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液/液两相催化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烯烃的齐聚、氢甲酰化反应为例 ,介绍了SHOP法和RCH/RP工艺这两例最重要的工业化液 /液两相催化过程 ,对近年来液 /液两相催化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重点介绍了水 /有机两相温控相转移催化和以氟两相体系及离子液体为代表的非水液 /液两相催化体系 ,并对其工业应用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吴丹  张建伟  蒋景阳 《石油化工》2011,40(12):1370-1374
针对均相钴催化剂催化高碳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工业生产工艺,介绍了关于羰基氢钴催化剂制备方法的改进、用于改性钴催化剂的膦配体以及工业上现有的钴催化剂回收途径,并综述了液液两相体系中钴催化剂催化高碳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进行的钴催化剂催化氢甲酰化反应,可在保持催化剂较高活性和选择性的基础上实现催化剂的简易分离回收与循环使用,因此开发性能优越的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是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胡合新  吴巍  张伟 《石油化工》2005,34(Z1):400-402
尝试以新型材料离子液体为"液相载体",(CF3SO2)2NH为催化剂进行液液两相异丁烯齐聚反应,考察了"液相载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催化体系的循环使用效果以及催化剂的流失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负载"于[bmim][(CF3SO2)2N]中,异丁烯转化率为77%~92%,催化剂能重复利用,催化体系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并且产物分离简单.  相似文献   

4.
环境友好的多相催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同均相催化相比,多相催化具有催化剂与产物分离容易、催化剂可循环使用的突出优点。介绍了固体酸碱催化、液液两相催化体系中的水/有机两相催化和氟两相催化以及离子液体催化工艺及特点,说明传统均相催化的多相化是实现化学工艺绿色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水—3 机两相氢甲酰化合成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近年来在水-有机两相中氢甲酰化的催化体系和催化剂合成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6.
袁敏健  姚胜等 《高桥石化》2002,17(2):16-18,21
通过颇尔公司水平式液/液聚结器装置中的试验,从CHP分解液中将分离界面张力较小的乳化液有机相/水相有效分离,实验状态下平均聚结脱除水相336μL/L,相对于13m^3/h装置处理量每天能脱除105L的水,为解决苯酚精馏中钠盐沉积,延长开工周期找到了出路。  相似文献   

7.
谢在库 《石油化工》2005,34(Z1):23-27
介绍了金属及氧化物组装修饰多孔催化材料和含骨架杂原子多孔催化材料在低碳烯烃增产技术中的应用、复合孔道的多孔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增产芳烃催化反应中的应用以及有机/无机复合催化材料和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材料在含氧化合物合成反应中的应用等.基于催化作用的本质,提出了通过解决多孔材料催化功能化及孔道调变等关键科学问题,将从根本上推动基本有机化学品生产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离子液体在绿色催化和清洁合成中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离子液体在绿色催化和清洁合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对离子液体的均相催化、离子液体的固载化、离子液体-超临界CO2(或离子液体-水)的两相过程、离子液体与其他技术的集成以及离子液体的工业化进程进行了简要介绍;对未来离子液体在绿色催化中的研究方向(新的、功能特定、环境更加友好且价格低廉的离子液体的合成;技术的集成;生物催化;离子液体的固载化;与离子液体相关的反应器和反应工艺的建立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这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简化和改进Taitel和Dukler提出的用来估计水平两相流动液体持液率的机理模型。首先做了一个实验,将空气和煤油的混合物通过一个直径2英寸,长118英尺的水平管实验段。用测试到的持液率数据对提出的模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小或避免速度差,通常在多相介质混合处采用设置两相或三相混合器的方法,使得各单相介质流经混合器后多相介质混合均匀、流动稳定,以便较准确的对多相流进行计量和标定。混合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气液或油水两相混合器,另一类为油气水三相混合器。在多相流量计入口所用的两相或三相混合器主要以混合作用为主,它对于减少气、液两相流的速度滑差,提高流动稳定性和计量准确度十分重要。在多相测试标定装置中所用的两相或三相混合器具有混合和混流作用,它可确保三相介质流动平稳或混合均匀,对于缩短流动发展直管段长度,尽快得到充分发展的速度分布及减少气、液两相流的速度滑差, 提高流型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负载型、SiO2枝载型、聚合型及温控型碱性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可回收催化剂在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反应、Michael加成反应、Claisen-Schmidt反应和Knoevenagel等绿色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三乙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5种BrØnsted酸性离子液体,考察了不同结构离子液体对合成己二酸二丁酯的催化活性,并将离子液体酸性强弱与酸催化活性进行关联,同时优化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以N (4 磺酸基)丁基三乙胺硫酸氢盐离子液体为催化剂,添加带水剂环己烷,在反应温度110℃、n(1 Butanol)/n(Adipic acid)=6、m(Catalyst)/m(Adipic acid)=001、m(Cyclohexane)/m(Raw materials)=015、反应时间3 h的条件下,己二酸转化率达到99%;经连续重复使用7次,该催化剂仍可保持很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室温离子液体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室温离子液体是目前被广泛认同的传统溶剂的替代品,本身具有许多绿色的特性,其性质与结构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选择不同阴阳离子的组合来改变离子液体的酸性、水溶性、熔点、热稳定性等属性,在其离子上嫁接特定功能性基团从而合成功能性离子液体。综述了离子液体在精细化工、生物催化、电化学以及某些尖端科技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促进传递型支撑液膜分离有机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促进传递型支撑液膜 (FTSLM )具有高通量和高选择性的特点 ,对分离废液、废气中的少量污染性有机物有独特的优势。概述了FTSLM的特点和促进传递的基本原理 ,介绍了FTSLM在有机物分离领域中的应用 ,讨论了制约FTSLM工业化应用的瓶颈问题和解决途径 ,展望FTSLM的发展和未来的研究趋势。指出FTSLM和其它膜过程结合 ,如渗透汽化或蒸汽渗透等 ,能够强化有机物分离过程  相似文献   

15.
重油催化裂化汽油MCSP脱臭工艺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重油催化裂化汽油中异构硫醇、高级硫醇含量较高的特点,在无碱液脱臭法的基础上,开发了MCSP脱臭工艺。对MCSP脱臭工艺与Merox常规固定床脱臭工艺、无碱液脱臭工艺的脱臭效率、催化剂使用寿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CSP脱臭工艺不仅脱臭效率高、催化剂寿命长,而且能使生产投资大幅度降低,无废碱液排放。并对MCSP脱臭工艺原理、工业应用情况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简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离子液体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离子液体作为环境友好型离子溶剂在电化学和分离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烷基化、酰基化、异构化、加氢和聚合反应催化体系中比传统的易挥发性分子溶剂在提高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以及催化剂的循环回收利用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在上述催化体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omex, an aromatic rich concentrate from kerosene feedstock is a potential source for production of naphthalene which has a variety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Four analytical procedures were standardized for compositional study of iomex according to chemical class wise. Hydrocarbon group type separation ( saturates, mono-and diaromatics ) and quantitation was reported using column chromatography, gas chromatograph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Data generated by these techniqu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ach other. A diaromatic fraction containing naphthalene and its precursors was studied in detail by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GC-MS). Capillary GC could resolve each and every component of the diaromatic fraction, whereas quantit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27 components were obtained by mass spectrometry.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延迟焦化装置液态烃脱硫的工艺过程,重点讨论了贫胺液脱硫、碱液预脱硫、催化剂碱液脱硫、固定床催化剂脱硫的特点及效果。结果表明,各脱硫过程相辅相成,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调整各自用量,使产品质量及安全环保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