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剂量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剂量电离辐射(Low—dose ionizing radiation)已经成为辐射生物效应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有害效应、适应性效应和兴奋性效应的理论不断完善。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有害效应与非有害效应同时并存,机制仍然难以定论。过去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多是通过高剂量效应曲线进行反推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电离辐射的线性无阈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质疑。本文从有害效应、适应性效应和兴奋性效应3方面对低剂量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发生及其机理等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3.
低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研究工作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低剂量辐射(LDR)对人体健康效应的研究进展,大量的整体和体外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说明LDR的刺激效应和适应性反应,并提出临床应用的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离辐射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肿瘤治疗及诱变育种,其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近年来电离辐射引起的非靶效应成为放射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对非靶效应三种类型(染色体组不稳定、旁观者效应及适应性反应)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低剂量辐射效应--辐射防护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剂量辐射对生物体效应展现出多样性,而且不同LET辐射源的效应差异明显,很难通过大剂量效应中推导。低剂量辐射的健康危害主要是远期致癌风险性,而早期效应随辐射品质、剂量、剂量率以及受照个体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突出的有三个方面:1)细胞在接受一次几个eGy低剂量预照射后,能够对随后大剂量辐照损伤产生一定的防护作用,这种作用被称为适应性反应,或单次低剂量整体照射产生的免疫刺激效应;2)单次低剂量辐照所产生的单位剂量的急性损伤效应比大剂量的更大,这被称为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其剂量大小通常在0.2~0.5Gy的范围内;3)旁效应,是指发生在照射细胞周围的未受照细胞中的生物效应,该效应会导致高于预测值的辐射损伤效应。低剂量辐射的这些多样性效应给辐射防护实践带来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对于基因组不稳定性和旁效应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和放射生物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随着对辐射损伤研究的深入,电离辐射引起的非靶效应(如基因组不稳定性、旁效应等)将对与辐射照射有关的危险评价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就体内、外电离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体内、外旁效应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电离辐射诱发的非靶效应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辐射诱发的非靶效应包括基因组不稳定性、旁效应、断裂因子以及亲代受照射后的遗传效应。非靶效应在辐射致癌、辐射防护、放射治疗、辐射危险评估以及细胞衰老等方面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文主要从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和旁效应两方面介绍辐射诱发的非靶效应及其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X射线照射诱导HeLa细胞存活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建  梁克  沈瑜 《核技术》2002,25(3):223-226
采用集落形成法观察了低剂量X射线照射HeLa细胞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小于0.5Gy的X射线照射细胞的存活率高于对照,得到了HeLa细胞存活的“兴奋效应”,而且在0.25Gy附近这种效应更为明显;低剂量D1(0.05,0.75Gy)的预照射降低了随后攻击量D2对细胞的损伤程度,反映出低剂量照射可诱发细胞存活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辐射防护通讯》2004,24(3):41-4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工作、生产、生活中接触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的机会越来越多。为了合理地利用它们为人类的建设服务,并为从事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研究、卫生防护、临床应用、产品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舞  相似文献   

10.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胸腺细胞游离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Fura-2Am荧光探针研究了低剂量X射线照射后24h昆明鼠胸腺细胞游离钱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75mGy全身胸腺细胞「Ca^2+」i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加入次佳浓度的ConA则使「Ca^2+」i较单纯照射更增高。提示低剂量辐射可促进T淋巴细胞的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11.
低剂量辐射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周期进程的适应性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低剂量辐射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周期进程适应性反应的剂量、剂量率和时间效应。用诱导剂量(D1:25、50、100、200mGy,剂量率:12.5mGy/min;;D1:75mGy,剂量率:6.25、12.5、25、50、100、200mGy/min)和攻击剂量(D2:1.0、1.5、2.0Gy,剂量率:287mGy/min)照射Kunming雄性小鼠,D1和D2间隔3、6、12、24、60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百分数。当D1为25、50、100mGy(剂量率:12.5mGy/min,D1和D2间隔6h),或D1为75mGy(剂量率:6.25、12.5、25mGy/min,D1和D2间隔3、6、12h),D2为1.0、1.5、2.0Gy,D2组与假照射组之比S期胸腺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G0/G1和G2 M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D1 D2组与D2组之比S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而G0/G1和G2 M期细胞百分数不同程度降低。小鼠接受1.0—2.0Gy(287mGy/min)照射前3—12h受25—100mGy(6.25—25mGy/min)照射,可诱导胸腺细胞周期进程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剂量率对MOS器件总剂量辐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种MOS器件在不同模拟源的两种辐照剂量率下进行辐照实验,研究了MOSFET阈值电压随辐射剂量及剂量率的变化关系。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试验表明:在相同辐射剂量下,低剂量率辐照损伤比高剂量率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了一种预估CMOS器件辐照感生漏电流的总剂量辐射响应模型,并利用模型计算了非加固C4007B和加固CC4007RH NMOS器件受不同γ射线剂量率辐射下的总剂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室选用任意一特定剂量率进行辐射实验和室温退火,利用给定的模型可以预估其它剂量率辐射下的总剂量效应,并给出了CC4007RH和C4007B器件空间低剂量率(1×10-4-1×10-2 rad/s)环境下的漏电流的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野生型的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9)及其DNA损伤修复缺陷型细胞:EM-C11(DNA单链断裂修复缺陷)和XR-C1(DNA双链断裂修复缺陷),首先进行低剂量(0.016 Gy或0.08 Gy)的初始照射,间隔4 h或7 h后再进行高剂量(1 Gy)的攻击照射,然后检测细胞微核形成率和克隆形成率的变化.结果显示:当初始剂量为0.08 Gy,间隔4 h后再施以1 Gy的攻击照射时,三株细胞只有野生型的CHO-9有辐射适应性反应产生;但当间隔时间延长到7 h时,CHO-9和EM-C11均产生了辐射适应性反应.当把初始照射剂量降低为0.016 Gy,间隔4 h再施以1 Gy的攻击照射时,三株细胞均产生了辐射适应性反应.表明辐射适应性反应不仅与初始照射剂量及间隔时间有关,还与DNA损伤修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对NPN双极晶体管进行了低剂量率下不同偏置条件的电离辐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偏置条件下的低剂量率辐射损伤具有明显差异。基-射结反向偏置时,其过剩基极电流最大,电流增益衰减最为显著。而基-射结正向偏置时,过剩基极电流和电流增益衰减都最小。讨论了出现这种结果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小剂量辐射诱导哺乳动物细胞对基因突变的适应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先用小剂量γ射线照射小鼠SR-1细胞,然后观察其对随后大剂量γ射线照射诱发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影响。0.01 Gy小剂量一次预照射,18h、24h后能显著降低3Gy照射诱发SR-1细胞的hprt基因突变频率。细胞每天接受一次0.01Gy照射,共10d,累积剂量达0.1Gy后,6h就能产生上述效应,并可持续到小剂量刺激后的48h,hprt基因突变频率下降了30%—40%。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标准分立双极元件,对双极晶体管瞬态辐射光电流分流补偿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给出了双极晶体管瞬态辐射响应及光电流分流补偿原理,比较了带补偿与不带补偿电路的瞬态响应波形。实验结果对双极晶体管集成电路瞬态辐射加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stimation of air-absorbed dose rate from the data of K2O, U and Th content from Chinese regional geochemical database. A total of 421 group original data of combined samples in Zhongshan City (ZSC), Guangdong Province and south China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national geochemical database. Estimated average value of air-absorbed dose rate is 139.4 nGy h?1 in the granite area and 73.7 nGy h?1 in the sedimentary area. The level of air-absorbed dose rat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urface lithology. Estimated mean air-absorbed dose rate approximates to the measured average value by a portable plastic scintillator dosemeter in Zhuhai City were bordered with ZS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evaluation of ionizing radiation level using regional geochemical data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