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一种简单的浸渍-还原工艺制备出镍-铱/氧化铝(Ni-Ir/Al2O3)负载型催化剂用于水合肼(N2H4·H2O)催化分解制氢。该催化剂是将活性组分Ni-Ir负载于颗粒状Al2O3载体上制备而成,采用TEM、XRD、XPS、BET和H2-TPD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结合N2H4·H2O催化分解制氢实验开展了催化剂配方优化、催化反应动力学及循环耐久性研究。结果表明,粒径2~4 nm的Ni-Ir合金活性金属均匀负载于Al2O3载体表面,Ni60Ir40/Al2O3催化剂在293~353 K温度范围内均表现出优异的肼催化分解活性(>200 h-1),在该宽温域范围内的制氢选择性高达99%以上,且...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Al2O3含量对Al2O3/Cu复合材料热变形行为的影响,采用内氧化法制备了3种Al2O3含量(0.28、0.66和1.13 mass%)的Al2O3/Cu复合材料,通过热模拟实验对其热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23、923和1223 K时,随着Al2O3/Cu复合材料中Al2O3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峰值应力逐渐增大;显微组织观察发现,由于1.13 Al2O3/Cu复合材料内动态软化积累程度最大,导致其在1023和1123 K下出现了峰值应力下降现象。经热挤压后,在热变形过程中Al2O3/Cu复合材料的软化效果以动态回复为主。同时,发现0.28 Al2O3/Cu和0.66 Al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掺杂不同质量分数Y2O3对Al2O3-Y2O3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Al2O3涂层,以及Y2O3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40%的Al2O3-Y2O3复合涂层。利用SEM、EDS对粉末以及不同涂层的形貌、组织结构、元素分布进行分析。使用XRD表征粉末和涂层的物相。使用显微硬度仪、纳米压痕测试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涂层的显微硬度、弹性模量以及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 Al2O3喷涂粉末的物相由α-Al2O3组成,而喷涂得到的Al2O3涂层则由α-Al2O  相似文献   

4.
以细雾化铝粉和TiB2颗粒为原料,通过粉末冶金和热轧制制备微米TiB2和纳米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室温时,由于TiB2和Al2O3的综合强化作用,Al2O3/TiB2/Al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258.7 MPa和279.3 MPa,测试温度升至350℃时,TiB2颗粒的增强效果显著减弱,原位纳米Al2O3颗粒与位错的交互作用使得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达到98.2MPa和122.5 MPa。经350℃退火1000 h后,由于纳米Al2O3对晶界的钉扎作用抑制晶粒长大,强度和硬度未发生显著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粉末冶金法+热压工艺制备了不同Al2O3颗粒直径的1 vol%Al2O3/Cu基复合材料,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利用电子拉伸试验机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基于弹/塑性理论推导出了复合材料中颗粒周边的弹性区宽度的表达式。结果表明:Al2O3颗粒直径对Al2O3/Cu基复合材料强度及基体晶粒尺寸有着较大的影响;Al2O3颗粒直径越大,Al2O3/Cu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越小;当Al2O3颗粒直径为5μm时,Al2O3/Cu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207和90 MPa,是铜试样的95.8%和95.7%。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喷雾热解与高温固相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合成P2型Na2/3Fe1/2Mn1/2O2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充放电设备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全面的表征。此外,在Na2/3Fe1/2Mn1/2O2表面包覆Al2O3薄层,该包覆层可以抑制Na2CO3·H2O的形成,提高Na2/3Fe1/2Mn1/2O2材料的存储性能,从而改善其电化学性能。这种简单的表面改性方法为合成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了新型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固体润滑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纳米Al2O3作为固体润滑剂对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宽温域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Al2O3颗粒在具有BCC结构的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体相晶界和晶内均匀分散,强烈的弥散强化显著提升了NbMoWTa的显微硬度。纳米Al2O3颗粒在室温至800℃范围内降低摩擦因数和磨损方面有显著作用。室温下,由于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显著提升,添加足量的纳米Al2O3实现了复合材料耐磨性的提升。在中高温下,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的连续致密氧化摩擦层对提升摩擦学性能起着关键作用。纳米Al2O3颗粒协助氧化摩擦层承载更大的载荷,提高其致密性及稳定性,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基体。此外,在800℃下纳米Al2O3颗粒的存在能够抑制MoO3的过度挥发。  相似文献   

8.
采用晶间掺杂法在钕铁硼合金粉体中掺入Al2O3,制备了Al2O3掺杂的烧结钕铁硼磁体,研究了Al2O3掺杂对钕铁硼磁体的电阻率、磁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磁体电阻率随着Al2O3掺杂量的增加逐步提高,由未掺杂时的125.2μΩ·cm提高到Al2O3掺杂量为0.5 mass%时的144.4μΩ·cm,提高了15.3%;磁体矫顽力随着Al2O3掺杂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未掺杂磁体的矫顽力为13.28 kOe,当Al2O3掺杂量为0.3 mass%时,矫顽力达到最大值14.97 kOe,继续增加Al2O3掺杂量,磁体矫顽力开始下降;剩磁随着Al2O3掺杂量的增加逐步降低,由未掺杂时的13...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d含量的V2O5-MoO3-Nd2O3/TiO2平板式脱硝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脱附、XPS、H2-TPR、拉曼光谱、NH3-TPD和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量的Nd2O3(0.25%、0.5%,质量分数)可以增强V2O5-MoO3/TiO2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增加了催化剂的Oα/(Oα+Oβ)比率,从而提升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然而,过量Nd2O3(0.75%、1%)的添加,会导致催化剂酸性性能的显著降低,造成催化剂脱硝性能的下降。此外,过量Nd的添加还会对催化剂的耐磨性能有负面影响。各催化剂中,VMoN d(0.5%)/Ti催化剂显示了最佳的脱硝活性。并且,该催化剂还显示了优良的抗SO2、H2O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真空气压浸渗法制备了增强体为Al2O3纤维,基体合金分别为1A99、ZL210A、ZL301及7075铝合金的连续Al2O3f/Al复合材料,并用NaOH溶液提取出Al2O3纤维,研究了不同基体对Al2O3f/Al复合材料纤维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制备工艺下,不同的基体对Al2O3纤维的损伤程度不同。Al2O3纤维与纯铝及ZL210A基体界面反应程度微弱,纤维表面光滑,未发现界面反应产物,纤维剩余强度分别为1 746 MPa和1 658 MPa; Al2O3纤维与ZL301发生界面反应生成了MgAl2O4(镁铝尖晶石),纤维表面较为粗糙,剩余强度为1 584 MPa; Al2O3纤维与...  相似文献   

11.
纳米A2lO3对激光熔覆钴基合金涂层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5kW CO2激光器,在镍基高温合金表面熔覆纳米Al2O3/钴基合金复合材料,制备了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熔覆层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加入纳米Al2O3,界面的生长形态发生变化,由细长的柱状树枝晶转变为较短的树枝晶;纳米Al2O3含量大于1%时整个断面获得等轴枝晶组织;纳米Al2O3作为异质形核的核心,细化了组织;纳米Al2O3在熔覆层中分布不均匀,促进了γ-Co向ε-Co的转变;熔覆层的亚结构为层错。对熔覆层的组织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酚醛树脂(PF)改性环氧树脂(EP)为基体,将硅烷改性的纳米Al2O3掺杂其中,制备了纳米Al2O3-PF/EP复合涂层。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接触角测量仪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测试方法对复合涂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烷改性的纳米Al2O3和PF与EP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酚醛固化涂层的抗渗透性和交联密度提高;纳米Al2O3-PF/EP复合涂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EP涂层和PF/EP涂层,且掺杂3%(质量分数)纳米Al2O3的PF/EP复合涂层,其耐腐蚀性能最优;硅烷改性的纳米Al2O3与PF/EP之间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提高,涂层变得更致密,阻碍了腐蚀性介质的扩散,从而提高复合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3.
利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Al2O3-40% TiO2涂层,对涂层进行激光重熔处理.分别对等离子喷涂层和激光重熔涂层进行耐冲蚀磨损性能试验,研究了激光重熔对Al2O3-40% TiO2等离子喷涂层耐冲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重熔消除了Al2O3-40% TiO2等离子喷涂层的层状结构,使得等离子喷涂层中γ-Al2O3转变为α-Al2O3,形成了α-Al2O3+TiAl2O5稳定结构.激光重熔后的涂层组织致密均匀、硬度高,具有冶金结合特征,使得耐冲蚀性能得到极大提高,其磨损特征为冲蚀粒子冲击作用下产生的裂纹、破碎与块状剥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Ni-Cr2O3复合镀层620 ℃部分渗铝制备了δ-Ni2Al3-Cr2O3/Ni-Cr2O3涂层体系。Cr2O3颗粒在渗铝的过程中和Al反应生成更为稳定的Al2O3。1000 ℃恒温氧化20 h后发现,铝化物涂层和复合镀层内掺杂的Cr2O3颗粒完全转化为Al2O3,并在铝化物涂层/Ni镀层界面自发形成了一层Al2O3富集层,该富集层起扩散障作用,阻碍铝化物涂层因互扩散所致的退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Al2O3/Cu多孔复合材料(A-C-M)。首先利用高能球磨法将Cu粉和Al2O3粉末均匀细化,然后将Al2O3/Cu复合粉末与造孔剂尿素均匀混合后,再将混合粉末冷压成型,最后通过溶脱-烧结工艺制得A-C-M。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粉末原料和A-C-M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分析,使用万能试验机对A-C-M进行压缩性能测试,探讨了尿素和Al2O3含量对A-C-M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球磨使Al2O3/Cu复合粉末的形貌由球状变为片状,复合粉末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在球磨4 h时获得最小平均粒径为25μm; A-C-M含有两种特征孔,100~300μm的大孔和1~10μm的微孔;随尿素含量的增加,孔的连通程度及复合材料的孔隙率逐渐增加,其压缩强度逐渐降低;随Al2O3含量的增加,A...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3D碳纤维针刺毡为增强体以及聚碳硅烷(PCS)衍生SiC涂层为界面相,通过溶胶-浸渍-干燥-热处理(SIDH)技术制备C/Al2O3复合材料,研究SiC界面涂层对C/Al2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l2O3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显著优于Al2O3单体陶瓷,引入SiC界面涂层后,尽管断裂功有一定程度下降,但C/Al2O3复合材料的强度得到明显提高;得益于SiC涂层和C纤维之间的强结合,C/SiC/Al2O3复合材料在静态空气中表现出明显优于C/Al2O3复合材料的抗氧化和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业化脱硝需求,选用廉价的黑色金属Mn和Fe作为催化剂主要原料,通过V掺杂极大地提升了锰铁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性能和抗硫性能。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Vx-Mn0.8Fe0.2O2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考察了V2O5添加量对Mn0.8Fe0.2O2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及其抗硫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x-Mn0.8Fe0.2O2催化剂主要物相为Mn2O3,样品颗粒尺寸小且分散均匀。V0.3-Mn0.8Fe0.2O2催化剂具有较多的活性位点及较好的抗硫脱硝性能,在300℃时脱硝率可达90.36%,相比于Mn0.8Fe0.2O2催化剂脱硝性能达到90%的温度约降低100℃;同时,在V(CO):V(NO):V(SO2)为3:1:1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脱硝率仍能保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采用空心阴极增强脉冲激光沉积技术(HC-PLD)在室温制备高质量的Al2O3薄膜,作为非晶铟镓锌氧(a-IGZO)TFT器件的钝化层,显著增强了Al2O3/a-IGZO TFT器件的亚阈值特性,其原因在于空心阴极引入的氧等离子体抑制了Al2O3/a-IGZO界面处氧空位的形成。进一步研究发现,针对a-IGZO薄膜的180℃退火处理有利于消除弱结合氧并抑制深能级缺陷,提高载流子迁移率并降低阈值电压漂移;而针对Al2O3/a-IGZO TFT器件进行100℃退火处理有助于消除其界面附近的氧空位,降低载流子浓度,改善亚阈值特性。结合2步退火工艺所制备的Al2O3/a-IGZO TFT器件迁移率高达22.8 cm2·V-1·s-1,亚阈值摆幅为0.6 V·decade-1,综合电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合成法和粉末冶金方法制备Al2O3颗粒增强Mo合金,并利用XRD、SEM和TEM对所制备的Mo-Al2O3合金的显微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l2O3颗粒以稳定的六方相(α-Al2O3)形式均匀地分布在Mo基体中,超细α-Al2O3颗粒显著细化Mo合金的晶粒尺寸,增加Mo合金位错密度。此外,α-Al2O3与Mo晶粒间存在良好的界面结合区,且Al2O3颗粒与Mo基体界面存在一定的晶体学关系:[111]a-Al2O3//[111]Mo和(112)a-Al2O3//[111]Mo。由于二次强化效应和位错强化效...  相似文献   

20.
研究Al2O3晶须和石墨烯纳米片共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采用机械合金化、真空热压烧结和热等静压工艺制备不同石墨烯含量的铜基复合材料。含0.5%石墨烯(质量分数)的铜基复合材料(GNP-0.5)具有良好的Cu/C和Cu/Al2O3界面结合性能;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抗压强度随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到一个临界值后减小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和Al2O3晶须在铜基复合材料中最主要的强化机制是能量耗散和载荷传递以及石墨烯导致的晶粒细化。石墨烯与Al2O3晶须的双相混杂增强效应在于:当Al2O3/Cu界面存在微裂纹并沿着界面扩展时,嵌于铜基复合材料中的石墨烯会阻碍裂纹扩展路径,从而强化Al2O3晶须在铜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