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黄健康  黄勇  樊丁 《电焊机》2021,51(3):107-110
《焊接物理》课程是兰州理工大学本科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为了培养更多满足工程需要的创新性人才,《焊接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前提,通过焊接物理教材改革、能力培养、项目式教学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方案,以探索为导向的《焊接物理》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来培养焊接专业的高...  相似文献   

2.
孙瑞霞 《焊接技术》2022,(8):168-172
焊接是一项实践操作性特征极为突出的专业类型。文中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主要出发点,对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焊接专业育人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焊接专业育人模式中现存的主要问题,例如:校企协作程度较浅、实训室设施和功能不够完善以及校企共建教学课程存在壁垒等。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沉浸式”育人模式,对具体的育人模式和改革路径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的建设是为了顺应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服务创新战略要求,基于落实立德树人,通过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主要途径来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文中主要针对新工科建设下应用型大学焊接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拓展理论教学内容、优化实践课程教学,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下,焊接专业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新工科、新形势下更好地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加强高职院校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完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焊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以专业课和实训为核心,以专题讲座作为重要支撑,实现专业课、专题讲座和实训三者互动和融合。要创新焊接课程教学模式,建立产学研合作培养平台,加快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加大焊接专业实训平台投入力度,为焊接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金属材料焊接》是焊接专业重要课程之一。结合应用型大学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设计该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模式,融入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内容,实施比较法、现场教学法、启发式和分组讨论式等教学手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焊接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元良 《现代焊接》2006,(3):6-8,10
1焊接科学与工程 焊接科学技术的发展依托于物理和能源科学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几十种各具特性的焊接新方法。由于不同的焊接热源作用于不同金属的结构,产生了不同的热力学、冶金学和力学相互交叉和依存的焊接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焊接物理学、焊接冶金学和焊接力学等科学理论,并由此指导焊接工艺、焊接设备和焊接结构工程的发展,形成了有科学基础、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的焊接科学与工程(网1)。  相似文献   

7.
惠媛媛  李杰  樊浩 《焊接技术》2021,50(3):92-95
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具有生成力的课程,高职焊接专业学习中,最具有生成力的课程是最基础的焊条电弧焊,焊条电弧焊贯穿于所有焊接生产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方法进行教学可以由浅入深,逐步掌握焊条电弧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课程标准是组织和实施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管理、监控、评价教学的主要依据.文中针...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的焊接”会议,焊接、冶金学和相近工艺问题,第3届莫斯科国际创新和投资沙龙,德国焊接联合会2003年柏林全会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是焊接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以《焊接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为例,阐述如何通过焊接实践教学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分析了《焊接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非常适合于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原因,重点从《焊接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组织实施以及课程达成评价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并介绍课程实施效果,以期为我国高校焊接专业在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面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博 《电焊机》2021,51(9):107-110
以西安工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开展的焊接实训课程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基点,在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模块的焊接实训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训操作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和教师的指导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工程训练焊接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