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蔡飞 《河北冶金》2012,(10):43-44
介绍了宣钢150 t转炉悬挂式挡渣装置的性能、主要参数、工作方式、事故处理,对比了挡渣球出钢挡渣和挡渣塞出钢挡渣的使用效果,最终确定了挡渣塞出钢挡渣工艺。生产实践表明,150 t转炉采用挡渣塞挡渣出钢,可有效控制出钢下渣量,减少钢水回磷,提高了钢水质量和合金收得率,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挡渣出钢是一种防止转炉内的钢渣在转炉出钢时流到钢水罐中的技术。它具有提高合金收得率、提高钢质量、提高钢水罐使用寿命、适应钢水炉外精炼处理等优点。最近十年来,国外转炉钢厂大力推广了此项新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内部分转炉钢厂也已试验采用了这项新技术。目前,国外钢铁界研制成功的转炉挡渣方法大体可分为挡渣球法、挡渣塞法、挡渣盆法、喷射挡渣料法、滑动板挡渣法等五大类。它们虽各有千秋,但其使用目的只有一个,那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钢水质量,减少出钢过程下渣量、提高合金元素收得率,唐钢公司第二钢轧厂对转炉挡渣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了挡渣球结构、出钢口形状、挡渣球的加入方式。优化后,挡渣成功率提高约10%;出钢下渣量减少了30%以上;平均回磷量可控制在0.008%以内;硅锰合金吸收率提高了约7%,碳化硅收得率提高约15%,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且有利于提高精炼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 前言 所有的钢水二次精炼工艺都要求无渣出钢。即或不进行二次精炼,而为了减少出钢回磷、提高合金收得率、延长钢罐使用寿命、改善钢质,无渣出钢也是十分有益的。 挡渣出钢是达到减少出钢带渣或无渣出钢的重要技术措施。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挡渣方法是挡渣球法。  相似文献   

5.
转炉出钢新技术──挡渣出钢俄罗斯一家钢厂采用的该新技术的操作方法是:在转炉出钢前,用由氧化铁和粘结剂制成的挡渣塞堵住出钢口。出钢时由于转炉倾动而使炉渣和钢水先后接触挡渣塞,从而使挡渣塞熔化,随之钢水通过敞开的出钢口流到钢水罐内。挡渣塞的长度一般为转炉...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出钢过程下渣、提高钢水质量及合金元素收得率,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四钢轧总厂对300 t转炉原气动挡渣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了挡渣镖法和气动挡渣法相配合的方法。现挡渣镖法挡渣成功率达到98%,出钢下渣量减少了30%以上,平均回磷质量分数可控制在0.003%以下,同时提高了钢水收得率,改善了溅渣护炉和后续精炼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马娥  ;张春杰 《宽厚板》2014,(2):27-30
通过对转炉出钢过程中前期渣、中期渣和后期渣的分析,系统对比了挡渣球、挡渣塞、气动挡渣和滑板挡渣等挡渣方式的挡渣效果。滑板挡渣通过PLC自动控制系统采集转炉倾动角度,同时利用红外下渣检测判断下渣量。根据挡渣工艺要求,滑动水口的全开或全闭可在0.5 s内自动完成,实现出钢过程中前期渣、中期渣和后期渣的最有效阻挡。与其他挡渣方法相比,滑板的挡渣成功率达到100%,转炉出钢下渣量控制在50 mm,回磷稳定控制在0.002%以下,降低了钢水氧化性,减少了合金消耗,提高了转炉成分命中率。  相似文献   

8.
虞大俊  王多刚 《炼钢》2012,28(4):10-12
介绍了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150 t转炉挡渣工艺。使用挡渣帽和挡渣塞双挡渣并配合下渣检测仪联合使用模式,可以控制钢水回磷质量分数在5×10-6左右;提高出钢口使用寿命,冶炼IF、SPHC和H-235P钢时,出钢口平均使用寿命可以分别达到98、110和117炉;减少每炉下渣量约100 kg,提高了钢水洁净度。  相似文献   

9.
盘昌烈 《马钢技术》2000,(B05):80-84
围绕钢包喂硅钙芯线工艺,简述其挡渣出钢、红包出钢和钢包吹氩等相关技术,并分析它们改善钢水浇注性能,提高钢水质量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孙亮  赵艳宇  贾毅  付亮 《中国冶金》2018,28(9):54-57
介绍了双滑板挡渣技术的工作原理、结构、控制过程以及双滑板挡渣出钢技术在迁钢210 t顶底复吹转炉上的应用情况,并以X65钢种为例,与原挡渣锥挡渣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转炉出钢时间延长69 s,挡渣成功率达99.9%,下渣检测指数降低323,钢包渣厚平均降低约18 mm,钢水在LF炉精炼回磷量降低0.001 4%,硅、锰等合金收得率分别提高1.69%、1.25%;减少了出钢结束时钢渣散落烧坏电缆的发生次数,每座转炉由2次/月减少到1次/季;实现了提高钢水质量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气体挡渣器可解决挡渣球,挡渣塞等固体挡渣器在转炉出钢口变形时挡堵出钢口不严密的问题,可更有效地防止炉内钢渣流入钢水罐内。它的基本原理是用一个铸铁喷嘴向转炉的出钢口内喷吹空气或氮气,借以达到挡堵炉渣从出钢口流入钢水罐内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答:随着用户对钢材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需要不断提高钢水质量。减少转炉出钢时的下渣量是改善钢水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转炉出钢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挡渣操作,不仅可以减少钢水回磷,提高合金收得率,还能减少钢中夹杂物,提高钢水清洁度,并可减少钢包粘渣,延长钢包使用寿命。与此同时亦可减少耐材消耗,相应提高转炉出钢口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还可为钢水精炼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据国外文献报道,平炉、转炉出钢挡渣法共有78种,现分述如下:1)平炉(2)挡渣板挡渣法:挡渣板放在出钢槽上方,出钢下渣时,用绞车打开钢槽的排渣窗并放下档渣板。钢水仍可从板下流入钢包。渣从排渣窗流入渣罐,苏联伊热夫斯克  相似文献   

14.
转炉出钢过程中一种新型挡渣法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炉出钢过程中,大量的炼钢渣不可避免地随钢水流入钢包。流出的具有强氧化潜能的转炉渣有许多有害影响,例如,可以导致铝的低回收,回磷,钢水的二次氧化等等。因此,为了避免炉渣随钢水流出,在实际操作中已经提出和试用了不同的挡渣方法。POSCO公司的Kwangyang钢厂试着使用过许多种方法,例如,出钢口塞,挡渣球,气动挡渣和炉渣探测系统。本项工作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可靠的炉渣/钢水分离技术-在熔池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使用较为普遍的挡渣方法有:挡渣球法、挡渣塞法、挡渣棒法、无形挡渣技术。(1)挡渣球法。其原理是利用挡渣球密度介于钢、渣之间(一般为4.2~4.5g/cm)3,在出钢将结束时挡住出钢口以阻断渣流入钢包内。挡渣球一般为球形,只要能满足工艺要求,都力求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由于挡渣球通常是以随波逐流的方式到达出钢口,然而由于钢渣黏性大,挡渣球有时不能顺利到达出钢口。另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提钒转炉出钢前期以及后期的挡渣技术工艺进行尝试,并且对挡渣成功率、下渣量、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最终选择了挡渣球挡渣法。最后通过优化挡渣球结构和加入挡渣球的方式,降低了出钢过程中的钒渣流失率、提高了钒渣产量和钒回收率,使挡渣成功率提高到约90.32%,出钢平均下渣量减少到42 mm,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转炉均质挡渣球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安钢20t转炉挡渣锥存在的问题,研制开发出一种新型转炉出钢挡渣器——均质挡渣球。均质挡渣球球内各部分质量均等,球面有三条圆环槽,密度4.3g/cm^3,材质选用碎铁和铝矾土熟料,结合剂选用高铝水泥。该均质挡渣球已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介绍了包钢炼钢厂气动挡渣技术特点及设备组成,该项技术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在转炉出钢末期进行挡渣,有效地提高了钢水的质量,降低耐火材料的消耗,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转炉出钢挡渣效率,改善钢水质量,需要研发出更高效低耗的新型挡渣方法。利用CFD流体模拟软件Fluent6.3,通过基于压力的分离隐式求解器,采用k-ε双方程模拟出炉内钢液不同初始液位下静态出钢过程。通过对出钢过程的流场分析,从数学模拟的角度阐述了初始液位不同高度下的漩涡形成时间、漩涡的运动轨迹、出钢过程转炉内钢液的运动特征,针对涡流引起卷渣现象的研究,为今后研制新型挡渣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挡渣出钢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工艺。挡渣出钢后,必须向盛钢桶内加入合成渣。本文讨论了有关盖罐合成渣的研制和使用效果等问题。其效果是挡渣出钢和盖罐材料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与攀钢耐火厂研制的挡渣球和炼钢厂采用的挡渣出钢工艺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