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研究了 38Si2 Mn2 Mo钢等温下贝氏体中和淬火回火后马氏体中析出的碳化物。在下贝氏体中存在两组 ε碳化物 ,它们与贝氏体铁素体保持 Jack位向关系 ,而与奥氏体无固定取向关系 ,ε 碳化物的惯习面为 { 10 0 } b,未见碳化物在奥氏体一侧析出。表明下贝氏体具有碳过饱和度 ,ε 碳化物是从贝氏体铁素体中析出的 ,具有与回火马氏体相似的切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高碳钢下贝氏体铁素体的转变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铁素体宽面上存在可移动的生长台阶和巨型台阶,并首次发现在下贝氏体铁素体宽面上存在三维形态的生长台阶和结构台阶。这些实验事实为下贝氏体铁素体的台阶生长机制提供了有力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枪管钢重要发展方向是采用二次硬化效应确保高温强度,然而这类钢韧性普遍偏低.为改善韧性,研究了 30Cr2MoV新型二次硬化枪管钢中碳化物溶解与析出规律及其对韧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碳复型和相分析技术对碳化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850~1050℃)升高,碳化物溶解越多,回火时二次硬化...  相似文献   

4.
贝氏体相变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贝氏体相变研究的进展作概括的综述,包括钢中贝氏体的形态、贝氏体的定义,从动力学、晶体学、形状改变、热力学及奥氏体强度和扩散系数对相变的影响探讨贝氏体相变的机制;有色合金贝氏体的形态和结构、从贝氏体形成时成分改变、晶体学及热力学判断贝氏体相变的机制;简介贝氏体预相变和贝氏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贝氏体钢在榴弹弹体上的应用,结果表明,贝氏体钢作为榴弹弹体钢不仅可以简化热处理工艺,改善切削加工性,而且可获得高破片率,与58SiMn和60Si2Mn钢相比,其破片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微变形贝氏体模具钢(C12)的合金化设计及性能。C12在空冷后可得到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它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及较高的淬透性。由于热应力及组织应力较小,因而满足复杂到腔模具的高硬度有微变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7.
使用透射电镜研究了 Cu Zn Al Mn合金贝氏体的界面位错。观察结果表明 ,在贝氏体与母相界面上存在两组位错 ,其中一组位错属于层错亚结构边缘的肖克莱不全位错 ,而另一组位错与界面上的台阶有关 ,后者使相界面发生弯曲。实验观察到贝氏体相变时的切变带 ,切变带在贝氏体片内部严格平行于层错面 ,而同一切变带在母相和贝氏体界面处发生偏转 ,这一偏转角与相变过程中点阵的切变角度相等。  相似文献   

8.
准贝氏体钢使用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准贝氏体钢及使用性能的几个问题,如力学性能、疲劳性能、焊接性能、渗碳性能、耐磨性能等.结果表明,准贝氏体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作为一种新型工程结构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深冲用双相钢——空冷贝氏体双相钢,它具有性能优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阐述了新型空冷贝氏体型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生产工艺的特点及优越性。本文还研究了该钢的强化机理及微观组织参量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强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
贝氏体钢磨球与我国磨球材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贝氏体钢磨球是一种新型磨球产品,具有磨耗低、破碎率低、失圆少、粉磨效率高、节约磨矿能耗和成本等优点。其耐磨性是国内优质铸球及高碳球的3倍以上,抗剥落及抗破碎性能则提高数倍,实际应用中的破碎率低于2%。文中基于大量试验结果及应用数据,较详细介绍了贝氏体钢磨球的优良特性,同时分析了国内磨球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针对磨球的工作特点,提出了磨球材料选材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Si—Mn—Mo低碳贝氏体钢在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该钢奥氏体化空冷后获得的粒状贝氏体组织,经300℃回火后具有良好的强韧配合,而在400℃~500℃回火时出现明显的回火脆性。通过研究回火后的组织转变及残余奥氏作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的变化,探讨了粒状贝氏体韧化及脆化机理。提出了适于该钢的最佳回火工艺。  相似文献   

12.
准贝氏体组织的强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贝氏体是由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膜组成的特殊贝氏体,研究表明,超高强度钢中的准贝氏体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本文探讨了这种组织的强化机制,认为碳的固溶强化和因残余奥氏体的存在引起的板条细化强化是其主要强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准贝氏体钢的特性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准贝氏体钢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特点。结果表明,准贝氏体钢是一种热处理性能优良、焊接性能优异、并具有良好耐磨性能、高疲劳强度、低缺口敏感性的新型工程结构材料。并阐述了准贝氏体钢在工程应用中成功的实例及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28Cr2MoVA钢的碳化物相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电解提取-化学分离-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及化学、电化学组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8Cr2MoVA钢的碳化物相之溶解、析出规律及合金元素在基体与各相间的分配。借以探讨了该钢经1040℃正火+回火处理后,其抗浇蚀性能远较同一温度下调质态者为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18Cr2Ni4WA钢淬火空冷的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薄膜,研究了18Cr2Ni4WA钢空冷的组织转变。结果发现:钢中存在着双轨贝氏体铁素体为倾片状长大,并形成台阶。ε-碳化物在铁素体、奥氏体界面上形成,并在奥氏体侧长大。另外测定了奥氏体、贝茵铁素体和ε-碳化物之间的位向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低、中、高碳合金钢中温区等温转变TTT图进行测定和分析表明:低碳含金钢的TTT图由三个独立的C—曲线所组成,与其相应的组织以等温温度降低而为无贝氏体特征性的粒状组织(Gs)、上贝氏体(B_u)和下贝氏(B_L)。中、高碳合金钢中TTT图由两个独立的C—曲线所组成,与其相应的组织为B_u和B_L。低碳合金钢的中温组织中经常出现粒状贝氏体B_G,含Si的合金钢中温组织往往有无碳化物的B_u和B_L存在,或称准上贝氏体(B_(mu))和准下贝氏体(B_mL);B_(mu)和B_(mL)在长期等温后仍能转变为典型的B_u和B_L、B_(mu)和B_(mL)为过渡型组织;B_(mL)除能转变为典型的B_L外,还可转变为碳化物与贝氏体铁素体,长轴约呈20°角的非典型B_L。  相似文献   

17.
贝氏体钢和35CrMnSi空心弹体侵彻金属靶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贝氏体钢和35CrMnSi弹体以不同速度侵彻金属靶板的结果进行了宏观和细观对比实验研究,以揭示弹体的变形、质量侵蚀和微观组织的联系,尤其是与绝热剪切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弹体头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镦粗变形或质量侵蚀,并有绝热剪切现象,剪切带的形貌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弹体的宏观变形和破坏。贝钢的剪切转变带中较多微孔洞,其断口为平坦脆性断口;35CrMnSi的剪切带中较多微裂纹,断口平坦面比贝钢小,并有撕裂现象。剪切转变带的显微硬度均高于基体组织。两种材料的弹体经较低速度侵彻后,亦可观察到少量的形变带和转变带。本文的研究为贝氏体钢在穿甲弹体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系统研究了高速铜铸态碳化物的空间形态、精细结构及合金元素钨、钼、钒对共晶碳化物形态的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增钼减钨,共晶碳化物由骨骼状的M_6~-C向层片状和棒条状的M_2C过渡,共晶碳化物总量降低,MC碳化物的数量增加。钒不仅有利于MC碳化物的形成,而且明显促使M_2C碳化物的形成,抑制M_6~-C碳化物的形成。随着钢中钒含量的增加,碳化物逐渐粗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新型易切削贝氏体塑料模具钢Y82的合金设计,合金元素作用及其性能。本钢种成分设计先进、合理,采用少量合金元素Mn、B合金化,空冷后可得到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具有优良的强韧性及高的淬透性。 本文还分析了易切削元素S及Ca的作用。Ca、S加入钢中形成球状复合夹杂物,使在预硬状态(硬度为~HRC40)时仍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20.
12CrNi3钢粒状贝氏体中的岛主要是(M+A),也可以是一些中温转变产物.这些岛一般是条状铁素体长大、溶合最后被包围而形成的.岛内的马氏体多为位错型,少量为孪晶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