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VIA及其在Myrinet上的一种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振强  谢军  陈渝  都志辉 《计算机应用》2002,22(4):40-42,45
VIA是一种用户层通信模型,是当今集群系统通信的工业标准,能够提供低延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文中介绍并分析了VIA规范的产生背景和原理,并以Berkeley大学的一种实现方案为例,具体说明其实现细节。  相似文献   

2.
基于Myrinet的高性能VIA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Virtual interface architecture(VIA)建立了一种低延迟、高带宽的通信模型,定义了集群系统中用户层高性能通信规范的标准.通过分析VIA的进展、原理及当前的实现,在Myrinet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符合VIA规范的高性能用户层通信软件MyVIA.首先定义了MyVIA的设计原理和框架;然后针对MyVIA实现的不同层次,通过与BerkeleyVIA的比较,提出了UTLB、连续物理内存和可变长NIC内存管理、基于资源和DMA chain的流水线处理、物理描述子环和物理描述子动态缓存等多项优化技术.通过性能的分析比较表明,MyVIA发送4KB数据包时的带宽可达到250MB/s,最小单边延迟为8.46(s.与目前其他VIA实现相比,MyVIA的性能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VIA及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军  焦振强  唐瑞春  都志辉 《计算机工程》2002,28(10):233-235,263
VIA定义了一种低延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模型,成为机群间通信的工业标准,该文介绍了VIA的产生背景、结构特征,详细阐述了清华大学VIA的实现(TH-VIA),包括软硬件特点,采用的主要技术,最后给出了几种VIA实现方案的测试结果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VIA定义了一种低延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模型,成为集群系统通讯技术的工业标准。本文介绍VIA的产生背景和结构特征,详细阐述了清华大学在Myrinet LANai9硬件上实现 的VIA原型-MyVIA2,最后给出了几种用户层通信软件的测试结果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Myrinet网络中的用户态通信协议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高效的用户态通信软件 ,充分利用Myrinet硬件性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GM是适用于Myrinet网络的高效用户态通信协议 ,在提供通信服务的同时 ,尽可能减少了协议软件引入的通信开销 ,提高了应用层可用的通信性能。对其设计思想和技术特点的深入分析有助于设计和实现新型通信协议。文中介绍了用户态通信的研究内容 ,分析了GM协议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6.
戴永涌 《计算机工程》2005,31(22):78-80
在对MPI程序的检查点系统LAM/MPI以及互联技术Myrinet的通信过程等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采用协调一致性的设计方法,实现了一个基于Myrinet及其通信协议GM的检查点系统。描述了设计过程,并对实现结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了该设计与实现的可行性,并在结论中对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机群系统用于并行处理具有很多MPP系统所没有的优点,但要实现高性能的机群系统,则需要高带宽、低延迟的高速网络的支持。该文从软硬件结构、采用的技术及其应用实例几方面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机群系统的新型高速网络———Myrinet,并通过实验测试数据以及与其它高速网络特性的对比可知,Myrinet的性能/价格比很高,是组建机群系统的理想网络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史岗  尹宏达  胡明昌  胡伟武 《计算机学报》2003,26(12):1621-1628
在由高性能PC搭建的Linux机群系统上,传统的网络接口体系结构引入了巨大的软件处理开销,无法满足虚拟共享存储并行应用对通信带宽、延迟和进程间同步的需求.用户级网络接口标准——虚拟接口体系结构(Vilxual Interface Architecture,VIA)与传统的网络接口体系结构相比,在软件协议开销、通信关键路径上操作系统的干预程度、通信和计算的重叠程度以及实现零拷贝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在传统网络通信接口和VIA通信接口上虚拟共享存储系统的性能对比,采用VIA网络接口体系结构可有效地提高虚拟共享存储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PC-MODEM-Telephone系统的面向字节流的远程异步数据传输协议的研究开发和实现。该协议借鉴了目前国际市场上流行的XMODEM协议,改进了原协议的数据包的格式,创建了专门的通用调用接口,并以两个可灵活调用的函数形式进行封装,用户可透明地调用,所研制的协议已在某银行在线电子支付系统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一种一发多收通讯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常见的差错控制协议均为双向控制协议,有错误重发机制,不能很好地解决一方发送多方接受时显示的同步问题。本文针对一发多收,工作环境恶劣的情况设计实现了新的协议,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对常规的一发多收的显示系统有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复杂指令集计算机体系结构向精简指令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动态二进制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地址不对界的问题。本文以I386到Alpha平台的动态二进制翻译为例,研究了内存映射时的不对界和数据存取时的不对界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内存映射方法以及在中间表示层处理不对界地址访存问题的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此类问题。经实验验证,该方法正确并有较高效率。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article, several criteria and paradigms are described tomeasure the performance of spoken language systems developed in theframework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s. Theseevaluations are carried out in the domain of spontaneous human-humaninteraction as supported by machine translation systems. They are alsoapplied in the domain of spontaneous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typically used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applications. Some evaluationparadigms are discussed in more detail. It is also shown that officialperformance tests and site-specific evaluation criteria arecomplementary in use.  相似文献   

13.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脚本的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脚本的设计,在基于数据库的Web应用中,对子系统的安全性和 通用性及运行效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脚本程序的 差别,并着重指出了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脚本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几个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4.
王勇  蔡自兴 《计算机教育》2009,(11):127-128,115
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出发,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对"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将启发式教学、示例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课程设计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课程的教学当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媒体凭借其传递信息量大、传输质量高、视听效果好等优势占据了我国教育领域主?充传播媒体的位置,高校电视台也随之兴起。但近年来随着快速、便捷、信息量大、双向互动、直观形象的网络多媒体传播技术的迅速崛起和广泛普及,教育电视尤其是高校电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时代尚校电视的生存与发展成为高校教育电视工作者亟待研究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媒体凭借其传递信息量大、传输质量高、视听效果好等优势占据了我国教育领域主流传播媒体的位置,高校电视台也随之兴起。但近年来随着快速、便捷、信息量大、双向互动、直观形象的网络多媒体传播技术的迅速崛起和广泛普及,教育电视尤其是高校电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时代高校电视的生存与发展成为高校教育电视工作者亟待研究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Despite a wealth of electronic group tools for coordinating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instead we find technologically adept groups preferring to use what seem to be outmoded material tools in critical projects. The current ethnographic study investigates this apparent paradox. We begin by building up a detailed picture of the overall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identify critical general problems in achieving coordination. Coordination problems arise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not only because of the complex dependencies that hold among the work of different individuals, but also for social and motivational reasons. We identify the central role of the schedule as a coordination device, but find that its value can be undermined because the schedule is often neither accurate, current nor credible. As a result, the schedule is not used as a resource for individual or group planning. We then compare coordination in two development groups, one using electronic and the other material scheduling tools. We found that the medium of the schedule has a major impact on coordination problems. The size, public location and physical qualities of material tools engender certain crucial group processes that current electronic technologies fail to support. A large wallboard located in a public area encouraged greater responsibility, commitment and updating and its material properties served to encourage more reflective planning. As a result the wallboard schedule was both accurate and current. Furthermore, the public nature of the wallboard promoted group interaction around the board, it enabled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as well as informing individuals about the local and global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Despite these benefits, however, the material tool fell short on several other dimensions such as distribution, complex dependency tracking, and versioning. We make design recommendations about how the benefits of material tools c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electronic groupware systems and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this work.  相似文献   

18.
孟繁智 《微处理机》2005,26(5):94-96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FPGA来设计异步串行通信中的下位机,重点分析了FPGA中接收模块的设计要点,并且给出了仿真的时序图;同时给出了一种帧通信协议,介绍了微控制器软核PicoBlaze进行协议解释的处理流程.本文设计的异步通信模块在实际系统中运行稳定可靠,证明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施莲莲  蒋健  张弘 《自动化信息》2012,(10):27-28,21
本文主要讨论在嵌入式ARM开发板中实现USB总线通讯功能,并通过USB通讯实现PC主机对ARM开发板的控制。系统采用Modbus协议通讯,上位机控制界面采用C#语言(读做“Csharp”)设计,能够在Windows平台下方便地实现对嵌入式开发板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目前"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进措施,以使其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