻璃产业的发展瓶颈,阐述了2015年玻璃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及行业走向。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2014年我国玻璃市场的市场特征,指出了玻璃产业的发展瓶颈,阐述了2015年玻璃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及行业走向.  相似文献   

5.
关于2009年我国玻璃产业及市场走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2008年玻璃市场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玻璃产业及市场面临的形势,预测了2009年玻璃产业及市场的走向,并将其归纳为:供大于求、并购重组、品种转移、分布平衡、下游看好.  相似文献   

6.
正一年前,在"中国玻璃创新推动力大奖发布会暨玻璃期货论坛"上,有专家曾断言,未来将是绿色节能玻璃的世界;一年后,节能玻璃成为行业内最热的话题,一场场关于节能玻璃的会议论坛频频举办,"2014建筑节能玻璃应用技术高峰论坛"、"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等。今年,行业内也有此一说,玻璃行业已经全面步入节能时代,节能玻璃也迎来了产业化崛起。  相似文献   

7.
基于柳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并结合柳州市产业与空间分布现状,分析了柳州市产业转移的方向与未来产业格局,探讨了产业转移对都市区未来形成“一心四城”空间格局的影响,为柳州市的城市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一定漫长的历史进程及发展阶段的产物,古代都城是中国古代城市的缩影,城市权力空间、产业空间、居民生存空间相互之间有着不断的消长、更新、交汇与变化过程。古代城市无论从萌芽到成熟,在选址、布局、等级、形制等各方面,始终遵循着敬畏自然和制度等级的理智法则。现试以断代史的归纳法对我国古代城市中"产业"的发展变化作一总结,对我国都城产业空间格局特点和影响机制进行探究,涉及古代经济史、历史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维度内容。发现在古代城市中产业空间由自然原始形态逐步制度权力化,在较为稳定的过程中逐步迈向市场化、等级化、开放化。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国内外的市场环境和市场格局已发生了熏大变化,横林地板产业集群虽然具备了相当的数量和规模,但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横林地板,如果再单靠个体的力量去应对竞争,做大做强,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为了生存和竞争,必须对现有的集群进行重新整合和升级,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整体优势、产业优势和信息优势,创立横林集群经济的产业特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0.
《建材发展导向》2013,(24):99-99
玻璃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产品价格受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而呈现周期性波动。再加受玻璃产品同质化、下游房地产和汽车行业需求的影响,其波动性更加剧烈。短期来看,目前国内玻璃市场处于行业低谷时期,出现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中长期来看,玻璃产业仍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11.
玻璃工业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005年及“十五”行业发展形势回顾玻璃工业属原材料工业,受国家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十五”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房地产、汽车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这极大地拉动了平板玻璃的需求,促进了玻璃工业的发展。截至2005年,国内平板玻璃企业240户,其中浮法玻璃企业52户;资产583亿元;产值300多亿元;从业人员12万人。2005年平板玻璃生产能力达4亿重箱,总产量3.54亿重箱;共有浮法玻璃生产线143条,已连续十多年居世界第一。“十五”期间,平板玻璃产量、销量及产销率情况见图1及表1。进入2005年,由于平板玻璃新增产能…  相似文献   

12.
沙河市素有玻璃城之称,玻璃产业在沙河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沙河玻璃产业的迅猛发展,许多制约沙河玻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显露出来,诸如品种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成本偏高,产品质量不稳定;产业链短,产品深加工程度低;废气污染,环境负面影响大;缺乏技术平台,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构建了政产学研合作模式,依托政府力量,打造科技创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强化服务功能,支撑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创新运行机制,推进技术服务平台持续高效运转,以提升沙河玻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玻璃工业发展概况我国玻璃工业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行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1949年平板玻璃总产量仅为92万重箱,2004年已达3亿重箱,增长了326倍。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国(占世界总量的37%)。浮法技术主导了平板玻璃的发展,占平板玻璃总量的86%以上。加工玻璃发展也很迅速,加工率已达25%,年加工能力400万吨,其中,安全玻璃加工能力1.1亿m2,中空玻璃加工能力1.3亿m2。基本满足了建筑业和汽车业的需要。平板玻璃及加工玻璃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材…  相似文献   

14.
玻璃行业如何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玻璃行业来说,2008年是近年来经营最为困难的一年,行业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除受美国次贷危机、全球股市下跌、能源原材料涨价、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加快等共性因素制约外,还存在玻璃出口退税降低、环保压力增大等多重压力。  相似文献   

15.
火场玻璃痕迹及其证明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不同的火灾场景下,建筑与汽车火灾现场遗留玻璃残骸的痕迹进行研究分析,阐述了运用玻璃痕迹剖析火灾发生、发展过程及证明作用。  相似文献   

16.
1 平板玻璃工业现状1.1 平板玻璃工业生产现状 自1989年以来,我国平板玻璃工业进入了以浮法玻璃工艺为主的高速发展时期,到2000年底,我国平板玻璃总产量为950万吨(约1.81亿重量箱),占世界平板玻璃的28%,人均年产量为7.1kg,高于世界人均年产量5.6kg。平板玻璃产量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经济效益显著,2000年实现利润20亿元,占建材全行业利润总额的1/5,成为建材工  相似文献   

17.
解丽丽 《门窗》2010,(11):42-44
玻璃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企业利润率急速下降的困难局面,走向低碳经济,实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进入6月,一年一度的建设高潮来临,玻璃销售旺季开始。正当玻璃业界人士为近期平板玻璃价格上涨感到欣慰时,风云突变——平板玻璃价格又全面回落。玻璃企业又迎来了煎熬炎热的夏季!市场到底会向何处走,价格会一路走低吗?企业又会回到“崩溃”边缘吗?带着诸多疑问,记者走访了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以下简称玻璃协会)。  相似文献   

19.
陈伟莲 《山西建筑》2009,35(23):22-23
通过对广州市天河区非正规经济的分析,揭示城市中心区非正规经济的主要流态——流动型、半固定型、固定型,并就其对城市管理的影响提出解决方法,以逐步把流动型、半固定型的非正规经济转变为合理、有序的固定型的非正规经济。  相似文献   

20.
While the goals of sustainability and resilience look to the health and function of the system, a new criterion, relationality, focuses relationship and the degree of connectedness, social and otherwise, among persons (and even nonhuman others). It is founded upon an ethic of care that posits that no one is left alone, and that society must place a primary focus on the most vulnerable. This is particularly relevant when considering how cities are beginning to deal with increasingly frequent and severe weather events due to climate change. The idea of relationality is contrasted with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isolation that exacerbates the effects of extreme events on the most vulnerable. The article ends with a discussion around how we might envision and craft the relational city and how this ideal responds to the challenge of climate change and extreme wea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