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绝大多数校园网的VLAN规划都采用给用户数据包打单层vlan标签的模式。而上海财经大学校园网采用QinQ的VLAN模式,对用户数据包打两层vlan标签,大大增加可用vlan数目,可以给每个用户划分一个vlan。该模式可以有效防范ARP病毒,但是在增强网络安全性的同时造成用户vlan过多,IPv6升级改造的难度相应加大。介绍在QinQ VLAN模式下校园网由IPv4网络升级到IPv6网络的方案,对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校园网升级后的网络拓扑、交换机上的关键配置、IPv6路由设计、IPv6 SAVI的部署以及升级完成后IPv6网络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校园网用户基本实现IPv6接入和主要应用系统完成IPv6升级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了基于IPv6和J2EE技术框架的校园网用户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对与IPv6相关的开发技术如地址识别、地址访问控制和Socket编程等进行了重点研究,实现了校园网用户和业务的有效管理,并通过基于IPv6协议的Socket、HTTP和Telnet方式与其他应用系统进行对接.  相似文献   

3.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纯IPv6网, CERNET2(第二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标志着中国下一代互联网运营已经走出北京并向全国范围的高校辐射,而且早在2004年,CERNET2已经开通并提供服务。可以预见,未来5~10年间,中国高校校园网将全面向IPv6过渡已是大势所趋,同时以基于IPv6的CERNET2为轴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IPv6即将取代IPv4而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标准。基于IPV6的第二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2主干网已于2004年底建成,IPV6首先在校园网进行实验和广泛使用。文章主要研究基于IPv6的校园网安全建设,通过对IPv6的安全机制和IPSec协议的分析,讨论了它们在IPv6校园网安全体系结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快速发展的网络,IPv4协议在应用显露了许多问题。分析IPv6协议的特点和优势,采用IPv4到IPv6过渡的基本技术,以上海海洋大学校园网建设为实际背景,探讨了以IPv4为主的校园网升级到以IPv6为主的校园网在各个阶段的校园网的架构方案,实现校园网的升级。  相似文献   

6.
石良武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8):4417-4419,4453
CERNET2主干网的建成和开通,在全国范围内的各高校之间架起了一座纯IPv6的桥梁,已近200所高校的抢先接入.基于CERNET2的网格技术、高清晰度视频传输、大规模点到点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引起各类高校决策者的注意.如何在新建学校部署IPv6技术、如何在原有校区升级支持、如何平滑过渡等归根结底为校园网核心交换机的定性问题,就成了近期高校非常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罗辉琼  聂瑞华  郑凯 《微机发展》2010,(3):132-135,139
针对华南师范大学校园网IPv6技术升级进行研究。分析对比了IPv4和IPv6技术及IPv4向IPv6过渡的转换机制。在对华南师范大学校园网的网络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校园网IPv6整体升级方案及纯IPv6子网建设方案,其中包括有校园网升级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大学城校区纯IPv6子网建设、三校区IPv6地址规划、IPv6路由设计、接入主干网设计等,并进行了相关的部署实施,实现了华南师范大学校园网从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8.
基于IPv6的校园网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华南师范大学校园网IPv6技术升级进行研究。分析对比了IPv4和IPv6技术及IPv4向IPv6过渡的转换机制。在对华南师范大学校园网的网络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校园网IPv6整体升级方案及纯IPv6子网建设方案,其中包括有校园网升级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大学城校区纯IPv6子网建设、三校区IPv6地址规划、IPv6路由设计、接入主干网设计等,并进行了相关的部署实施,实现了华南师范大学校园网从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高校校园网大多以IPv4技术为核心,但随着校园网用户的逐渐增多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IPv4也暴露了一些不足,因此,当前多数高校普遍致力于对原有网络的升级改造,用更先进的IPv6技术取代现有的IPv4技术。文章介绍了当前高校用Ipv6技术组建网络采用的模式,并对每项方案予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ISATAP是具有多种优点的自动隧道技术,适合用于校园网IPv4/IPv6过渡中。给出ISA-TAP隧道技术机制的分析,并结合校园网设计ISATAP隧道,解决将多个实验室的主机接入CERNET2的过渡问题,详细介绍配置过程,所实现的ISATAP隧道能很好地进行IPv6通信。  相似文献   

11.
IPv4地址即将耗尽,IPv6技术升级势在必行。在IPv6升级的过程中,存在IPv4与IPv6互通的问题、IPv6应用与转换的问题。该文综合IPv4到IPv6的双协议栈、隧道、转换技术三种升级技术,探讨中小型校园网部署升级IPv6途径。  相似文献   

12.
IPv4/IPv6校园网的规划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CERNET2建设的全面展开,高等院校建立IPv6校园网,积极投入IPv6的试验和研究成为必然趋势。主要研究基于IPv4的IPv6校园网规划问题,首先从技术方面,阐述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以及IPv6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所用到的双栈、隧道、NAT-PT等重要的过渡技术;然后,从规划与实现方面,研究在现有IPv4网络拓扑的基础上添加IPv6网络后的层次化网络拓扑结构,新增的IPv6网络所提供的服务以及为满足需求所选用的设备等。从而为IPv6校园网的部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取代IPv4势在必行不久的将来,校园网将是这样一幅场景:图书馆中的每一本书,食堂的每一张饭卡,甚至每个学生手中的PDA都已分配了唯一的IP地址。IPv6之路校园先行市场的机遇在于能够适应这个过渡期又能准确把握本土教育用户需求和标准动态的产品。CERNET2:教育领域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校园网IPv4/v6环境下网络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IPv6协议得到广泛应用之前,高校校园网必然存在IPv4与IPv6共存阶段,在此基础上产生了IPv4/v6共存阶段的网络管理问题,不同于纯IPv4或IPv6环境的网络管理,IPv4/v6共存方式下的网络管理必须解决协议通信等多种问题。网络管理在实施网络设备管理的同时,也需要将校园网接入用户的管理纳入到工作中,以此保障校园网内用户更高的IT服务质量需求。本文中提及模型对解决IPv4/v6共存阶段网络管理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随着IPv4地址的日益枯竭和IPv6应用的逐步推广,建立IPv6校园网已成必然趋势,然而IPv4与IPv6需要一个长期共存的过程。分析总结了IPv4向IPv6平滑过渡的技术方案,以及由这些方案所产生的IPv4和IPv6共存模式,并应用其中一种模式进行了校园网的升级。  相似文献   

16.
元明 《软件世界》2005,(8):69-70
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随着千兆甚至万兆网络在高校中的应用,新一代互联网IPv6之后似乎没有什么“网事”能被称之为革命。目前,CERNET2试验网以2.5G的速度连接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CERNET2核心节点,并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相连接,开始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批“IPv6常青藤”高校提供高速IPv6服务。它的开通也标志着中国学术互联网的IPv6之路已经踏上征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IPv6的国内外现状,并对IPv4和IPv6网络进行介绍,分析了从IPv4至IPv6过渡的3种技术: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以及NAT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因目前IPv4网络地址即将耗尽,校园网中的网络用户日益增多且用户属性愈发复杂,结合IPv4网络至IPv6网络过渡技术,以建立一个在IPv6环境下的校园网.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无线局域网(WLAN)设备不能直接支持IPv6协议的问题,以清华大学无线校园网为基础,描述IPv6在WLAN中的2种典型部署方式:无状态IPv4/IPv6双栈接入和有状态纯IPv6接入,探索IPv6协议在WLAN中的最佳实现方式。运行结果表明,2种部署方式均可为WLAN用户提供有效的IPv6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校园网数据传输效率,保障网络服务质量,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研究了基于IPv6协议的双栈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校园网的升级改造中.采用同时支持IPv4和IPv6的双协议栈技术,完成新建校园网和老校园升级的部署和改造,使校园网同时支持两种业务流的承载和互通;基于IEEE802.16,采用本地拥塞检测和拥塞处理方法控制校...  相似文献   

20.
如何从IPV4过渡到IPV6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Internet TCP/IP协议中主要协议IP协议的IPv4和IPv6以及IPv6的主要特点和优点,介绍了如何从IPv4过渡到IPv6。在CERNET2即将投入使用的今天,本文对于了解下一代互联网主要的协议及如何过渡到下一代互联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