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平面流铸法制备了Ni23.3Zr6.7Al64Cu2.3Ce3.7非晶合金,用碱洗抽Al的方法进行活化以制备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Ni基非晶合金催化剂.利用XRD,BET,TEM等手段,研究了在不同活化条件下合金比表面积和结构状态的变化,并首次建立了非晶催化剂比表面积与活化时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Auger电子能谱(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Auger探针(SAM)及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活化非晶Fe80Zr12B8民合金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非晶Fe80Zr12B8民合金条带原位活化后,条带比表面积从原始条带的0.11m^2/g增加到了2.68m^2/g;条带体结构发生了晶化;活化催化剂表面形成了一层多孔粉粒,粉粒内部微观结构由α-Fe微晶,ZrO2、ZrN及B的氧化物组成。  相似文献   

3.
4.
采用铜模铸造的方法制备了Cu48Zr52-x Alx(x=6,7,8,9,10,at%)几种合金奠射线衍射(XRD)实验检验Cu48Zr44Al8,Cu48Zr43Al两种合金样品为完全非晶态.对样品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考查三种大块非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以及灿的添加对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铝含量X=9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快速凝固单辊平面流铸技术,通过调整各种工艺参数,成功地制备了Ni20Zr 10 Al70非晶合金条带.利用XRD、TEM和SAED等手段对合金的非晶态结构进行了验证,并对不同凝固速率下合金的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凝固速率的提高,Ni20Zr 10Al70合金的凝固首先是NiAl3相与α-Al相的结晶受到抑制;随着凝固速率进一步增大,Ni0.3 Al1.7Zr相的结晶也受到抑制;凝固速率再进一步增大,Ni2Al3相的结晶也受到抑制,最终得到完全的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了Zr-Ti-Ni-Cu-Be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工艺研究之后发现此合金的液态成分的均匀性显著地影响其非晶的形成,而其本身的氧化物夹杂和原材料的纯度对其非晶形成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7.
8.
通过电弧熔炼并利用吸铸的方法制备了长70 mm、直径3 mm的Zr63Al10Ni10Cu14Nb3大块非晶合金.热稳定性分析表明:该合金具有较大的过冷液相区.室温压缩实验显示合金具有很高的屈服强度,在合金发生屈服之后应力-应变曲线上有明显的锯齿现象和一个明显的应变软化阶段.结合断口形貌特征,分析并讨论了非晶合金的剪切断裂机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铝及铝合金表面化学镀Ni-P合金的预处理,镀液配方及镀后热处理。经除油,除洗两道工序处理后,在铝及铝合金表面上直接进行酸性化学镀Ni-P合金,镀速最快可达到 32.5μm/h镀层光亮美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提高锆基大块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及力学性能,采用铜模吹铸法制备了(Zr0.55Al10Ni0.05Cu0.30)100-xFex(X=1,5,10)系列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压缩实验和SEM进行材料分析。研究表明:微量Fe有助于改善非晶合金在压缩变形时剪切带内的应力分布,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当Fe添加量为1%时,塑性应变εp达到5.9%,强度达到1.89GPa,同时,随着Fe添加量的增加,过冷温度区间ΔTx减小,热稳定性减小,非晶形成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俄歇电子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并结合氢离子溅射剥层,研究了非晶Ni19Zr9Al72合金条带的表面状态。结果表明,在条带表层,Ni以金属态存在,Al和Zr被选择氧化,且Al被优先选择氧化。条带两则表面均被一薄层氧化物覆盖,氧化物的主要组分是Al2O3另有少量的ZrO2。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辊甩带技术制备出的铝基非晶合金Al88Ce8Ni4,利用XRD、TEM和DSC对非晶热稳定性和晶化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所制备的铝合金属于完全非晶态,开始晶化温度达到(Tx)530K,其稳定性良好.晶化过程分两步进行,且晶化产物除了初生相α-Al,大多以Al-Ce和Al-Ni原子簇组成.  相似文献   

13.
由快速淬火冷法制备了Fe-Mn-B非晶态合金条带,用球磨粉碎,酸碱侵蚀对催化剂表面进行活化处理,通过XRD,BET,SEM及XPS等结构测试技术研究活化处理前后催化剂表面形态和体相结构的变化,并通过F-T合成反应研究活化处理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从而将催化性能与表面形态相关联,实验结果表明,原始条带体相为非晶态,但表面覆盖的氧化物限制了其催化活性,球磨粉碎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酸碱侵蚀可以除  相似文献   

14.
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了直径为2mm的Ti55-xZr10+xBe27.5Cu7.5(x=0,10,20)块体非晶合金,并对其进行等温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氏扫描量热仪(DSC)及压缩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非晶合金的相结构、显微组织和热稳定性,以及退火处理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列合金在553 K及583 K下保温长达5 h时间内依然表现为非晶态.退火处理后,Ti35Zr30Be27.5Cu7.5合金屈服强度、断裂强度均提到了提高,其中在583 K下保温1 h后屈服强度、断裂强度分别达到了1 921、2 169 MPa;其塑性由处理前的3.47%提高到了6.57%.Ti45Zr20Be27.5Cu7.5合金在退火后其力学性能变化不明显.Ti55Zr10Be27.5Cu7.5合金随着退火温度及保温时间的增加其屈服强度、断裂强度及塑性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线性DSC实验研究了轧制对Zr60Al15Ni25大块非晶合金晶化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Zr60Al15Ni25非晶合金在轧制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热稳定性降低。Zr60Al15Ni25块体非晶合金轧制后原子组态的变化主要影响晶化的形核阶段,变形量较低时(20%)合金原子组态向无序方向发展,导致晶化速率变慢,晶化变得比较困难。随着轧制的进一步增加,合金原子的无序性降低,晶化速率又逐渐提高,从而使其在随后加热过程中的晶化变得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Zr_(41)Ti_(14)Ni_(12.5)Cu_(10)Be_(22.5)非晶合金的冲击压缩响应及物态方程,利用平板冲击试验,测试了受到速度为350 m/s~550 m/s的铜板冲击时,非晶合金试样的自由面粒子速度;采用阻抗匹配法得到了材料的雨贡纽参数,并利用理想混合物模型对材料的雨贡纽参数进行预估,分析对比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将求材料格林艾森物态方程转化为非线性最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材料格林艾森物态方程计算方法,设计了退火参数表,并采用解析法计算了材料的布里希-默纳罕物态方程和三项式物态方程,对比研究了三种物态方程与实验结果.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5~10 GPa压力范围内,Zr_(41)Ti_(14)Ni_(12.5)Cu_(10)Be_(22.5)非晶合金的零压体积声速为4 267 m/s,D-u曲线斜率为4.376,曲线斜率远大于一般金属材料,其雨贡纽极限强度为5.60 GPa左右;理想混合物模型仅适用于计算高压区Zr基非晶合金的雨贡纽参数,低压区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较大;在5~10 GPa压力范围内,格林艾森物态方程、三项式物态方程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而布里希-默纳罕物态方程误差较大,不适用于计算材料状态参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电弧熔炼并利用吸铸的方法制备了长70mm、直径3mm的Zr63A110Ni10Cu14Nb3大块非晶合金.热稳定性分析表明:该合金具有较大的过冷液相区.室温压缩实验显示舍金具有很高的屈服强度,在合金发生屈服之后应力-应变曲线上有明显的锯齿现象和一个明显的应变软化阶段.结合断口形貌特征,分析并讨论了非晶合金的剪切断裂机理.  相似文献   

18.
19.
Al—Si合金中共晶硅生长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氮气雾化法制取了Al-12.54%Si合金微粒,再加热至700℃进行重熔处理;又对加锶变质的Al-13.23%Si合金熔体进行了直流电处理。用扫描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对Al-Si合金中共晶硅生长形态的影响,且从理论上分析了快冷所引起的共晶细化和锶与直流电处理的变质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氮气雾化法与重熔处理的试样中,共晶硅呈球状和条状,加锶变质的共晶硅为弯扭的纤维状,直流电熔体处理后共晶硅呈  相似文献   

20.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直径为5 mm的Zr53.5Cu26.5Ni5Al12Ag3,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方法考察该大块锆基非晶合金及相应的晶态合金在55℃中性盐雾气氛下腐蚀120 h的腐蚀行为,并用金相显微镜、SEM和EDS对腐蚀前后试样的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观察与分析.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在55℃中性盐雾气氛下,大块锆基非晶合金比相同成分的晶态合金具有更好的耐盐雾腐蚀性能,腐蚀120 h后,Icorr=9.922×10-7A/cm2,比同条件下的晶态合金小3个数量级.SEM分析表明非晶合金表面没有发生明显的腐蚀,表面保持光洁.EDS分析表明非晶合金腐蚀产物为Al的氧化物,相应的晶态合金表面腐蚀产物为Al和Ni的氧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