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家口市属于严重缺水地区,近年来受气候变化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水资源量持续减少,地下水超采、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等水资源问题仍然存在。"首都两区"建设应充分考虑张家口市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把水资源作为前置刚性约束条件,统筹好张家口市自身发展用水和"首都两区"用水问题。在水资源相对丰富且能直接对首都供水的坝下地区以水源涵养区建设为主;在水资源匮乏、自然环境脆弱、不能直接向首都供水的坝上地区以生态支撑区建设为主。坝上首都生态支撑区建设中人工植被的选择与配置要充分考虑地区水资源条件,人工植被恢复时应慎重选择乔木和灌木,优先选择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张,大城市病日益凸显,非首都功能的疏解逐步被提上政府宏观调控工作日程。北京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开展了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工作,市政府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逐渐向副中心迁移,区域性物流及专业市场、低效工业用地和集体产业用地等已完成大量用地和建筑空间的腾退。北京中心城地区是受此次功能疏解影响最广泛、最直接的区域,疏解后的腾退空间是下阶段城市发展的重要承载地,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回顾上海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历程,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发展缘起和长期的管控缺失造成了这一地区拼贴式的功能结构和城乡混杂的空间风貌,由此带来了社会管理、经济绩效、城镇功能上的一系列问题.基于问题导向,分析边缘区空间发展机制,提出明确功能定位、优化土地经济发展动力、精细化规划管控方式等发展策略,为我国特大城市边缘区发展的愿景及相关规划策略做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4.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 2020年)》将全市从总体上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类区域.生态涵养区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基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区域,也是北京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专业技术单位,利用卫星遥感判读技术对74个县(市、区)农村垃圾收运处置情况特别是冬奥项目周边、环首都周边及白洋淀流域等区域进行重点监测,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列入上半年监测范围的37个县(市、区)发现的垃圾乱堆乱放问题已经全部整改完毕;列入下半年监测范围的37个县(市、区)正在判读.  相似文献   

6.
由于诸多功能在北京中心城区过度聚集,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凸现,2014年,中央提出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这为从更大尺度缓解首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提供了重要机遇.然而,京津冀城市间发展极差大,自然资源本底条件较差.在借鉴东京、纽约、伦敦的空间圈层布局经验基础上,梳理北京及区域的主要问题及已有城镇体系基础,立足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角,打破行政边界,重点从30km、50km、150 km三个圈层提出首都特大城市地区的分圈层空间布局策略,并提出完善和创新配套体制机制支撑.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17,(10)
城乡边缘区是城乡要素汇聚及空间过渡的特殊区域,在城市开发边界政策下对其进行合理管控有利于推动地区的优化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城乡边缘区用地板块碎化、功能配置失衡和镇村空间参差的功能特征,以及面临价值提升和功能优化带来的管理挑战与管控需求,认为基于边界管控的城乡边缘区空间发展应从多情景用地管理、功能单元分类管控和优化用地审批制度三方面展开,最后结合荆门市高新·掇刀区的实践探讨了划归城市开发边界内城乡边缘区的空间管控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雄安新区,白洋淀成为新区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总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北京市平原地区占全市总面积约1/3,是首都重要的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发展新区。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的此次规划立足于北京市平原地区的资源条件及发展现状,从建设世界城市和"三个北京"的需求出发,整合现有资源,统筹各方诉求,科学合理布局,指导实施建设。为推动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实施、落实百万亩森林建设任务、实现平原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准格尔旗煤作为炭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在城市建设中突出了以煤炭资源延伸的产业布局特征,但随着人居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发展宜居城市的目标和诉求愈加强烈。准格尔大路新区的发展一方面要承接城市空间的功能性拓展,同时必须承载脆弱生态环境区的生态安全功能和环境品质提升功能。本文通过对准格尔旗城市发展所面临生态修复、功能拓展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需求和问题分析,研究准格尔旗大路新区空间拓展和文化生态旅游空间建构,通过分析准格尔旗当地的生态本底、文化积淀及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以发展诉求为导向,提出基于生态空间、文化特色及旅游产业空间优化整合的空间规划和建设发展思路,从城市空间建构的视角透视基于城市产业发展的空间转型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