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简明分析了大学城的现状,着重阐述了大学城概念、特征及其规划探索,并根据现有大学城的规划状况提出担忧和建议.以此展望大学城规划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大学城建设与城市发展--以郑州龙子湖大学城规划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银生  宋海瑜 《规划师》2005,21(1):28-29
大学城的建设对所在城市的发展具有五大意义:有利于建设“教育和人才高地”;有利于调整城市总体形态结构,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有利于建设生态城市;有利于继承历史化,创造精神又明。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规划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芳 《四川建筑》2010,30(3):19-21,23
反思我国大学城建设问题,按照目前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建设规划需要研究的内容、规划主导思想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广州大学城交通规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州大学城是广州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的交通系统,是在绿色交通理念指导下建立的新型交通网络系统.大学城的出行特点以及出行方式、用地空间功能布局,都与绿色交通系统的构建耦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网络体系.笔者从绿色交通理念自身特征分析入手,对大学城交通网络体系进行深入探索,并着重分析了大学城公共交通系统、自行车、步行系统的发展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5.
窦建奇  王扬 《新建筑》2007,(1):20-23
大学城是当今大学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此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着重研究国内外大学城的不同形成方式及相关特征。广州大学城作为国内实践较为成功的实例,从形态组合模式、区位优化模式、资源互动模式、现代管理模式等方面体现了新的创作理念,可以作为现阶段国内大学集聚的某种发展趋势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孤岛”走向城市——杭州下沙高教园区规划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晨  马丽丽 《规划师》2006,22(2):49-52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存在土地使用性质单、功能分区极端化、公共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开发区与高教园区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为摆脱"孤岛"困境,应向大学城转型.为此,规划提出合理界定先导型项目、培育特色旅游产业、调整和整合高教园区土地资源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恽爽  田昕丽 《规划师》2013,29(1):20-23
当今中国城市的发展思路已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每个区域都有完善各自体系的责任。基于"微循环"理念,可塑造生态型城市功能区,从而有机组合成宏观的城市健康生态系统。"微循环"理念在绍兴县中国轻纺城纺织商务区的规划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运用。规划从微单元、微交通、微能源、微降解、微冲击、微开发6个方面探索了低碳、生态的实用型规划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对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的必要性、紧迫性。在此基础上 ,对大学城发展模式、大学城与城市整体关系、大学城规划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孙德宝 《江苏建筑》2006,(6):8-9,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城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大地上崛起。大学城的发展宗旨就是资源共享争取教育效益的最大化,资源共享的实质就是优势互补,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完成的有机的整体建设,实践大学科发展综合理念;在教育发展中冲破学科壁垒,拓展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协同;在教育研究中以横向研究带动一体化创新机制的建设,实现教育、实践、科研、创业一体化的发展,以教育带动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同步发展。文章围绕我国大学城在规划中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的关系展开研究,并结合常州大学城的规划建设提出大学城建设资源共享的可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历时数载,邀请国内外著名设计院反复推敲的广州大学城规划方案日前敲定,设计大师规划的蓝图不久将在珠江的小谷围岛变成现实。有十间著名的大学进驻的广州大学城,其设计理念超前、先进,文化气息浓厚,富有岭南山水意蕴,成为广州市规划中值得大抒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温州“城中村”改造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童宗煌 《规划师》2004,20(5):19-21
温州的“城中村”改造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是:规划研究与政策制定滞后、未能正确面对“三农”问题、与房地产市场调控相脱节等。应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依靠和发动全社会开展“城中村”改造。  相似文献   

12.
石钰  王兴平  胡畔 《规划师》2021,37(20):22-28
环高校创新圈建设是空间规划应对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在存量规划时代,依托高校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理念和方法的重要转型.文章解析了大学城模式存在的问题,梳理了我国从大学城到环高校创新圈建设相关研究的演进历程,归纳总结了环高校创新圈经济形态、空间形态、网络形态3个层面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实践,提出环高校创新圈建设面临...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大学城”规划建设的战略调整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卢波  段进 《规划师》2005,21(1):84-88
国内“大学城”建设存在把“大学城”建设当作盈利工具的现象、追求金玉其表,缺乏实质性研究,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理想与现实的脱节。“大学城”规划建设战略调整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明确“大学城”发展定位,并调整现有“大学城”规划建设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中山市古镇村镇规划的实践 ,提出了在珠江三角洲经济较发达地区 ,小城镇与乡村有机复合式发展的三种规划理念 ,即线型更新、双轴拓展和交互发展。对城乡融合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5.
从“功能型”规划到“文化型”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功能型”规划到“文化型”规划谢颖目前,我国城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与大更新阶段。在种种利益的驱动下,城市功能急剧膨胀,规划忙于在变化的功能中寻求其承载空间的相互平衡,但结果往往是文化力量难敌需求强势,许多旧城区正重蹈工业革命后期一些西方城市的覆...  相似文献   

16.
冯现学  陈荣  孟丹 《规划师》2000,16(4):25-29
深圳特区近2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城市建设成就,而位于特区外围的宝安、龙岗两区随着特区的蓬勃发展也迅速地由传统的农村地区进入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特区外围村镇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土地开发无序失控、规划管理薄弱、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本地社会经济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并且将对深圳城市的整体协调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绿地:从概念到实践——一次“协作式规划”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向明  吕晓蓓 《城市规划》2006,30(11):46-50
在“佛山市区域绿地专项规划”中,规划师尝试以“区域绿地保护”为平台,以“协作式规划”理论为指导,与城市各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合作,编制能容纳各方利益和目标并能获得广泛认同和支持的“区域绿地专项规划”,以此作为未来城市非建设用地资源保护的框架性文件。本文旨在总结本次规划实践中获得的部分经验以及讨论“协作式规划”实践中可行的技术方法,以此作为对城市规划改革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二次大战后中国大城市编制的第一部现代城市总体规划,“大上海都市计划”对上海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深远影响,也对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以及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规划导向、规划理念、规划方法、规划组织与决策、实施与支撑角度具体阐述了其影响以及对当今规划特别是上海新一轮总规编制的启示作用。“大上海都市计划”作为众多先辈垒砌的基石,将启发我们如何思考与规划“上海的2040”,将支撑我们不懈地脚踏现实,面对未来,追求梦想。  相似文献   

19.
沟通式规划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应用。本文从沟通式规划理论及相关概念的分析入手,阐述了沟通式规划的内涵、发展历程、主要思想及其优势与不足。在借鉴西方国家规划编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规划编制的实践,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沟通式规划编制过程。最后,总结了沟通式规划编制的几点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陈飞  蔡镇钰  王芳 《规划师》2006,22(6):25-27
传统的行列式及围合式的建筑布局模式已不再适应住区的发展及人的行为模式的需求.常熟市新市区滨江花园规划采用自由式住宅布局,形成带状公共空间,利用建筑与太阳方位角、风向夹角的关系改善住区微气候,并结合住区规划结构,形成多功能、人性化的网状交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