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麻春晓 《规划师》2011,27(12):39-43
在我国铁路新建及改造的建设大潮中,铁路线路穿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如何协调好景区保护与铁路建设的问题,研究分析铁路线路方案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区的关系、与景点景物的关系,并通过景观敏感度评价分析,预测高速铁路穿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影响,进行影响级别评价,由此对方案选址进行论证,选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温州市生态园总体规划为例,运用GIS技术,以生态敏感度评价、景观敏感度评价和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为指导,协调城市生态用地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居住功能,进行生态分区规划和用地规划,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及管控方式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全域全要素管控存在不适应,一方面风景名胜区用地分类与国土空间用地用海分类缺乏转换,未来风景名胜区规划修编时很难与国土空间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另一方面风景名胜区往往不依托用地分类进行分级分区,导致管控措施难以落实。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下的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与管控优化方法,包括科学划定与“三调”用地对应的风景游赏用地、依托国土空间用地用海标准优化风景名胜区用地分类标准、依据用地分类提出管控原则,以期能够促进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在用地与管控上的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4.
泰山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基于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调研的结果 ,分析泰山在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并从风景资源的角度 ,对泰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建筑行业中BIM的应用情况,结合规划本身的需求和特点,将BIM应用于风景名胜区规划业务内容之中,以风景区规划范围的科学决策为实践的切入点和重点,探讨其应用方法和发展前景.通过初步构建风景名胜区规划数据库,以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地形地貌、地表覆被、人文因子等各方面的因子进行分析、综合、叠加,进而提出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议,为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划定和用地适宜性分区划定提供依据,从科学技术角度支撑风景名胜区规划,提高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徐煜辉  卢峰  孙国春 《中国园林》2006,22(12):37-41
风景名胜区是不可再生的国家资源,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的重要途径。针对重庆市唁斯特峡谷型风景名胜区规划,从景观生态战略的角度出发,思考“资源保护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协调”、“范围划定宏观原则及微观分区方法”、“游赏路线组织“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便对风景名胜区从规划规范到实施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解决现实中的迫切问题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焦点     
《长城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12月1日起正式施行国务院对1985年6月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作了全面修订,新的风景名胜区条例自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条例要求对风景名胜区内的景观和自然环境实行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者随意改变。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进行修建储存危险物品的设施和开荒、开矿等活动。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  相似文献   

8.
基于景观融合视角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取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建设用地适宜性,在保障城市建设安全的同时为景观建设留有余地,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景观融合可以从景观风险消极影响及景观资源积极影响2个方面的多个单元来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将建设用地分为适宜建设区、较适宜建设区、较不适宜建设区和不适宜建设区,在此基础上提出集约用地和优化城市景观网络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城乡规划"全域管控"和"多规合一"背景的要求下,风景名胜区用地分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如何在明确保护风景名胜区土地资源的同时,综合考虑其与城乡用地分类和土地利用分类的衔接,是保障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风景名胜区用地分类调整应着眼于风景资源保护的根本目的和实际管理面临的困难,加强风景游赏用地的适用性和游览服务设施用地的对应性,协调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用地分类,从而切实提高风景名胜区用地分类对土地管理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许可 《规划师》2024,(2):153-160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风景名胜区作为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保护地,其规划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研究有利于探索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提升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水平。因此,以罗田大别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从风景资源评价、现状分析,以及空间布局规划、资源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等方面对其规划实践展开详细的论述,以期为相似地区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景观指数在景观规划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波  包志毅 《规划师》2004,20(5):112-114
景观规划的中心任务是通过组合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结构,以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从而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用景观指数描述景观格局能使我们对具有一定统计性质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方兴 《室内设计》2019,(1):87-93
广东寺庙园林在兼容并蓄的文化氛 围中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点。文章简要回顾 了国内关于该类园林的研究进程和代表性成 果,认为相关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比较滞 后;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对广东寺庙园 林的类型、所处自然环境、发展脉络和分布 原因进行了梳理;深入探析广东寺庙园林的 空间组织、风格、花木配置、水石造景和题 景五方面的内容,指出广东寺庙园林景观营建 中的地域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岳原  李嘉华 《华中建筑》2008,26(5):158-160
该文从中国传统山水画文化基源的启发,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揭示其内在景观构成模式特征及其生态思想,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景观分类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文景观设计理念及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明确指出景观设计的核心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响应绿色增长法案(于2015年在法国投票通过)的能源转型,预示着后石油时代计划的来临和向法国新能源模型的迈进。由环境、能源和海洋部推出的创建"绿色增长积极能源区域"(涉及212个微区)是已经采取的诸多行动之一。另一方面,该部门正在开展"景观计划"(与50个小区域有关),鼓励地区通过景观规划和工程从事可持续发展。这两种政策工具之间尚不存在关联。然而,凡尔赛国立高等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和能源主席则反对这种(认为二者不存在关联的)看法。事实上,它们至少有相同目标:为更好的生活而协调文化、生态、经济和社会领域。学校研究这一问题的工作室全力以赴反映能源专业利益相关者、地区代表和风景园林师的情况。以不同地区(阿基坦地区,勃艮第地区,北部))的工作室为研究基础,年轻的风景园林师证明能源转型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技术计划,还依赖于连接社会转型和空间规划的集成观念。  相似文献   

16.
城市景观及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重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提出城市景观具有人类主导性、生态脆弱性和景观破碎性3大特点,城市景观的斑块、廊道和本底等结构成分和组成要素,具有显著特点.城市景观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是维持城市景观结构的主要功能流.可以从景观整体、景观结构成分和景观格局、景观功能等多个方面,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开展城市景观生态研究.城市景观异质性,在维持城市结构和功能的可持续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景观生态研究和规划实践中,都应将维护和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作为焦点问题之一,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7.
从整体的地景综合到跨学科的地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景"一词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且这个概念本身即蕴含着一种固有的整体观。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就已经产生了若干种相异的安排和布置地景的方式,不同的方式运用着不同的观念和方法。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类,第一是自然科学,其中地景生态学起着主导作用;第二是人文科学,其中多运用历史地理、历史生态学、人文主义和符号学等手法的途径;第三是应用科学,主要是指地景设计、建筑设计与规划领域。每一分类都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地景。本文对不同类别的地景研究进行比较,但直到目前它们也还没有形成共同的观念、相同的目标和统一的描述语言,至于如何在"跨学科"的地景科学的框架下实现具有创造力的综合创新也就更无法明确。但必须明确的是,对于地景,无论是管理还是规划,我们面对的都是一块相同的土地,是面对同一对象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这个过程就必须采取综合的方法,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跨学科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基于景观评价的全桂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大为  王冬明 《中国园林》2006,22(11):17-21
全桂旅游公路的改造建设对大桂林旅游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介绍了全桂旅游公路的概况,提出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理念、生态理念、景观融合理念、文化理念和兴奋点设计理念。最后以全桂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进一步探讨了全桂旅游公路景观调查方法及结果分析、公路景观与两侧自然、人文景观融合设计以及景观兴奋点设计等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生物生境     
张安  章俊华  白祖华 《中国园林》2006,22(11):49-52
Biotope原意为动植物的生存场所,结合其在各国风景园林行业中的运用,将其定义为生物生境。生物生境是指保护、维护现有的动植物栖息地,恢复受到破坏的自然环境,创造新的生物生息环境。在介绍日本生物生境相关组织的基础上浅析其在日本的开展状况,阐述环境及生物生境的物理性构造,剖析河川的环境构造、河川自然工法及其具体的运用实例。提出我国在大发展、大飞跃的同时所必须倡导的“与自然共生”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20.
南楠  林箐 《风景园林》2007,(1):10-15
以分析丹麦的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为基础,探讨丹麦当代景观的特点:功能完善,形式简洁平和,富有人情味;关注场地历史;挖掘材料特性;关注细部、工艺精细。认为其将历史与现在融合,将本土与外来融合,将技术与艺术融合,塑造了丹麦景观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