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硫强粘结性煤高温热解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就高硫强粘结性煤与生物质在回转炉内共热解。研究了热解温度和煤种对无机硫脱除率、有机硫脱除率、硫和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煤化度的增高,脱硫和脱氮率降低,1200℃左右脱硫和脱氮率明显增大,1600℃煤中无机硫脱除率达93% ̄98%,有机硫脱除率达80% ̄95%,煤和生物质脱氮率达85% ̄93%。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脱硫剂对煤中全硫和各形态硫的脱硫效果.结果发现,次氯酸钠和双氧水等氧化类脱硫剂对煤中无机硫的脱除效果明显,而甲醇和N,N-二甲基乙醇胺等萃取类脱硫剂对煤中有机硫的脱除效果较好;此两类脱硫剂具有协同效应,配合使用可以增强煤中硫的脱除效果;另外,超声波和微波的辐照作用可以增强有机硫的脱除效率.  相似文献   

3.
硝酸预处理对正丙醇脱除煤中有机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4硝酸脱除无机硫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1:1正丙醇水溶液脱除涪陵高有机硫煤的最佳条件.分析了煤样的粒径、溶浆浓度、萃取时间及萃取温度对有机硫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4硝酸脱除无机硫后,1 : 1正丙醇水溶液对高硫煤中有机硫的脱除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容易实现.最佳脱硫条件为:煤样粒径0.12 mm,煤浆浓度0.083 g/mL,萃取时间90 min,萃取温度87 ℃,煤样的有机硫脱除率最高可达52.29%.  相似文献   

4.
硫是煤中主要有害元素,煤炭利用过程中硫的排放是酸雨的重要成因,脱硫是煤炭洁净利用的研究热点之一。微波具有促进反应发生、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微波协同化学助剂脱硫是煤炭脱硫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微波辐照结合3种化学助剂研究煤中硫的脱除效果,利用正交试验考察微波辐照时间、化学助剂种类和煤种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种对微波协同不同助剂的脱硫效率影响较大,所选3种煤样的最佳辐照时间各不相同;硝酸与微波联合的脱硫效果最好,其中贵州(GZ)煤在微波协同硝酸作用下,全硫脱除率可达71. 2%。形态硫测试分析表明煤样经脱硫后无机硫脱除效率较高,最高可达90. 5%,有机硫脱除效率在20%~40%。XRD谱图分析显示微波协同化学助剂脱硫后,煤中主要矿物和煤质结构没有明显变化,微波在脱除煤中硫分的同时可保持煤炭基质稳定。XPS谱图分析表明,煤样硫醚(醇)类有机硫脱除效果较好,脱除率可达49. 4%,亚砜类略低,脱除率为23%~28%,噻吩类有机硫脱除效果最差,脱除率在10%~20%。  相似文献   

5.
煤中硫的赋存形态和结构对煤的脱除效率有很大影响,重点对煤中硫的化学形态进行了综述,详细讨论了煤中黄铁矿、有机硫的赋存状态、结构及成因,以加深对硫的认识,为脱除硫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榜元 《中氮肥》1994,(1):46-48
半水煤气脱硫工艺改造初探黄榜元,李(江西氨厂)生产实践及测定结果表明,以煤为原料的氨合成装置工艺中,半水煤气脱硫塔仅能脱除绝大部份的无机硫(S2-),不能脱除有机硫。虽然在变换工段大部分有机硫转变为无机硫(H2S),但仍有相当数量(3~5mg/m3)...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HCl电解质体系中电化学脱硫对煤质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方法对原煤和脱硫后煤样进行成分分析,研究煤中矿物化学成分、矿物元素含量、黄铁矿分布形态、煤表面官能团变化等。结果表明,在电解质为HCl,电流密度0.044 A/cm2,煤浆质量浓度0.02 g/m L,电解质浓度0.75 mol/L,煤粒度小于0.5 mm的条件下,电化学脱硫法可有效脱除煤中硫,全硫脱除率为76.32%,其中有机硫、无机硫脱除率分别为62.32%和82.80%,基本实现无机硫和有机硫的同步脱除;煤中灰分较脱硫前降低了9.38%,精煤发热量增加了0.70 MJ/kg,表明电化学脱硫法基本不破坏煤的原有结构,有助于改善煤质。  相似文献   

8.
一种高有机硫煤的化学药剂脱硫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复合脱硫剂在酸性条件下研究脱硫条件(煤浆浓度、处理时间、复合脱硫剂的浓度及溶液酸度)对高有机硫煤总硫、无机硫和有机硫脱硫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煤浆浓度越低、处理时间越长、复合脱硫剂的浓度越大、处理溶液的酸度越大,总硫、无机硫和有机硫的脱硫率越大,最后对处理液和脱硫精煤进行了组分分析,探讨了酸性条件下复合脱硫剂脱除煤中总硫的反应及脱硫机理.  相似文献   

9.
碱性体系中煤中有机硫的电化学脱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道成  刘俊峰 《煤化工》2005,33(3):29-31,62
以高硫煤为原料,用化学法将其无机硫脱除后,再以此作为电解煤样,在碱性条件下研究了煤中有机硫的电化学脱硫规律。讨论了电解电流、煤浆浓度、NaOH浓度等主要因素对煤中有机硫脱硫率的影响,并确定了适宜电解脱硫条件:NaOH质量浓度4.0mol/L,煤浆质量浓度0.04g/mL,反应温度70℃,电流强度1.0A,电解时间5h,获得了有机硫脱除率为32.50%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重庆万盛高硫煤作为研究对象,选用硝酸预处理去除无机硫,并采用单因子法考察了煤浆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丙二醇与氢氧化钾的配比对煤中有机硫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粒径小于0.075 mm的煤样,丙二醇-氢氧化钾脱除煤中有机硫的适宜条件为:煤浆浓度0.05 g/mL,反应时间90 min,反应温度180℃,丙二醇与氢氧化钾的配比为1∶1.在此条件下,有机硫从0.72%降到0.35%,脱除率为51.4%.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辐射下煤中有机硫的脱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在甲醇溶剂中 ,超声波辐射下煤中有机硫的脱除。结果表明 :煤中有机硫的脱除率随着碘甲烷用量和超声波辐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根据红外光谱仪和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仪分析结果 ,被脱除的有机硫包括硫醚和二硫化物。应用此工艺从青海煤和伊朗煤中还可脱除噻吩形态的有机硫。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中硫的赋存特征及脱硫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陈鹏 《煤炭转化》1994,17(2):1-9
随酸雨而提出的控制SO_2污染是洁净煤技术的主题。煤是中国的能源支柱,而燃煤造成的硫污染尤为突出。从空间、时间上讨论了中国煤中硫的分布特征,也从微观上说明了煤中有机硫的分布。统计数据表明:煤中有机硫污染的贡量与日俱增,脱除煤中有机硫是一项迫切任务。介绍了多种脱除硫的方法。开展直接测定煤中有机硫含量和制定有机硫类型的研究,也是一项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四氯乙烯烯脱除煤中有机硫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四氯乙烯脱除煤中有机硫的试验,并根据电子能谱仪对用四氯乙烯处理前后的两种高硫煤样进行测试的结果,探讨了四氯乙烯脱除煤中有机硫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煤中有机硫的赋存状态,微生物脱除煤中有机硫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国内外在微生物脱除有机硫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明了脱除有机硫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煤热解中有机硫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煤中的硫给煤的加工利用带来麻烦,对环境造成污染。本文对迄今为止研究较少的有机硫考察了其在热解中的变化。所用原料煤为兖州和东林两种高硫煤,先用1:7硝酸脱除全部无机硫。通过管式加热炉热解试验发现可脱除的有机硫分布,对兖州燥:400℃前23%,400~500℃14%,500~900℃10%,合计57%;对东林煤,分别为10%,9%和26.5%,合计55.5%。脱除的硫主要以硫化氢形式析出。本文还讨论了热解脱硫机理和有机硫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采用XPS分析了渭北高硫煤中硫的赋存形态,考察了硫分在不同粒级、不同密度级煤中的分布特征及在筛分浮沉实验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基于此进行了煤中硫可选性评价.结果表明,较高变质程度的渭北高硫煤中有机硫主要以噻吩类杂环化合物以及亚砜型硫等形式存在于煤的有机质结构中.借助高效的物理洗选将煤样破碎至6mm~0.5mm,能较好地改善煤中硫的可选性.将煤破碎至3mm~0.5mm,理论精煤产率为88.8%,灰分为12.0%,精煤硫分为2.3%,须借助化学方法进一步脱除其中细分散的无机硫以及大量的有机硫.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微生物脱硫能够应用于煤脱硫领域的微生物种类很多,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硫杆菌属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Brierly 于70年代末期从酸性热温泉和富硫土壤中分离出了嗜热铁氧化菌。80年代末,美国大西洋研究公司成功地从自然生物种群中分离出了 CB1和CB2,这两种微生物对脱除煤中的噻吩硫等有机硫有特效。国外微生物脱除煤中无机硫的研究十分  相似文献   

18.
酸性体系H_2O-NaBr混合溶剂中煤的电化学脱硫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贵州地宗高硫煤在酸性条件下 ,H2 O- Na Br混合溶剂中电化学脱硫规律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电解电流、温度、煤浆浓度、Na Br浓度、p H值及电解时间等主要因素对煤的脱硫率的影响 ,获得无机硫脱除率为 5 6 .71% ,有机硫脱除率为 38.0 3% ,硫的总脱除率为 4 5 .6 2 %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应用XPS研究煤中有机硫在脱硫时的存在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鹏 《洁净煤技术》1997,3(2):17-20
应用X-射线光电能谱(XPS)研究了几种煤中有机硫在脱硫过程中的存在形态。通过模型化合物(modelcompounds)中硫的2P层电子的XPS结合能,可用来估算煤中硫的归属,如硫醇,硫醚及噻吩类硫,南桐东林煤中有机硫以噻吩型硫为主,亦存在少量硫醇以醚型硫,兖州北宿16层煤则以噻粉硫硫氧化合物的为主,用乙醇超临界抽提及高能辐射处理2种煤样,均能脱除一定量的有机硫,初步认为乙醇超临界提法能脱除煤中硫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燃煤中硫的脱除率,采用光催化氧化法脱硫,利用30%过氧化氢(H2O2)作为氧化剂、SiO2作为光催化剂,加入1 g水溶液,使其在紫外灯照射下反应,或者在紫外光照射后加入1 g水溶液,观察煤中硫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溶液可以增加氧化物质,提高溶剂的氧化性,H2O2-SiO2-H2O光催化处理后煤样的无机硫脱除率达到40%左右,有机硫脱除率最大可以达到9.69%。加入过氧化氢会优先去除无机硫,但是过量的过氧化氢反而会捕获羟基自由基导致体系的氧化性减弱,脱硫率降低;光照结束后加入水溶液时煤的有机硫脱除率提高,说明水溶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光催化煤脱硫。FTIR和XPS分析表明光催化对噻吩、砜和亚砜的脱除效果好;模拟分析表明水溶液可以在紫外光辐射下产生羟基自由基;而噻吩内部为负电性区域,外部区域呈正电性,羟基自由基的氧原子附近所在区域呈负电性,所以高电负性羟基自由基容易攻击噻吩等高电子云密度点,使其氧化成极性更大的物质,最后通过萃取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