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3月15日正式发布,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发布。以下是《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全文:  相似文献   

2.
2013年,质检总局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规定,认真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监管职责,加大召回监管力度。截至8月20日,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活动82次,涉及汽车产品199.9万辆,比2012年同期(51次,129.1万辆)增加了70.8万辆,增长54.9%。其中受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影响召回汽车76.3万辆,占全部召回数量的  相似文献   

3.
肖秀玲 《认证技术》2010,(10):22-23
《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是对现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2004年)进行的全面整理和升级。相比于原规定,新《条例》中涉及法律责任的部份,占到了相当大的篇幅,而处罚力度也相当大,如对于生产者隐瞒缺陷,不启动或实施召回的,最高可对相关产品生产者处以总货值50%以下的罚款和没收非法所得;生产者不配合相关调查或提交相关报告的,也可能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事项的管理,消除缺陷汽车产品对使用者及公众人身、财产安全造成的不合理危险,维护公共安全、公众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进口、销售、租赁、修理汽车产品的制造商、进口商、销售商、租赁商、修理商,应当遵守本规定。第三条汽车产品的制造商对其生产的缺陷汽车产品依本规定履行召回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费用;进口商、销售商、租赁商应当协助制造商履行召回义务;车主、使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近三年了,在这年三年时间里,我国在《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配套办法的制定、汽车缺陷信息收集、信息系统建设、缺陷的调查、取证、认定、管理机构、专家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更有效的推进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其有效性进行分析。本文在总结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实施情况基础上,借助经济学相关理论,系统分析了我国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三年以来取得成效和不足,通过相关计算验证了该项制度有效性,文章最后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开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标准生活》(简称标)问:7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家用电器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这是继汽车和玩具之后,我国召回制度涉及的又一领域,这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这一新的举措? 答: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和《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颁布实施后,对预防汽车和玩具产品因缺陷造成的损害或伤害,减少汽车和玩具产品安全事故,消除产品安全隐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践表明: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制度既是减少产品安全事故,保护消费者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王赟松  冯蕾  孙宁 《中国标准化》2008,(12):31-32,53
一、引言 继2004年《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玩具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我国以汽车为试点的产品召回制度正逐步向所有消费品扩展。截至2008年6月初,我国已有51家国内外汽车制造厂实施135次主动召回,涉及车型100多种,召回车辆158.1万辆。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中涉及生产/经营者的条文进行解析,内容包括:概述、缺陷调查分析、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等。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比较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召回制度的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国家效能和机动车安全法》实施以来,已经实施了九千多项安全召回,涉及到几百万辆的机动车和车辆零部件。除美国之外,目前实行召回制度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目前,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实施已近3年。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等四部委联合签署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标志着我国开始了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的产品召回制度的探索和实践。《规定》实施四年来,已实施召回155次,召回车辆184万辆。这项制度的实施,对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对消费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缺陷消费品召回已经成为产品质量提升和保护消费者人身与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国缺陷消费品召回制度起步较晚,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工作的发展,本文基于2016-2020年消费品召回数据,从召回次数和数量、召回产品原产地、召回产品类别分布、缺陷及伤害类型等方面,对中美缺陷消费品召回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为完善我国缺陷消费品召回工作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共管理机构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思路和方式也在发生转变。将风险管理的概念引入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可以使监管方式由被动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主动的“事前预防”,提升监管水平。缺陷产品召回是产品质量安全后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概念上分析缺陷产品召回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以汽车产品为例比对风险管理的过程和产品召回的流程,提出基于风险管理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流程和注意事项,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领域实施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社会、法制和运作三个方面分析我国产品召回保险发展落后的原因,提出我国应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设计为强制险,在法制建设中应提高违法成本以引导义务主体投保,给予财政支持以提高保险公司开办该险种的积极性,提高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以使该险种能发挥其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4.
根据缺陷汽车召回与消费者心理相关理论,构建了缺陷汽车召回制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概念模型.以378份有效调查问卷为研究样本,研究了缺陷汽车召回制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汽车召回制度对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与提升汽车企业的产品供给水平均具有积极影响.利用行政权力对汽车安全进行后市场监管,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显著影响;汽车企业召回策略的制定,与汽车召回制度下的技术监管关系更密切.汽车企业在应对召回过程中采取的策略越积极主动,越有利于提振消费者信心.  相似文献   

15.
标准化法改革的背景下,国务院提出逐步取消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现行试点和标准化法草案设计的相关规则,仍将自我声明定性为企业的法定义务,实质上维持了现行备案制的核心,将导致向自我声明制改革目标的偏离;应将产品标准自我声明设定为企业拥有的权利,企业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声明,如何进行声明.企业一旦公开作出声明,便产生了向消费者保证其产品符合其公开承诺的标准之义务,同时也为质量监督部门监管其产品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缺陷产品造成安全事故频发对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针对产品召回的监管问题,考虑参与各方主体利益最大化,构建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博弈策略收益矩阵,对比分析各博弈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稳定均衡,分析三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找出破解当前召回监管模式弊端的突破口。研究表明:对于政府,提高政府行政处罚力度、优化政府监督流程,将提高政府召回监督工作效率;对于企业,设立缺陷召回信用机制、提高对消费者损失的赔偿,将提高企业积极配合、主动召回的积极性;对于消费者,搭建缺陷召回信息平台、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和提高维权所得的赔偿,将有助于消费者主动上报缺陷产品信息、积极参与缺陷产品召回工作。  相似文献   

17.
召回追溯是有效执行召回活动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阐述了消费品召回追溯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基本构成,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相关技术,深析其痛点和难点,分析了消费品召回追溯体系与供应链追溯体系的战略考量和融合机制,并探讨消费品召回追溯体系建设中的关键要素和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张勤  尹彦 《标准科学》2012,(8):83-87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科技的进步,产品安全已经成为影响民生和社会稳定一个公共问题.保障产品安全是企业的基本法律责任.本文以《产品安全风险防范导则》为基本素材,分析日本产品安全风险防范基础理论,包括:管理对象、基本程序与方法、风险对应图等,以期对我国企业建立产品安全风险防范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应急响应和产品召回对防制食品安全事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中分析了食品企业中存在的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并重点阐述了应急响应及产品召回的流程,从而为更好地防止食品安全事故产生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董红磊  王琰  肖凌云  高亚 《标准科学》2020,(3):130-133,139
召回效果评估是产品召回实施过程监管的重要环节,国内外尚无明确、可操作的方法或标准规程。本文基于我国汽车产品召回监督工作的实践需求,从召回实施、召回措施和召回满意度3个维度构建了召回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最大隶属度原理构造了效果评估模糊评判模型,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为生产者和监管机构开展汽车产品召回效果评估提供了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