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当代前卫建筑设计的总结和思考,探究了在建筑繁荣背后的深层文化原因。提倡建筑设计的个性化、艺术化和城市化,从而不仅为我们理解当代建筑现象提供了有益的指导。而且力图揭示中国建筑创作的正确道路,为建筑创作的繁荣寻求支持。  相似文献   

2.
贫困地区建筑创作断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谞 《新建筑》1999,(4):34-36
通过几项工程实例的分析,认为应重视贫困地区的建筑创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小城市建筑创作的唯一途径。“大建筑”和“小建筑”在客观上存在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差距,“差距”的本身意味着小建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极大想像空间。  相似文献   

3.
根据亚历山大提出的“建筑模式语言”,提出“地域性建筑的模式语言”的概念,探讨了模式语言与地域性建筑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地域性建筑创作中运用“地域性建筑模式语言”将有利于本土建筑创作的发展与保护,并提取了云南的传统民居的相关模式语言,应用于地域性建筑创作的总体布局、空间效果、建筑单体、构造细节的营造中,促使地域性建筑现代化的价值重构,并且实现“地方性”与“现代性”的高效结合。  相似文献   

4.
尝试从“性格特征”的角度,探讨一种新的建筑创作思考方式。从建筑性格的定义、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性格特征表达形式等方面,结合相关的建筑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纳,并通过实践案例进行验证。发现“建筑性格特征”对于建筑创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建立系统的选择机制和加强建筑与人感官的联系。基于“建筑性格特征”的思考方式,可以让建筑师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增强对建筑方案内外整体的把控力,不仅只展现建筑的外在形态,更应注重建筑的内在本质,为日后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技术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探讨了传统建筑技术现代化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国内外的一些探索,并且从丰富建筑创作的角度提出传统技术现代化是营建地方特色、延续并发展传统文化的一条切实之路。  相似文献   

6.
庄少庞 《建筑师》2011,(6):24-32
岭南著名建筑师莫伯治先生的建筑创作历程.有着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多变”的表象之下有着”不变”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方法。文章梳理了莫伯治的成长经历和建筑创作历程,从庭园研究新用、地域建筑创作、审美构图、材料运用四条脉络剖析其建筑创作.并解读其富于个性的建筑思想。  相似文献   

7.
赵巍 《山西建筑》2007,33(16):42-43
科学地分析了国外建筑的各种流派及其美学思潮的演变发展,并从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的影响、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适用性、当代建筑的积极意义等方面对我国建筑创作的发展进行了阐述,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创作之路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王卓娃 《山西建筑》2006,32(11):18-19
对“建筑作为一种栖息场所”进行了解读,从现象学、美学以及建筑创作的角度,阐释了建筑作为空间、人类活动的独特理解,也为评价建筑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和布正伟先生交往已有20年的历史了。从第一次接触起就感到他是个热情洋溢.有才华、善于思考的建筑师。随着多年来不断地了解.这种印象就变成了不争的事实。在建筑创作方面,从很小的“独一居”到几个大的机场航站楼等各具特点,在建筑理论上讲.从“结构构成论”、“自在生成论”.“建筑语言论”一直到这本“创作视界论”。他在实践与理论的双轨上行驶数十年,成就了一位名建筑师。  相似文献   

10.
日前.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平添几分热闹。建筑学术界的泰斗钟训正院士.戴复东院士.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主席潘祖尧先生.以及以设计大师崔恺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设计先锋、全国知名建筑院校和建筑学术杂志的代表在此欢聚一堂.出席“2005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共同讨论中国建筑的现状及未来。本次论坛以“审视当代中国建筑创作十年”为主题.揭示近10年中国建筑创作的成就与问题.关注建筑师主导下的城市设计.探讨跨学科的建筑创作与实践,呼唤具有地域文化的精品建筑.并期望形成有效的建筑评论机制,以促进和繁荣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11.
如果不是亲临中国建筑学会日前召开的学术年会论坛现场,你或者以为中国真成了“洋设计师”的建筑工地;以为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应按部就班;以为外国建筑创作才是最好的……在中国大工地争抢“洋”牌的背后,我们应当看到国内设计师的技术水平的确有差距。在这次学术论坛上,他们针对目前中国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分别提出观点和看法,在交流中探寻,在探寻中思索。如何继承传统建筑?什么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理念?怎样走中国特色的建筑创作之路?中国设计大师打破沉默——对传统建筑的继承、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建筑创作等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金磊 《建筑创作》2006,(6):20-29
从20世纪初,教育家蔡元培提倡近代建筑艺术使留学生陆续回国,到20世纪20年代末朱启钤勘立“中国营造学社”都影响并启迪着梁思成《1901—1972》,为他投身中国建筑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本文围绕2006年纪念梁思成105周年诞辰(4月20日)及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6月10日)国内陆续开展的几项活动,研讨并思考建筑界该如伺从梁思成精神中获得对现代建筑创作有益的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沈文 《建筑设计管理》2012,(11):42-43,6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多样化的地域性创作趋势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在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现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建筑设计和地域性特色文化的分析,挖掘建筑与自然最本质的联系,将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缔造出现代化的地域性特色建筑;将建筑创作回归到本原,用地域性的特色建筑设计来解决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同时也以交融和碰撞的途径来实现传统建筑的时代更新,让现代化建筑契合自然环境并融入传统的基因,达到整体的审美;也将现代化建筑引入了一条自然本源的稳定发展道路,提出了重新审度地域性建筑创作的积极作用,以期在建筑领域里以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来更好地发展现代化建筑。  相似文献   

14.
从法国的“得方斯新区”规划建设,探讨如何在郑州建设相当规模的建筑群构成优美的空间环境中心。从作 个阶段的建筑创作观,对郑州近几年建成的几个大型建筑作了建筑创作评析。  相似文献   

15.
早期的岭南建筑创作,是在经济缓慢而城市化进展速度低的特定城市环境下展开的。当今的岭南建筑创作,无法回避南粤大地高速膨胀的城市化现象,成功的岭南建筑的创作不仅是对气候特征、多元化形式的把握,更应对特定时期城市特征的认识,为城市的整体性做出贡献。城市规划是为城市的整体事务负责,它为建筑创作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框架。处于高速城市化的建筑创作,如何处理好规划与建筑创作的关系,影响着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本文试图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对话中,探求新时期岭南建筑创作与城市化的关系。一、岭南城市化空间发展现状以下有关…  相似文献   

16.
潘琤 《山西建筑》2006,32(11):340-341
指出了园林中的“娱人”功能往往是通过“叙事”获得的,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叙事”与“抒情”,从而为园林、建筑创作实践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以利于以开放的心态思考园林、建筑的结构、空间、序列等一系列基本要素的营造。  相似文献   

17.
张卫  袁园 《南方建筑》2004,(6):10-12
本通过比较现代主义对中、日、韩三国建筑产生的影响,分析了日韩现代建筑发展的经验之路,结合中国本土特有的传统价值取向,重新审视了中国建筑创作的历程,力图为探索和营造一条有中国化特色的建筑发展之路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建筑创作进入了市场经济,是我国建筑创作的大好时机,建筑师有机遇大显身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高水平的优秀建筑,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很不完善,法制建设跟不上,也给建筑师带来不少问题和困难,有时甚至严重阻碍建筑创作,现分述如下:一、市场经济给建筑创作带来新的问题和困惑1、甲方、业主、建筑单位和外行的领导对建筑设计提出非常苛刻而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什么二十年不落后”、“一百年不落伍”、“前所未有”、“不得重复”、“不要盒子”等空洞要求,要求每幢建筑都造型新奇,形象非凡。建筑创作进入…  相似文献   

19.
史小亚  吴岩 《山西建筑》2008,34(5):35-36
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出现的各种文化失衡的建筑现象,反思了其背后形成的原因,探索了构建中国特色建筑文化的途径,这对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道路上进行建筑创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治平  张炯 《新建筑》2012,(1):82-88
当代建筑创作蓬勃发展,新的结构表现理念和手法为建筑创作带来了许多启发和思考.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结构体系不尽合理、造价高昂、对历史文脉考虑不周等问题,这无疑对当今的建筑创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国外建筑大师作品强势进入中国市场所产生的盲从现象也令人忧心忡忡.因此,通过探讨结构艺术化的意义和价值,解析当代富有“技艺交融”表现之建筑师的创作理念及其作品,从而提出技艺相互构建的观点和剖析手法,以期为承继和提升“结构艺术化”在当今建筑创作中的应用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