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三种情况建立了管壳式换热器自动布管模型,并编制了计算机求解程序,能自动完成已知换热管根数的布管任务。模型能给出换热器中心线排管数、六边形最外边的排管数、弓形区域内的排管数、布管限定圆直径。较之以往的自动布管模型,本模型考虑了弓形区域内的布管,计算结果更加精确。运算了多个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布管正确,模型建立合理。  相似文献   

2.
3.
优化设计管壳式换热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汉 《化工设计》2003,13(4):15-18,26
通过实际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和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优化设计管壳式换热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管壳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元文  陈连 《贵州化工》2005,30(1):27-29
管壳式换热器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工业设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管壳式换热器的效率问题是设计工作的核心。本文利用优化设计原理,建立了以管壳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模型。分析了影响年总费用的因素.编制了管壳式换热器优化设计计算机程序。最后给出了一个计算实例说明优化设计程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元文 《广东化工》2005,32(3):43-44
管壳式换热器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工业设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管壳式换热器的效率问题是设计工作的核心。本文利用优化设计原理,建立了以管壳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模型。分析了影响年总费用的因素,编制了管壳式换热器优化设计计算机程序。最后给出了一个计算实例说明优化设计程序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7.
8.
管壳式换热器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在多个方面的技术进展情况 :管子的强化 ,折流板及支撑物 ,管内插件技术。认为提高传热系数 ,降低流体压降 ,增加传热面积等 ,是管壳式换热器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昝河松 《化工设计》2007,17(5):22-26,33
介绍换热器的工艺设计程序,特别是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过程,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介绍几种换热器工艺计算软件的用法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管壳式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焊接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壳式换热器在使用中常出现换热管和管板焊接接头因质量问题的泄漏,通过合理的制造工艺可有效防止。  相似文献   

12.
管壳式换热器管程强化传热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管程的强化传热是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的一个重要方面。简述了管壳式换热器管程强化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几种强化传热管的研究情况。最后指出了国内外近期开发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从管程、壳程两方面介绍了传热强化技术和传热强化结构.管程传热强化方面主要介绍了一些新型强化管,壳程方面主要介绍了一些新型的支承结构,并指出了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晋阳 《广东化工》2009,36(6):210-211,273
结合在用固定管板换热器的运行参数,对相同构造的换热器在采用普通无缝钢管作换热管和采用螺旋槽管作换热管的情况下,分别计算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表嚼采用螺旋槽管作换热管所起的强化传热作用对于固定管板换热器产生的节能效果明显,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好的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15.
管壳式换热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现有的管壳式换热器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发展进程和现状,并且分析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管壳式换热器中管子断裂泄放量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炜  吴德荣 《化工设计》2002,12(3):16-18
化工装置安全阀或爆破膜的设计中,确定泄放量的大小是关键因素,针对管壳式换热器中管子断裂这一工况,提出了计算其泄放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缠绕管换热器的结构特点,阐述了损坏原因,详细介绍了查漏及修复的方法,并提出生产运行中应注意的事项。缠绕管换热器大修后,设备运行情况良好,氢回收率达到80%~82%,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郝国永  张莹莹  高磊  于宵航  吴亮 《当代化工》2014,(12):2572-2575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新型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束结构发展进展,从管程、壳程两个方面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管束结构改进及强化传热机理,并且介绍了几种新型结构在实际生产中的成功应用及其强化传热特点。最后为换热器管束结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