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振江  庞才龙 《煤炭技术》2008,27(6):108-110
运用采煤工作面的矿压观测成果论述了采煤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改善了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合理选型,达到安全生产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菜子田煤矿421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观测,分析采煤工作面覆岩层活动规律,为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崔国强  李洪刚 《煤》2008,17(6):38-41
通过对曹庄煤矿71012倾斜采煤工作面和走向长壁采煤工作面71011矿压观测资料的比较,发现了倾斜长壁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的新特点,并从矿山压力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倾斜采煤改变了老顶的受力状况和运动状态,采场周期压力显著减弱,大大减轻来压的威胁,有利于顶板管理,有利于安全生产,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断层给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大倾角工作面突遇落差较大断层,严重影响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详细分析了断层带附近区域煤岩的破坏状况,提出了综采工作面硬过断层时带来的技术难题。通过新兴煤矿41071工作面工程实际,采用多种工作面安全过断层的具体技术措施,可供类似构造煤层的开采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采煤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瓦斯释放的原因,介绍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应用技术。通过综合治理,有效防止了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瓦斯超限现象,保证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屯煤矿17层煤首采工作面基本顶矿压显现规律的观测和研究,摸清和掌握其直接顶和基本顶初次垮落以及初次来压的步距,指导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提高支护质量,确保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的安全生产,同时,为以后17层煤开采提供科学详实的矿压观测参数。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矿山安全生产,通过对煤峪口煤矿8701综采工作面煤层赋存以及顶底板情况分析,确定8701综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处理顶板。根据同煤层矿压观测选择及本工作面矿压参数统计,从矿压参数、支架选型计算对工作面进行合理的支护设计。对正常回采时采空区控制和特殊时期的顶板控制进行分析,为实际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通过矿压观测,确定了工作面来压规律及支柱荷载变化规律,为伪俯斜放顶煤采煤法提供了技术参数,有力地指导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黄陵二号煤矿416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矿压观测的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观测时段及支护质量监测,并将监测数据接入矿井矿压系统,掌握了大采高采煤工作面矿压实时变化规律,为及时调整支护方式、提高支护质量及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单一煤层顶板观测和来压步距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煤层顶板的观测是掌握开采煤层的基础技术工作。科学合理地确定采煤工作面开采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对于采煤工作面的生产和安全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在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方面采取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来压预报预测工作,同时可根据顶板观测成果,合理确定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发挥支架的优势,能及时发现各种可能造成支架—围岩故障的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相似文献   

11.
煤矿开采对地表的建筑物、生态环境等产生了影响,为了实现煤矿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开采沉陷规律进行研究。采用现场观测的方法,布置了倾向观测线和走向观测线,对大采高23201、23103采煤工作面进行了全面观测和日常观测,并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大采高采煤工作面地表沉陷的规律。该地表沉陷规律符合概率积分法预计模型,为“三下”开采保护煤柱的留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下沉速度观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取得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下沉速度等参数,通过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对厚煤层综放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情况进行了观测,分析了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下沉特征,得出了地表下沉系数为0.91;起动距50~60 m,为采深的1/5~1/6;超前影响距为183 m。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及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分别为51 mm/d和76.3~78.3°,表明该区域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剧烈、地表下沉速度快、起动距偏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综放开采村庄房屋破坏规律与保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综采放顶煤条件下地表移动剧烈,地表的移动变形值和动态变形值大的问题,在五阳煤矿7511工作面上方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地表移动观测,选择了4处试验观测区进行房屋采动破坏观测,系统研究了综采放顶煤条件下村庄房屋破坏规律、村庄建筑物保护技术。结果表明:新建村庄经历了老采空区的残余沉陷变形影响和7511、7512综放工作面开采的采动波及影响,所有房屋没有出现裂缝。利用采空区上方塌陷区附近就近建设抗变形村庄,是合理解决综放开采条件下村庄下采煤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补连塔矿复杂条件下大采高开采地表沉陷实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补连塔矿浅埋深近距离煤层不同条件下(长壁采空区、煤柱区和旺采区下),大采高支架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采用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对补连塔煤矿32301工作面地表沉陷进行了实测分析,结果表明:补连塔矿32301大采高支架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开采引起的长壁采空区、煤柱区地表移动特征分区明显;长壁采空区的最大下沉速度比煤柱区大,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比煤柱区小.长壁采空区和煤柱区的下沉系数分别为0.78和0.51;长壁采空区的最大下沉速度为490 mm/d,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为61 m;煤柱区的最大下沉速度为234 mm/d,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为80 m.  相似文献   

15.
大采高浅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采高浅埋煤层开采地表地表移动变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对韩家湾煤矿2304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观测的基础上,确定了韩家湾煤矿开采岩层移动参数,分析了影响采空区地表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厚松散层浅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破坏规律。为今后矿井“三下”开采以及保护煤柱的安全合理留设提供相关参数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掌握岩层与地表移动移动规律是进行“三下”采煤研究、煤矿采动损害评价及建筑物保护的重要依据。“三软”煤层储量在我国煤矿开采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其采动地表移动规律有其自身特点。以梁北矿典型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现场实测,分析了“三软”煤层综放开采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基于关键层理论,阐明了“三软”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断机理,理论解释了工作面开采后地表下沉机理,为梁北煤矿“三软”煤层综放开采及类似地质条件矿区的地表破坏预计及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星村煤矿约80%煤炭资源被村庄压覆,村庄压煤的合理开采是矿方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为切实掌握本矿的开采沉陷规律,在东翼一采区布置了地表移动观测站,并进行了相应的地表移动与变形监测,取得了较为完整的地表移动变形观测资料。分析了该矿的地质采矿条件,对一采区地表移动变形观测资料进行拟合计算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该矿千米大采深极不充分采动地表移动具有下沉平缓、下沉速度慢、移动期相对较长、无活跃阶段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唐山马家沟矿多年积累的实测资料,对马家沟矿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进行了总结,揭示了急倾斜煤层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在空间上的分区沉陷特点。  相似文献   

19.
绿色开采的概念与技术体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阐述了煤矿绿色开采概念的提出、内涵及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绿色开采技术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保水开采,建筑物下采煤与离层注浆减沉,条带与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煤巷支护与部分矸石的井下处理,煤炭地下气化等。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为绿色开采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20.
经对东曲矿14402工作面岩层移动观测站的观测、分析,总结了上层煤回采后重复开采下层煤时地表岩层的移动规律和实践经验,能为今后煤矿村庄保护煤柱的留设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