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淮南子》生态哲学在本体论上坚持“道生万物”的形而上学;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同构”的生态整体主义观点;在价值观上主张“我亦物也”的生态平等主义思想;在实践观上倡导“自然无为”的生活理念。这与现代西方生态哲学理论不谋而合,其特有的东方生态智慧能够为丰富和发展现代生态哲学理论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析老子之“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认为“道”是“德”之体,“德”是“道”之用,“道”以“反”为内容,所以“道”具体表现为“德”也是以“反”为内容。故而,老子认为人与自然之德为“节俭”,人与自我之德为“寡欲”,人与他人之德为“不争”,人与社会之德为“无为”。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与庄子生态思想之间有着相似性:“物无贵贱”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者都尊重自然,具有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观;“世界之夜”与“绝圣弃知”,两者都批判技术知识;“逍遥游”与“诗意栖居”,两者都追求自由的生存状态。不过,一个主张“清静无为”,一个强调“艺术拯救”,两者实现理想的具体方法有所不同。他们在不同时代所倡导的人与世界合一的生态观,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论述“德”中之“得”的基础上,提出了“德”中之社会价值及个体价格之“得”,并从辨证的角度对“德”中之“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自然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观念。“自然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尊重客观规律、顺其自然,通过“无为”的方法达到“无不为”目的。老子哲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和人文精神,通过遵循万物之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无为而无不为,实现人民自我化育;以百姓之心为心,民为邦本。运用现代思维方式分析老子哲学,将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实现老子思想的现代应用。  相似文献   

6.
“美感的神圣性”是张世英先生提出、得到叶朗先生等阐发的美学思想,所强调的是“万物一体”的境界之美.美感的神圣性是对一般美感的超越.按照“万有相通”的思想,不同层次的美可以相通、可以提升.低层次的美也是高层次的美得以产生的基础和条件.而“万物一体”的境界之美则是较高层次的精神之美.高校美育可以培养美感神圣性为其目标,通过感知、创造提升美感层次,让学生体悟到“万物一体”之美.  相似文献   

7.
导读:生态修复在基础理论上达成8条种共识,在土壤、水、大气等环境中广泛运用。2013北京园博会秉承低碳发展理念、循环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运用多种生态修复技术,体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文明。其中,为根治永定河老河道进行生态修复使之成为“锦绣谷”的景观,成为最大亮点,且体现了基于生态修复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修复在大地园林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没有重复“设计”的一般概念,而是通过对“数字”、“空间”、“边缘体”、“形态的变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略带“遐想”性的论述,提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观点”,供从事现代设计者思考:世间万物,唯“变”永恒;“创造”是现代设计之“魂”;“分解”与“构成”是万物之“源”;灵感产生于“多向”的思维;传统需要不断“输血”;“发现”让世界更美好。  相似文献   

9.
老子思想中蕴涵了丰富的水哲学,以水论道,以水论人,以水为师,以水鉴事,以水德为执政理念,水之道德贯穿于老子的宇宙观、人生观与政治观。在宇宙观上,认为道是天地万物之形而上本原,水是万物之形而下本原,形成"道无水有"的关系。在人生观上,提出"上善若水",人以水为师,具有水之德性和人格。在政治观上,崇尚水德,提倡无为而治;以水喻民,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萌芽于西周时期。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具有丰富博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知性通天、天人和谐、以人顺天、天人感应等主要方面。“天人合一”范畴蕴含着天人一体的生态整体观、万物与我为一的生态平等观、尊重与敬畏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和遵循客观规律的生态实践观,对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政治家》是柏拉图政治哲学中著名的作品之一。通过对《政治家》内在思想的分析,寻找“政治家”之所是,有助于理清柏拉图从《理想国》到《政治家》的政治思想脉络走向。选用神话、正义与德性作为文章突出的关键词,原因有二:首先,“神话”作为柏拉图政治思想起源与思想言说方式,是柏拉图政治哲学一大特点,柏拉图借由神话的暗喻印证了他思想发生、发展的过程;其次,“正义”和“德性”是古希腊政治哲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通过对二者内涵以及相互关系的梳理有助于对柏拉图政治思想脉络走向的分析更为清晰。同时在前人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于神话的重视与分析,对于正义与德性在《政治家》中的新解,是本文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2.
加强师德建设,推进"以德治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加强师德建设,是推进"以德治校"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学校实力的重要保证.文中对加强师德建设,推进"以德治校"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从教育、管理、引导、建设、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师德,推进"以德治校"的方法和举措.  相似文献   

13.
俭德既是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重要道德观念,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审美风尚的重要特征,对于廉政治国、富国裕民有重要作用.古代典籍中有关宫室营建方面的建筑俭德,主要体现在"卑宫室"与"宫室有度"两个方面,倡导宫室营建"务以节俭",不求高大和华美,反对过度追求物质欲望,主张以礼来节制消费,反对费财劳力的建筑奢侈之风.古代建筑俭德观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具有不可低估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老子》又名《道德经》,庄子作为老子哲学的继承者,既然弘扬了老子的"道",那么必然也要谈"德"。在《庄子》里,庄子赋予了"德"新的含义,并描绘了他心中的"至德之人"和"至德之世"。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基本方略.在我国,治国主体是人民,而各级领导干部是治国主体的"代理人",其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当前,我国干部的道德状况尚不能满足"以德治国"的内在要求,直接影响了"以德治国"的有效实施,因此,以德治国重在"官德"建设.在进行"官德"建设时,首先要澄清认识,其次要自律和他律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6.
为政以德是我们中国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很及时,很有必要。以德治国就是叫人们从自我做起,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待人以德,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7.
个人品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个人品德的外在表现。坚持“四德并举”是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家庭美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和责任。而女性在家庭美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积极开发女性潜能,促进家庭美德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国”的思想继承了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精华 ,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以德治国”的理论创新加快并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伦理学上,通常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称为德性主义,也将西方自苏格拉底开创,经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集大成的伦理思想称为德性主义.但是,中西方德性主义伦理学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德性的理解是不同的,并且这种不同直接导致对如何成就德性这一问题的理解差异.因此,对中西方德性主义道德教育观进行比较,寻找二者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更为深入的认识与了解中西方传统伦理思想.文章立足于一种客观的学术立场,以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中西方德性主义道德教育观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