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城市文化发展史上的"江南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廷海 《华中建筑》2000,18(3):122-123
在中国城市文化发展史上,有一个令人瞩目的“江南现象”,即江南城市后来居上,并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城市认识论生,文人性都市性的典型代表。该文依循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脉络,对“江南现象”进行时空定位,并根据江南城市文化地域格局的变迁,进一步察江南城市共同展现“江南现象”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2.
广州素有"食在广州"的餐饮文化。据统计,广州大大小小的餐饮产业集群共33个,这些大大小小的餐饮产业聚集区域都在释放着其独有岭南特色餐饮文化底蕴。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商业布局、城市交通、城市生态格局与城市社会文化的关系研究,对广州市城市餐饮产业集群空间格局的形成机理形成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国家视野下的广州城市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以往理论和实践相比,本文首先强调,响应国家的战略意图,明确城市在国家战略格局中所能和应当承担的地位和角色,是新时期城市定位的第一视角。从这一视角出发,文章有针对性地识别了广州发展的独特性,提出"国家中心城市"是新时期广州的核心战略定位,阐述了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具体内涵。最后,提出广州实现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的具体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都市农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市农业是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联系的一种农业现象。它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是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的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对历史反思和选择的结果。日本是出现都市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1930年出版的《大阪府农会报》较早提出了”都市农业“这一概念。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发表了《日本农业模式》一文,正式提出“城市农业”。由于日本把城市称为都市,所以我国沿用了日本的“都市农业”这一称谓。我国研究都市农业的历史不长,都市农业的提出与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上海、广州、北京、天…  相似文献   

5.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创造了其他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物质财富,然而伴随而来的人类生态环境却在逐渐的消亡,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状况。都市"城中村"不是城市中的一块疤,是城市社区的一种形态。因此研究城中村更新设计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都市"城中村"的更新是城市社区的再造,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营造一种具有生态自然和人文关怀内涵的居住环境,以求塑造广州独特的城市意象。都市"城中村"更新设计的提出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广州城市规划与空间营造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东 《规划师》2012,28(4):122-125
1引言 自古以来,广州就是华南地区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王权统治、商业贸易曾经是先后推动广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重要因素.早期,由于封建时期的集权统治,城市经济水平较低,除了租界和城市西部的城外集贸区有所发展外,广州城市空间基本维持着近两千年的格局,保持着较慢的自然增长. 辛亥革命爆发后,随着象征封建等级制度的衙门官署被推翻,原有的旧城格局也被打破,城墙的拆除和新式马路的修建拉开了广州城市空间重组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刊首语     
在工业化、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与自然日渐隔离,并且不断受到食品危机和各种城市疾病的困扰。在民众自发与业界自觉的推动下,"都市农业"作为一种农业尝试、一种商业模式,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流行起来。那么,究竟"都市农业"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如何在现有的城市格局中,尤其是(特)大城市中发展"都市农业"?它的发展会遇到哪些难点?在研究和实践方面,风景园林行业又做出了怎样的探索?本期专题结合上海"天空菜园"系列、西雅图城市农业探索项目、南湖、拉斐特绿地等案例,从城市立体农业、社区农  相似文献   

8.
张亦弛  郑沐妍  秦晴 《园林》2023,(11):4-10
作为落实绿色城市的重要手段,都市农业正在中国各主要城市悄然兴起。由于中国城市治理中城市政府保持着关键主体地位,中国的都市农业形成了一条迥异于欧美各国推行模式的独特道路。研究旨在突破以往对于都市农业影响和设计的关注,转而对其在中国的运维治理模式进行考察,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促进中国和国际绿色城市建设。通过分析广州农都里花城农园、上海创智农园和深圳白石洲自留地等三个都市农业案例,探讨中国绿色城市先行城市是如何利用城市治理作为手段发展都市农业。借由检视这些案例日常运维过程,发现中国绿色城市先行城市的绿色城市治理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市政当局主要依据不同城市区域的独特功能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这种实施策略不仅使得这些先行城市的都市农业展现出多样的运维方式,促进了城市韧性的形成,还激发了城市居民的参与热情,使得居民可以从不同层面出发践行都市农业,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21,37(8)
高铁网络是城市体系网络研究中的活跃分支。近年来随着高铁设施的快速发展,高铁带来的影响从区域层面上升到全国层面。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文章试图再次从高铁网络视角审视中国城市体系,在分析通行高铁城市、城市对的层级与格局的基础上增加类型分析,研究高铁影响下全国城市体系的层级与空间结构,探索其对新时代城市规划的启示,并得出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与成都是全国主要始末节点城市;高铁网络关联形成的相对区位优势使一些高铁城市进入更高层级;国家区域内初步形成了"网络—走廊—城市群"总体格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作为广州城市“三轴”格局的骨架之一 ,广州传统中轴线是广州旧城的核心。在分析其发展历程及形态演变基础上 ,结合传统城市特点及现状问题 ,提出设计的主题———历史·风景·街市·生活。挖掘广州旧城地域特色 ,充分尊重历史、自然与人文景观 ,运用城市设计方法对旧城机理、历史街区及建筑进行有机更新 ,创造出融历史性、文化性、生活性和地域性于一体的城市意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模式下的“全球化城市”营造:广州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的城市国际化模式揭示了一种政府营造"全球化城市"的"中国模式".研究表明,广州的全球化道路具有鲜明的地理及历史特色,广州的全球化营造更多地体现为一项政府工程,是在制度激励下,地方政府为城市转型升级而进行持续性空间生产(制度空间、物质空间)的过程.广州的实践说明,城市营造"全球化"的路径是可以选择的,可以通过尺度重组,空间重构,设施提升和事件推动,实施主动规划,从而不断跨越国际化发展"门槛".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有些城市的城市广场功能单一,鲜有特色,缺乏城市设计理念。城市广场是城市最富魅力的大众空间,被誉为城市客厅,是城市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是城市的象征和标志。城市广场应具有尺度、深度、三维空间相关的三要素,从视觉看要有空间互相包容的匀称性和呼应关系,要有一定的层次感与围合感,是具有多层次、多  相似文献   

13.
城市形象不是当代文化特有的现象,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城市可以说都有自己鲜明的形象.它是现代文化的发展从总的趋势来讲就是都市化,人们的生存乃至全部生活方式都以都市为中心辐凑、汇聚了起来.在这个辐凑、汇聚的过程中,都市不仅在物质上、空间上发展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且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都市文化对居住在都市中的市民形成了一般凝聚力.当一个城市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把居民凝聚成一个文化上的统一体时,便构成了一个城市本身的形象.城市形象建设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继生产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之后迎来的城市发展的更高阶段.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徐州历史文化悠久,如何在发展现代经济的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并以此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我们不断探寻的课题。楼宇经济是城市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具有依托性、聚集性、高效性等特征,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风向和现代都市新的掘金地。近年来楼宇经济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徐州市发展楼宇经济也在积极地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5.
<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城市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具有独特地位,享有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影响力和控制力,从而构建了以世界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圈"或者"都市连绵区"等形式的全球战略性空间区域,成为全球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引擎。从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发展经验看,在城市不断向外扩张的发展过程中,集聚了大量的人口及其引发的高强度的社会经济活动,给交通系统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建设支撑世界城市发展的交通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广州的城市定位从区域性中心城市逐步提升为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空间格局从依珠江单中心格局发展为跨江通海的多中心网络型格局。新的历史时期,对标全球城市,广州需要在主动承接"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上,集聚高端要素,不断提升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为此,在认识和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广州提出了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的"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并从城市空间结构、综合交通枢纽、副中心建设、城市风貌、生态格局等方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国际竞争力,探索实践广州城市规划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邢君 《华中建筑》2008,26(6):163-166
该文介绍了宋代广州城市工商格局,通过对其市制的变动、城市建设、商业网组织规划和道路网规划各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宋代广州城市工商业格局在因势利导、强化港市特色、尊重传统、勇于革新等方面,对改善今天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关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冯原 《时代建筑》2011,(3):68-71
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位于新城市中轴线上的一系列标志性建筑群相继落成,代表了广州加速迈入国际化都市行列的新城市形象。新建筑的形象生产在新世纪的大众政治格局中有所创新,却并未脱离城市的历史脉络。文章从"全球时间"、"南大门"和"岭南想象"三个概念入手解析这批新建筑的符号象征意义,并揭示影响当代中国建筑生产的心理动因和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一种现代城市的存在,是由一种都市性来完成的。都市性是什么呢?或者说,所谓的都市性,应该有什么样的一种样貌?它不是土里土气,不是封闭的,不是单一的,不是空荡荡的,不是古板的,不是贫瘠的;都市性意味着富有的,洋气的,嘈杂的,开放的,现代和时尚的,自由与多元的,纷乱的、繁华的、流动的、鲜活的,瞬息万变的……街头无疑是这种都市性最显明的空间表征。可以用  相似文献   

20.
顺峰山公园是顺德市人民政府为打造山水城市格局、创建富有当代岭南特色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景观、实现“清山、碧水、蓝天”的新型都市环境的一大举措。公园位于顺德市新旧城区之间的顺峰山一带,总用地面积551.14公顷,公园呈现双塔双湖格局,东南片为富有现代及欧陆风格的桂畔湖景区,而西北片侧为富有浓郁古典岭南园林风格的青云瑚景区。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