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差分膨胀仪、金相及透射电镜研究了675装甲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相变过程及产物。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在3℃/min-2000℃/min范围内,随冷速的增大,675装甲钢中发生的组织转变变化很大,相变产物依次蹦现粒状贝氏体(粒B)、上贝氏体(上B)、下贝氏体(下B)以及片状和板条混合马氏体(M)。此外,675装甲钢具有相当好的淬透性,临界淬火速度为25℃/min,Ms点为320℃。  相似文献   

2.
对一种新型贝氏体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钢奥氏体化后空冷状态下,组织为束状贝氏体及少量粒状贝氏体;抗拉强度为1380MPa,冲击韧度为99J/cm:,8=15.75%,ψ=58%,硬度为42.2HRC,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对自行设计的低碳低合金贝氏体钢20Mn2WNbB奥氏体化的不同冷却速度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表明这种钢在(20-2000)℃/min冷却速度范围内处理后,都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良好的塑性,延性配合,而冲击韧工只在较大冷却速度下具有峰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膨胀法、金相、XRD法研究了冷地FV520(B)钢Ms点及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FV520(B)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其Ms点为155℃,冷和速度降低,Ms点略有升高。在冷却速度为17.5℃/s~0.03℃/s的范围内,均得到马氏体组织,冷却速度对马氏体组织状态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衣海龙  韦弦  王宏  徐党委  赵连瑞 《轧钢》2019,36(6):11-16
采用Formastor-FII相变仪和MMS-3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低锰、中锰钢在不同开冷温度及不同变形量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相变,建立了实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贝氏体及马氏体的相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低锰钢依次经过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及马氏体相区,中锰钢只经过马氏体相区,在较宽的冷却速率范围内,均可获得马氏体组织;随着开冷温度的降低或冷却速率的提高,低锰钢的贝氏体相变开始温度和中锰钢的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均有所降低;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及开冷温度的升高,实验钢的显微硬度值均有所升高;变形促进了低锰钢粒状贝氏体相变,其显微硬度值降低,变形细化了中锰钢马氏体组织,其显微硬度值升高。  相似文献   

6.
42CrMo钢连续冷却曲线及显微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冷却速度对20Mn2Si1VB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0Mn2Si1VB空冷贝氏体钢在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速度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在800℃~500℃获得贝氏体组织的平均冷却速度为0.5℃/s~10.0℃/s;随冷却速度不同,贝氏体组织中所含粒状贝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和低碳下贝氏体的含量也不相同,但其对强度和塑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预硬型塑料模具钢锻后砂冷、350℃回火、500℃回火、退火及退火后500℃回火等不同状态下组织及力学性能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锻后砂冷工艺与其它工艺相比,综合性能良好,锻后砂冷可取代回火处理工艺。试验用塑料模具钢残留奥氏体较少,残留奥氏体对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善将有限,回火后力学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渗碳体的析出。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冷却速度对42CrMo钢组织的影响,重点测试了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42CrMo钢组织变化依次是多边形铁素体组织、针状铁素体组织、上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对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夏比摆锤试验机等,研究了冷却速度对支承辊用Cr5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组织中珠光体含量不断增加,试样强度和硬度逐渐下降,塑韧性相近。冷却速度≥3 ℃/min时,组织中珠光体体积分数≤30%,抗拉强度≥1025 MPa、屈服强度≥750 MPa、硬度≥45 HS、冲击吸收能量≥40 J。生产试验表明,采用强风冷冷却的热处理可使辊颈表面至一定深度处的力学性能达到油冷的效果,完全满足支承辊辊颈的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OM、SEM以及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淬火工艺中冷却速率对过共析轨钢珠光体组织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珠光体片层间距和渗碳体厚度均逐渐减小,分别由302 nm和43.6 nm减小到205 nm和29.2 nm。珠光体片层间距的细化对硬度提高起到了一定作用,使其由286 HV提高到了348 HV。  相似文献   

12.
GCr15轴承钢棒材在轧制后的冷却过程中往往会有网状碳化物的形成,对轴承钢的质量和寿命产生影响。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其轧制后的控冷工艺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860 ℃终轧温度下,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晶界处二次碳化物由网状分布逐渐变为半网状、短条状分布,珠光体球团直径明显细化,CCT曲线得到的珠光体析出温度区间主要集中在600~700 ℃范围内,高温终轧后,控制冷却速率和终冷温度可以达到控制网状碳化物析出并得到珠光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Formaster-F全自动相变测量装置对超低碳微合金钢进行不同冷却速度的热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试验钢的微观组织,采用450SVD数显维氏硬度计测量试验钢的维氏硬度。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1 ℃/s时,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均为多边形铁素体,维氏硬度平均最大值为177.0 ;当冷却速度达到3 ℃/s时出现准多边形铁素体,维氏硬度平均最大值为187.3 HV5;当冷却速度达到5 ℃/s时钢的显微组织中出现粒状贝氏体,此时维氏硬度平均最大值为193.3 HV5;20 ℃/s时出现贝氏体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消失,维氏硬度平均最大值为221.6 HV5;当冷却速度达到50 ℃/s时钢中出现马氏体,显微组织为三相组织即粒状贝氏体+贝氏体铁素体+马氏体,维氏硬度平均最大值达到224.0 HV5;冷却速度达到165 ℃/s后,钢中的显微组织仍为三相组织,此时试验钢的平均维氏硬度值达到本试验的最大值263.3 HV5。在所有的冷速下,试样中均未发现珠光体。HV5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wo high strength Nb/Ti microalloyed S690QL steels were welded with identical filler material, varying welding parameters to obtain three cooling rates: slow, medium and fast cooling. As cooling rate increased, the predominantly acicular ferrite in Nb weld metal (WM) is substituted by bainite, with a consequence of obvious hardness increase, but in Ti WM, no great variation of acicular ferrite at all cooling rates contributed to little increment of hardness. The transition between bainite and acicular ferrite has been analysed from the point view of inclusions characteristic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ooling rate. Excellent Charpy toughness at 233?K was obtained with acicular ferrite as predominantly microstructure. Even with bainite weld of high hardness, the toughness was nearly enough to fulfill the minimal requirements. WM for Ti steel showed to be markedly less sensitive to the variations of cooling rate than that for Nb steel.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线膨胀法,结合金相显微分析和显微硬度测量,研究了冷却速度(1~2 000 ℃/min)对30CrNi3MoV超高强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测得了其CCT曲线.结果表明,该试验钢的CCT图中没有珠光体转变区.冷速在1~20 ℃/min范围,随冷速的增大,组织中依次出现粒状贝氏体、条状上贝氏体和针状下贝氏体;当冷速增大到超过25 ℃/min以后,组织全部为板条状和针状混合马氏体,一直到2 000 ℃/min,组织形态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正火处理后的3.5Ni无缝钢管样品进行夏比低温冲击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和析出组织。结果表明:随着正火冷速的增加,3.5Ni无缝钢管组织晶粒尺寸减小、形成粒状贝氏体组织,当正火冷速为25 ℃/s时,在细晶强化、相变强化等综合作用下, 3.5Ni无缝钢管低温韧性大幅提高,冲击吸收能量(-100 ℃)平均值达到82 J。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膨胀法在Gleeble-38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E690海洋平台用钢的相变临界点。同时测定了过冷奥氏体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转变时的膨胀曲线,绘制了其静态CCT曲线。结合金相-显微硬度法,分析了不同冷却速度对E690海洋平台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度为0.05到0.5 ℃/s时,冷却转变的产物为粒状贝氏体;当冷速增加,达到0.1~3 ℃/s后,板条状贝氏体明显增多;冷却速度超过5 ℃/s后,冷却产物为板条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  相似文献   

19.
利用淬火变形膨胀仪(DIL805A),结合金相显微分析和显微硬度测量,研究了冷却速率(0.2~75 ℃/s)对10B21冷镦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试验钢在不同冷却条件下的显微组织,研究了不同冷速对钢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绘制了其CCT曲线.结果表明,10B21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冷速为0.2~15 ℃/s时,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当冷速≥20 ℃/s时,开始出现羽毛状贝氏体;冷速为45~60 ℃/s时,主要是羽毛状的上贝氏体;冷速为75 ℃/s时,主要是板条马氏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