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刘嘎 《中外建筑》2009,(5):195-197
弹性地基梁理论在工程中应用很广,但其地基反力系数的确定很不容易。在改进Vlasov双参数地基模型基础上,通过拟合处理,得到了弹性地基梁法中地基反力系数的解析表达式,从理论上阐述了其与地基和梁的特性、及梁的挠曲变形相关的性质。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地基反力系数与梁的长细比、地基刚度以及地基厚度密切相关:对于长梁(λL≥4),地基反力系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江书超  宫剑飞 《建筑科学》2012,(Z1):138-142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天然地基上相同板厚、不同梁高的两组多柱和单柱梁板式基础的地基反力做了研究。得出了梁板式基础在不同梁高跨比条件下,地基反力分布的规律。肋梁的作用在于调整柱下、梁下和板格区域的地基反力趋于一致,但其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地基土承载力达到特征值,梁为刚性或半刚性,板为柔性时,柱下反力近似为平均荷载的1.2倍,梁下反力近似等于平均荷载,板格区域反力近似为平均荷载的0.8倍。  相似文献   

3.
PKPM软件之JCCAD程序的桩筏有限元计算中的弹性地基梁板模型(桩和土按WINKLER模型)在工程设计中是从设计人到审图公司较为熟悉和偏于使用的一种计算模型,但其的适用性到底如何呢?本文通过工程比算,对这中计算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弹性地基上梁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坚  李永盛 《土工基础》1999,13(4):21-24
本文用有限单元法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分析了几种不同地基模型下的弹性地基梁。特别提出了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邓肯- 张模型)用于分析弹性地基上梁,并与分层地基模型的计算结果作比较,得到了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用有限差分法计算winkle弹性基础梁的简单实用的方法,此方法中Excel软件、Matlab软件联合使用,优势互补,组成一个开放的、易修改的、具有软件性质的计算模块。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与土体非线性对地基梁弯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钢筋混凝土有限单元法研究土体和混凝土非线性对地基梁弯矩的影响。通过对土体和混凝土为线性和非线性4种不同计算模式,指出在考虑混凝土与土体为非线性时,其弯矩明显小于当混凝土与土体均假定为线性时的弯矩。要正确计算地基梁弯矩应同时考虑混凝土与土体的非线性,如不能同时考虑混凝土与土体的非线性,则在计算刚性地基梁时至少应考虑土体非线性,而计算柔性地基梁时则至少应考虑混凝土非线性,此时钢筋用量对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影响不大。此外,给出柔性地基梁弯矩折减系数口的计算公式,该系数定义为考虑混凝土非线性时的弯矩与郭氏表弯矩的比值,利用该系数可方便地由郭氏表弯矩得到考虑混凝土非线性时的弯矩。  相似文献   

7.
基于P~Y曲线的基桩内力与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桩顶承受水平荷载、弯矩及线性或非线性弹性土体共同作用下基桩沿桩身的水平位移、转角、弯矩和剪力等。介绍以线弹性地基梁模型为理论依据的张氏法、c法、m法、k法和以非线性弹性地基梁模型为理论依据的P~Y曲线法。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软粘土的P~Y曲线,确定各种方法地基土比例系数的取值,用有限差分法及数学迭代法求解基桩挠曲微分方程,对计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针对强夯回填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建立强夯回填土地基的非线性沉降计算模型。提出不同条件下土的变形模量关系。根据平板荷载试验的P-S曲线引入任意点切线模量思想求得某一层土层的变形力学参数,然后利用提出的变形模量关系式求取各计算土层的变形力学参数。通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证明方法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考虑软土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特性,探讨软土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沉降问题。在软土地基上修建构筑物,软土地基受到外荷载的作用,会引起较大的沉降变形。在一定的条件下,按太沙基线性解所得固结度比非线性解要高出51%,这是对工程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Pasternak弹性地基上Timoshenko梁的内力和变形,建立梁的挠度微分方程,应用有限差分方法得到挠度的递推公式,根据地基梁两端点的边界条件,迭代求得梁上任意一点的挠度,再根据梁截面挠度、转角、弯矩、剪力的关系,求得Pasternak地基上常截面和变截面Timoshenko梁上任意一点的内力与变形。算例验证结果表明:常截面Timoshenko梁的内力与变形的有限差分解与解析解的相对误差低于0.6%,变截面Timoshenko梁内力与变形的有限差分解与幂函数逼近解、三角级数解非常接近,满足工程应用精度要求。Pasternak弹性地基上Timoshenko梁的有限差分法适用于各种跨高比的弹性地基梁,通过调整参数可适用于Pasternak弹性地基、Winkler弹性地基和Timoshenko梁、Euler梁的四种组合计算。  相似文献   

11.
有限元方法在基础沉降计算中的应用及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安平  朱彤 《建筑结构》2006,36(10):15-17
用有限元方法和理论模型,研究高层及多层建筑的天然地基沉降计算值与分层总和法及实际沉降值的差别。《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50007—2002)推荐使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并用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加以修正,取得较好的结果。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的地基沉降值与分层总和法的结果比较,能够取得同样良好的结果。有限元方法更适合计算机使用,能得到复杂条件下地基沉降计算值以及地基土的实际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2.
基于Biot固结理论,研究了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固结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规律。将复合地基视为复合土层和天然土层的综合体,使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具有随时间发展逐渐增大,渗透系数对沉降发展速率有重要影响,提高置换率、增加状体模量和增加桩长等措施均可以减小固结沉降,但是增加桩长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东深供水改造工程B-Ⅲ标段的隔水~塘厦混凝土明槽段复合地基,进行了复合模量法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并将计算成果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的基础设计规范推荐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然而分层总和法假设条件太多,计算结果可能出现很大偏差,因此需要调整。通过建立有限元二维和三维模型,选取不同力学参数地基土作沉降数值分析,分析结果与分层总和法计算值作对比,前者与后者的比值即为文章推荐的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调整系数。对分层总和法各假设条件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桩筏基础产生差异沉降的原因是基础底部的支承刚度分布不均匀,可以通过改变部分桩长来调整基础刚度分布的方法来解决。工程实测值和数值模拟分析表明,中间采用长桩,边角采用短桩可以减小差异沉降,在计算中需要引入地基土非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16.
大型储油罐碎石桩地基差异沉降有限元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大型储油罐碎石桩地基差异沉降,采用轴对称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和计算,研究了桩长、置换率、褥垫长度等参数对差异沉降的影响,及负向侧向位移与差异沉降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不等桩长的分布范围在某一定值时,差异沉降最小;油罐中心范围内复合地基,通过固定桩径不变,增加桩间距来增大置换率,可使复合地基在相对较小的置换率条件下获得更小的差异沉降;保持置换率不变,桩径越大(即桩间距越疏),复合地基差异沉降越小;调整桩长、置换率对差异沉降的改变较为明显,而改变褥垫长度对其影响不大;油罐地基负向侧向位移的出现是差异沉降调整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理论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同和 《建筑科学》2005,21(1):61-65
复合地基复合土层压缩模量的计算关系到建筑物变形计算和复合地基的选型,本文通过对《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刚性桩复合地基和柔性桩复合地基及半刚性桩复合地基复合土层模量计算式的分析,讨论界定规范公式的使用条件和复合模量计算统一方法,提出一种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新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计算模型的适用性。可供工程界参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条形荷载下黄土地基沉降基础尺寸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均质和层状黄土地基为例就条形荷载下地基沉降的基础尺寸效应问题进行计算研究。在基底压力不变情况下,地基沉降量随着基础宽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但随着基础宽度的增加,沉降增量逐渐减小。对上硬下软双层地基,在基底压力和基础宽度一定情况下,基础宽度取值越小,上层厚度变化引起的沉降差异越小,基础宽度越大,宽度增量导致的沉降增量越小。对于上部荷载恒定的条形基础,地基沉降量随着基础宽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在基础宽度一定情况下,基础宽度取值越小,双层地基上层厚度变化引起的沉降差异越大,基础宽度较小时地基沉降对其宽度变化较敏感。对于小尺寸基础,采用增大基础宽度减小地基沉降的方法是有效的,但对于大尺寸基础,则不宜采用增大基础宽度减小地基沉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是一种软土路基的加固方法。概述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施工工艺及机理。结合工程实例,在实测资料基础上,用分层总和法和有限元分析法分析了沉降,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给出了与该地区类似工程在不同设计填土高度时的沉降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