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鲜的糙苏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新鲜糙苏叶挥发油中鉴定出53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α-里哪醇(16.48%)、1-辛烯-3-醇(9.37%)、表蓝桉醇(7.63%)、苯乙酮(7.51%)、马鞭草烯酮(7.32%)等。对糙苏叶挥发油进行了抗氧化实验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糙苏叶挥发油对.OH有明显的清除作用,糙苏叶挥发油对实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特别是对肠炎沙门菌50040株的抗菌活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野生藿香花萼中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首次提取野生藿香花萼中的挥发油,分析其挥发油的组分,探讨其生物活性,为开发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藿香花萼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对藿香花萼挥发油进行抗氧化实验。结果:从藿香花萼挥发油中鉴定出59个组分,占全油的93.99%,藿香花萼挥发油有抗氧化活性。结论:藿香花萼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是3,7,11,15-四甲基-1,6,10,14-十六碳四烯-3-醇(13.86%),棕榈酸(6.36%),2,4,6-三甲基-1,3,6-庚三烯(4.88%),油酸(4.58%),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4.37%)等,藿香花萼挥发油对·OH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星彩 《食品科技》2013,(1):271-275
目的:厚朴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厚朴叶中的挥发油,分析其挥发油组分,并对其进行抗菌实验研究,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厚朴叶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厚朴叶挥发油的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利用正构烷烃系列物质对各组分进行定性确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对厚朴叶挥发油选取4个细菌和1个酵母菌采用微量二倍连续梯度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平板转种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从厚朴叶挥发油中检出50种组分,鉴定出49种化合物,占全油的96.20%,厚朴叶挥发油对实验菌株均有明显地抗菌活性。结论:厚朴叶挥发油中倍半萜类物质居多,含量较高的组分为β-氧化石竹烯(32.03%),4-丙烯基苯酚(23.12%),棕榈酸(7.07%),α-亚麻酸(5.08%),桉叶油醇(4.53%)等,其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和灭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糙苏叶子挥发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鲜的糙苏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新鲜糙苏叶挥发油中鉴定出53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α-里哪醇(16.48%)、1-辛烯-3-醇(9.37%)、表蓝桉醇(7.63%)、苯乙酮(7.51%)、马鞭草烯酮(7.32%)等.对糙苏叶挥发油进行了抗氧化实验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糙苏叶挥发油对·OH有明显的清除作用,糙苏叶挥发油对实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特别是时肠炎沙门菌50040株的抗菌活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茼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茼蒿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经毛细管色变分离出了38种组分,并确认了32种成分,检出率达84.21%,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成分为4-甲基-2-戊烯、4-甲基-2,3-二氢呋喃、β-蒎烯、苯甲醛等。  相似文献   

6.
田光辉 《食品科技》2011,(1):188-191
目的:提取野生大叶三七柄梗中的挥发油,分析其挥发油中的组分,探讨其挥发油的生物活性,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大叶三七柄梗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结构确定,对大叶三七柄梗挥发油进行抗氧化和抗菌实验研究。结果:从大叶三七柄梗挥发油中鉴定出43个组分,占全油的96.12%,大叶三七柄梗挥发油有明显地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结论:大叶三七柄梗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是2,6-二特丁基苯酚(20.99%),新植二烯(15.06%),降姥鲛-2-酮(6.60%),斯巴醇(4.26%),α-紫罗兰酮(4.02%)等。大叶三七柄梗挥发油对·OH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大叶三七柄梗挥发油对实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特别是对大肠埃希菌CMCC44113和白色假丝酵母菌CMCC850216株的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夜间采集的夜来香嫩枝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从夜间嫩枝的挥发油中鉴定出49种化合物,占总量的80.98%,主要含甲酸二十一酯(11.28%)、沉香烷(9.70%)、2-亚油酸甘油酯(7.89%)及驱蚊叮、二十一烯、1,3-二甲苯、1,2,3-三甲苯、4-乙基-1,2-二甲苯、二十四烷、2,4-二叔丁基苯酚、3-乙基甲苯等。对照夜间花朵挥发油成分,夜间嫩枝挥发油成分有近三分之一成分相同;相同成分含量约占挥发油含量的45%;且嫩枝含油量也较高,约2.22%;可为夜来香的全面开发利用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姜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测定来自山东、云南、安徽3个不同区域种植产出的生姜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表示,不同产地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山东生姜挥发油中萜烯类物质含量较高,云南生姜挥发油中α-姜烯含量少,安徽生姜挥发油中醛类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茶叶挥发性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新鲜的茶叶和加工后的新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新鲜茶叶挥发油中鉴别出51种成分,从加工后的新茶挥发油中鉴别出45种成分,两者挥发油成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新鲜茶叶挥发油和加工后的新茶挥发油做了抗氧化试验和抗菌试验,结果表明,两者挥发油对·OH均有清除作用,新鲜茶叶挥发油对·OH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两者挥发油对试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天然野生的白苏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对白苏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同时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实验检测结果表明:白苏挥发油中检验出38种组分,鉴定出38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以醇类为主,其中的主要组分有3—己烯—1—醇(25%)、1—己醇(14.78%)、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9.9%)、乙酸丙酯(9%)、十六酸(6.2%)、苯乙醇(3.15%)等;并通过利用Fention反应检测白苏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发现白苏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清除羟基自由基的作用,表明白苏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本文可为以后天然野生白苏挥发油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白皮大蒜和紫皮大蒜精油成分及生物活性差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皮大蒜和紫皮大蒜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测定两种大蒜精油的可挥发性成分;用对倍稀释法研究两种大蒜精油对几种常见病原菌的抑制活性;采用小叶碟法测定两种大蒜精油对斜纹夜蛾的拒食活性;并检测白皮、紫皮大蒜精油对ABTS、DPPH和O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白皮大蒜精油鉴定出26种成分,占精油的95.79%;紫皮大蒜精油鉴定出22种成分,占精油的94.26%,主要杀菌物质大蒜辣素和大蒜新素在紫皮大蒜(59.34%)中的含量比白皮大蒜(50.11%)多;两种大蒜精油对实验用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尤其紫皮大蒜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板栗疫病的抑制效果比白皮大蒜好;白皮大蒜和紫皮大蒜精油对斜纹夜蛾24h平均拒食率分别为52.97%和100%;白皮大蒜精油对ABTS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高于紫皮大蒜精油,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新疆玛咖(Maca,Lepidium meyenii Walp.)挥发油成分及探讨提取过程中挥发油主成分的变化规律。 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质联用技术对新疆引种玛咖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提取时间、缓冲液浓度对玛咖挥发油主成分的影响。 结果:分离鉴定了新疆玛咖挥发油成分32 种,用外标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其总挥发油含量为1.72%,其中异硫氰酸苄酯、苯乙腈为其主要成分。通过对提取过程中挥发油成分的转化分析,发现提取时间和缓冲液浓度对所得的挥发油主成分有显著影响。 结论:气质联用技术可用于引种玛咖的快速鉴别及品质分析,而提取过程中要对提取时间和盐浓度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3.
比较分析不同产地川佛手鲜果精油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0个不同产地川佛手精油并计算得率,利用GC-MS、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样品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0批川佛手精油中共鉴定出117种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类、醇类、倍半萜类成分,其中柠檬烯和γ-松油烯为最主要成分;其共有的9种成分中部分成分之间显著相关(P<...  相似文献   

14.
王健  薛山  赵国华 《食品科学》2013,34(7):86-9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紫苏不同部位(叶、花蕾、梗和籽)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部位精油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紫苏叶精油得率相对最高,达到8.21‰。从紫苏叶、花蕾、梗和籽精油中依次鉴定出40、53、29和26种组分,分别占各自精油总量的99.85%、99.25%、96.73%和97.51%。不同部位精油成分和相对含量差异显著,共有组分仅5种,分别是2-己酰呋喃、4-(2-甲基环己烯)-2-丁烯醛、石竹烯、芳樟醇和石竹素,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组分均是2-己酰呋喃。紫苏不同部位精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紫苏叶精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较强,紫苏籽精油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竹叶精油的化学组分构成,并考察其体外抑菌活性。方法以食品常见腐败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作为供试菌,采用平板打孔法对竹叶精油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竹叶精油的组分构成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竹叶精油共鉴定出41个化合物,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36%,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9.35%)、植物醇(10.54%)和二十五烷(9.89%)等。竹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株均有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大肠杆菌是最敏感的,其最小抑菌浓度为0.56 mg/mL。结论本研究可为竹叶精油在食品工业中的深入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圆角桉叶精油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圆角桉叶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两者的化学成分及质量分数。圆角桉叶精油共鉴定出51种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6.17%,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28.46%),其后是β-蒎烯(12.21%)、α-蒎烯(11.00%)、蓝桉醇(7.27%)、α-松油醇(6.59%)、柠烯(5.34%)、香树烯(3.92%)、4-松油烯醇2.08%)、表蓝桉醇(1.77%)。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采自西藏地区藏药大籽蒿的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并对大籽蒿精油体外抑菌能力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大籽蒿精油中共鉴定48 种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95.36%,主要成分为红没药醇、兰香油奥、α-水芹烯、棕榈酸和薰衣草醇等;体外抑菌结果表明,大籽蒿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新型隐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而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弱抑菌效果;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大籽蒿精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有一定的的清除能力,且清除效果强于VC。  相似文献   

19.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亚洲薄荷、留兰香、唇萼薄荷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双柱分析定性,利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定量.同时,测定4种薄荷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与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微量稀释法评估4种薄荷挥发油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薄荷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薄荷醇(7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