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面活性剂在非织造布表面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对涤纶、丙纶非织造布进行了处理,发现表面活性剂在非织造布表面的吸附主要是在纤维交叉处,且以垂直纤维表面定向排列的形式吸附。从毛细管上求得的阳、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等温线各不相同。1227的吸附等温线出现最大值;LAS和OII-10的吸附等温线分别近似于Brunauer的第五种和第四种类型吸附等温线。吸附需经历一段时间才能达到平衡。对于同种吸附质和吸附剂,达到吸附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俄歇电子能谱对吸附外加剂后的水泥表面进行了研究,并借用氩离子枪刻蚀器对吸附外加剂后的水泥表面的纵向元素浓度进行了定量分析。首次测出了萘磺酸钠甲醛缩聚物、木质素磺酸钠和糖钙外加剂在水泥表面的吸附层近似厚度。根据吸附层厚度,作者推测了吸附分子表面形态,并引出了表面吸附分子取向指数的概念。结合HVO理论,文章分析了外加剂在水泥表面的吸附分子形态和外加剂对水泥粒子分散作用的关系,借以揭示分散剂对“水泥-水”体系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Pt是燃料电池的重要电催化剂,为研究H2在Pt表面的吸附和氧化行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构造表面层模型方法,对H2分子在金属态和电极Pt(111)表面Top、Bridge和Hollow三种吸附位进行研究。 H2在Pt(111)表面Hollow位吸附能最大,Top位吸附能最小;电极表面吸附能远大于金属态表面吸附能。吸附过程中H—H键被拉长,吸附后H—H键振动频率比自由分子振动频率减少,产生明显红移。电吸附过程中电子由H2分子向电极Pt(111)表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转移。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十分相近,从理论上解释了H2在电极Pt表面的电吸附和电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利用膨润土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来实现有机膨润土合成-吸附一体化吸附处理染料的方法。以阴离子染料OrangeⅡ为例,对一体化工艺主要工艺参数如表面活性剂的量和种类、pH、无机盐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利于OrangeⅡ的吸附;较高浓度的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OrangeⅡ吸附过程有轻微影响,并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大被膨润土所吸附去除;一体化工艺受pH和无机盐质量浓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加氢精制过程中,有机含氮化合物的存在会使得贵金属催化剂或酸性催化剂中毒,同时抑制加氢脱硫(HDS)催化剂的活性,因此研究含氮化合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行为有助于了解含氮化合物对HDS反应的作用机理.本研究构建一个周期性的镍钼硫(NiMoS)催化剂超晶胞模型,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计算了平行吸附和垂直吸附状态下的吡啶、喹啉、咔唑和吲哚在NiMoS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构型和吸附能.结果表明:碱性分子吡啶和喹啉通过Ni-N键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上,主要表现为垂直吸附;而非碱性分子吲哚通过吡咯环的β-C键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咔唑则主要通过苯环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两者均以平行吸附为主.比较两类不同吸附构型的吸附能发现,在NiMoS催化剂表面碱性氮化物的吸附能比非碱性氮化物的吸附能高.氮化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利用膨润土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来实现有机膨润土合成-吸附一体化吸附处理染料的方法.以阴离子染料Orange Ⅱ为例,对一体化工艺主要工艺参数如表面活性剂的量和种类、pH、无机盐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利于Orange Ⅱ的吸附;较高浓度的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Orange Ⅱ吸附过程有轻微影响,并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大被膨润土所吸附去除;一体化工艺受pH和无机盐质量浓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Einstein-Schrieffer化学吸附理论和复能积分技术在平均T矩阵近似(ATA)下计算了氢和氧在无序二元合金Cu-Ni表面上的化学吸附能.在我们的理论与计算中,计入了合金清洁表面偏析和化学吸附诱导表面偏析对化学吸附能的影响.结果发现,H和O在CuxNi1-x表面上的化学吸附具有类似的性质;化学吸附随Cu浓度的减小而加强;Cu在合金表面的偏析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氢氧化铝(ATH)的表面电性质及其对表面活性剂在ATH/水界面上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ATH表面荷正电,可以吸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而不吸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但通过对无机阴离子SO_4~(z-)的特性吸附使其表面荷负电时,则可以吸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因此,利用ATH的零电点和对无机阴离子的特性吸附是实现其表面有机化改性的实验基础.另外,对Ba~(z+)在吸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过程中的“活化”作用也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9.
方解石表面结构影响水分子吸附的微观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方解石表面结构对水分子吸附的影响规律和机理,首先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水分子在不同类型、不同尺寸的表面结构处的吸附特征,分析其对水分子吸附的影响规律. 而后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水分子在发育表面缺陷的纳米狭缝中的吸附规律,解释纳米狭缝中的水锁现象. 最终,结合悬键特征和表面能理论定量解释水分子在不同表面结构处差异性吸附的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表面结构对于水分子吸附具有重要影响,水分子优先在表面结构处聚集吸附,吸附强度与密度远高于理想表面处; 表面结构的尺寸对水分子吸附有较大影响,尺寸越大对水分子吸附越强;纳米狭缝中水分子在表面凸起和空位处快速聚集,形成的吸附凸起结合为水膜阻断流动空间,水锁作用明显;空位表面、凸起表面和理想表面对应的悬键密度和表面能依次为7.275 nm-2和0.734 J/m2、6.716 m-2和0.721 J/m2、5.098 nm-2和0.581 J/m2. 空位表面和凸起表面具有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更强的反应活性,因此,水分子优先吸附于空位表面和凸起表面.  相似文献   

10.
采用稀硝酸氧化和氮气气氛高温处理两种方法对市售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采用比表面分析仪、红外吸收光谱和Boehm滴定对改性前后活性炭进行表征,并测定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等温线,探讨影响活性炭对苯酚吸附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表面改性不仅增加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还改变了其表面化学性质。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对苯酚吸附能力有着更重要影响,随着活性炭表面酸性官能团的增加,活性炭对苯酚吸附能力下降;酸性官能团数量减少,吸附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氢在MgO(111)表面的吸附问题,结合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氢在MgO(111)表面的势能面和4种可能吸附位置及2种不同吸附方式的能量进行了计算,并对吸附H原子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H2分子在MgO(111)表面垂直吸附时均为物理吸附,最优吸附位置为fcc,而平行吸附时均为化学吸附;H原子在Mgo(111)表面的hcp和on-top吸附位置处的吸附能相差不超过0.1 eV;电荷密度计算观察到吸附H原子后,与H原子最近邻的Mg原子表面发生了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层偏析合金表面化学吸附理论在平均T矩阵近似(ATA)下计算了O在Rh-Pt无序二元合金表面上的化学吸能。在忽略表面偏析的情况下,化学吸附能随着Rh体浓度的增加而单调、几乎线性地减小;在仅考虑清洁合金表面偏析的情况下,Pt在合金表面的偏析导致化学吸附能较大幅度地增加,使化学吸附不稳定;在一般情况下,清洁合金表面偏析和化学吸附诱导表面偏析均能不同程度上改变化学吸附能和化学吸附性质:O/Rh-Pt系统的化学吸附随着O覆盖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纤维/溶液界面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滴体积测表面张力的方法作出了15℃时纯毛纤维在不同PH值和盐浓度的水溶液中对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吸附及脱附等温线。发现在不含盐及中性水溶液中,表面带负电的纯棉仍对C12H25OSO3^-负离子有少量吸附,讨论了溶液中加盐和降低溶液PH值时棉和毛对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吸附量,吸附等温线的形状、监界表面胶团浓度(HMC)以及表面胶团聚集数的变化,首次估算了表面胶团聚集数,并讨论了相应的吸附原因和吸附层结构。  相似文献   

14.
煤对钙离子的吸附及其表面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Ca~(2+)在煤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并用Freundlich吸附分形模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煤颗粒表面的分形维数.动力学曲线表明Ca~(2+)在煤表面的吸附量先逐步增加,吸附50 min后吸附量趋于平衡;相关热力学函数(△G,△H,△S)计算结果表明煤对Ca~(2+)的吸附是一个熵增吸热过程;Ca~(2+)在煤表面的吸附等温线遵循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但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线性相关性更好;在温度为298,308和315 K下,运用Freundlich吸附分形模型计算煤颗粒表面的分形维数分别为2.640,2.841和2.879.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地 用改性ZSM-5分子筛吸附脱除焦化苯中噻吩过程动力学,测定了池式吸附曲线,提出了可以较好地描述苯-噻吩-ZSM-5吸附体系的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大孔扩散,表面扩散和吸附一反应阻力等吸附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求得了大孔扩散系数,表面扩散系和吸附速度常数等吸附动力学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在该吸附过程中,大孔扩散,表面扩散和吸附反应过程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煤泥水中黏土颗粒对钙离子的吸附实验研究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静态(搅拌)实验,研究了吸附时间、pH值、钙离子浓度等因素对钙离子在煤系黏土(主要为高岭土和蒙脱土)表面的吸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钙离子在2种实验样品表面吸附量先不断增大而后趋于平衡;蒙脱土表面的钙离子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增加,高岭土表面钙离子的吸附量在溶液pH值介于6.5到7.0时最小,小于6.5时吸附量随pH值的增大而缓慢减小,大于7.0时吸附量随pH的增大而迅速增加;2种吸附过程都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钙离子在样品表面3种可能的吸附形式为一羟基络合、Ca(OH)2沉淀和离子静电吸附.  相似文献   

17.
为绿色高效地清除羽绒材料表面沾染的污渍,以泥渍、油渍为实验对象,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高精度电子天平,探究了污渍浓度与其吸附量的量效关系,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分析了不同污渍的吸附状态及其形貌。研究发现:污渍浓度对羽绒吸附污渍的影响不显著;羽绒对油渍的吸附量大于对泥渍的吸附量;油渍均匀吸附于羽绒表面,泥渍以细小颗粒状吸附于羽绒表面。  相似文献   

18.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一水硬铝石表面吸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荧光探针法研究了在烷基伯胺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一水硬铝石表面吸附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一水硬铝石表面为静电吸附时,其表面微极性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零星吸附于矿物表面,当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时,一水硬铝石表面的微极性降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一水硬铝石表面形成了胶束吸附,形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离子的数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面疏水性逐渐增强,直至完全疏水,随着烃链碳原子数的增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一水硬铝石表面形成胶束吸附的浓度降低,烷基伯胺为弱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同时存在烷基胺离子和分子,由于离子分子共同吸附,烷基伯胺比相同碳原子数的季铵盐在一水硬铝石表面形成的半胶束吸附的分子数多。  相似文献   

19.
嵌段型超分散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嵌段型超分散剂PSE是一种新型,高效分散剂,作者通过吸附等温线、红外光谱分析等测试手段及理论计算,研究了PSE在SiO2和滑石固/液界面的吸附特性及吸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PSE在SiO2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其作用模型为SiO2表面的-OH与PSE的硅醇基化学键合形成桥氧键;PSE在滑石解离面的主要吸附机理是PSE的硅醇基与滑石解理面上的氧原子形成氮键;当PSE浓度低时,超分散剂PSE在颗粒表面发生多位吸附,即锚固段和溶剂化段同时附在颗粒表面;当PSE浓度高时,超分散剂PSE锚固段卧式吸附在颗粒表面,溶剂化段伸入水中,属于单层吸附。  相似文献   

20.
二苯并噻吩(DBT)作为石油中最难脱除的含硫组分之一,对其加氢脱硫(HDS)过程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二苯并噻吩在加氢脱硫过程中各含硫物质在镍钼硫(NiMoS)催化剂表面吸附情况,采用量子化学中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二苯并噻吩(DBT)、四氢二苯并噻吩(4H—DBT)、六氢二苯并噻吩(6H--DBT)和十二氢二苯并噻吩(HY—DBT)等四种含硫物质于NiMoS催化剂表面上吸附能.主要研究垂直吸附和平行吸附两种吸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各含硫化合物在NiMoS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过程都是放热过程.当DBT、4H—DBT、6H—DBT和HY—DBT四种硫化物垂直吸附于催化剂表面,此时形成稳定构象,且各体系吸附能逐渐增大;而当各硫化物平行吸附时,各体系吸附能呈减小的趋势.其中DBT在催化剂表面吸附时,垂直吸附形式和平面吸附形式可能同时存在,而4H—DBT、6H—DBT和HY—DBT三种含硫物质则更易以垂直吸附形式吸附于催化剂表面.同时DBT、4H—DBT、6H—DBT和HY—DBT在NiMoS催化剂上吸附能较硫化钼(MoS2)催化剂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