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单霁翔 《建筑创作》2009,(6):140-144
长期以来,人类与自然之间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因素的驱动下,产生了持续的交互影响,创造出延续性的关联状态。文化景观即是这一状态的表征与载体。不同类型的文化景观.依托所处的自然环境.深刻地反映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化历程。文化景观遗产的提出和相关保护理论的进步.涉及文化遗产保护学科的重大发展。在这一探索过程中.随着保护对象从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向文化景观遗产的延伸和扩展,文化遗产保护也必然呈现出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历史景观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在持续上升,保护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这为风景园林师提供了许多研究和实践的机会;同时,这一领域也尤其需要风景园林行业的介入,因为它是历史、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的融合.从美国历史景观保护的演变、人类学景观保护、乡土景观保护、景观保护中的遗产和自然系统以及与景观保护与现实经济发展的关联等方面阐述了这一道理,并介绍了乔治亚大学环境设计学院做的相关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3.
李博  王越  陈玥 《中外建筑》2023,(1):27-31
“潇湘夜雨”是一类典型的关联性山水文化景观遗产,保护这类活态的文化遗产首先需要解决如何把遗产价值保护和当地社会经济生态发展协同推进。文章将社会学领域的“场景理论”转译为文化景观的场景保护方法,建立文化景观的场景保护结构体系,并应用到“潇湘夜雨”文化景观的场景保护研究中。结合文化景观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现实保护场景、历史保护场景和虚拟保护场景三个场景保护模式,并针对具体主题分别提出了场景构建策略。这种文化景观的场景保护途径不仅能满足活态遗产的保护要求,也能提升遗产地社区的活力和韧性。  相似文献   

4.
黄慧敏  刘森  杨靖 《城市建筑》2023,(18):90-92
自然文化景观遗产是自然与文化景观两者互相融合的产物,它可以让后代在欣赏自然和文化景观遗产的过程中,感受到先辈的经历和经验。中岳嵩山是我国宝贵的遗产,其自然文化价值高,拥有浓厚的人文内涵,是当之无愧的名山。文章通过对其自然文化遗产概况、文化内涵进行浅析,通过对其发展与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剖析,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够对我国城市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单霁翔 《建筑创作》2008,(6):146-158
“20世纪遗产”,顾名思义是根据时间阶段进行划分的文化遗产集合,包括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遗产。20世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变化最快的时代,对于我国来说,20世纪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在20世纪的一百年时间,我国完成了从传统农业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6.
以沈阳餐饮业老字号为调研对 象,通过分析总结归纳老字号景观环境的 现存问题,探讨如何在城市文化景观层面对 我国传统老字号非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行有效保护和再生利用,重点研究如何挖 掘老字号的非物质文化层面属性,论述将老 字号蕴藏的文化元素转译到景观实体要素 的多种实现途径,使这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在认识层面和操 作层面提出相关观点,并以期能作为各地相 关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记录及保护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新机遇,也对遗产记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梳理了国内外数字化遗产记录研究的趋势,以《世界遗产公约》提出的3类文化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当代数字化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识别了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记录的全面、精准、动态、集成和开放五大特征,提出了以多维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动态景观信息存储与分析,以及多元遗产知识表现与传播为核心的技术框架,并进一步讨论了数字化记录为文化景观遗产研究和实践带来的新视角,对提升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性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遗产村落规划的主流理念是"保护第一,利用第二",但实践中往往与村民的发展诉求产生矛盾。如何营造让村民持续居住的活态遗产村落是当前的实践难点。本文以文献研究的方式,从文化景观视角梳理了遗产村落"作为日常场所"和"作为文化遗产"的差别,指出遗产村落是动态变化的活态遗产;基于国际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以及对日本街区保护型社区营造案例的实际考察,提出遗产村落保护再生途径。笔者认为过于泛化的静态保护方式在长效上有损于遗产村落的真实性与人地关系,指出:(1)遗产村落的保护目标应转变为维护人地关系;(2)遗产村落保护再生的实践主体应转变为本土社区;(3)遗产村落的形态意象应转变为演化的乡土风格;(4)遗产村落保护再生的实践手段应转变为动态反馈的多次局部设计优化。本研究旨在为我国的活态遗产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丽娴  李健  王飞 《住宅科技》2011,31(12):50-53
在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研究视野下,论述兰亭遗产旅游开发应该为未来的文化景观遗产申报工作奠定基础.基于保护性开发原则,一方面在探讨了国内外保护区规划方法和依据后,阐述了兰亭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区划的规划思路,并提出遗产核心保护区域和建设控制范围以及内外交通控制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提出“旅游社区”规划概念,阐述兰亭书法修学游规划思路,提出“修学游”、“修学院”及“修学居”概念,并指出凝聚以书法修学为核心的旅游社区是兰亭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共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议文化景观遗产及其景观文化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风景名胜区及文物保护单位2套遗产保护体系中,许多遗产的文化景规价值日渐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但国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还远未形成体系.简要追溯了文化景脱遗产的由来及其在中国的研究进展,提出景观文化是文化景观遗产研究和保护的突破口,并在分析中国文化景观保护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建议通过对景观文化要素及其载体的分析,结合跨学科研究和新技术应用,对有物质载体的文化、非物质的文化以及自然三者进行综合的保护、修复和展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古城常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出发,着眼于作为龙文化的中心和名城文化景观集中的常州市区,分析了其文化景观资源的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揭示了常州名城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并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结合旅游开发和城市规划,论证了科学保护与开发常州名城文化景观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气候变化已被看作一种新兴的影响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气候变化也成为文化景观研究领域的新兴发展方向。本文记叙了3个仍在进行中的美国国家公园的研究案例。这3个案例显示了当气候变量改变文化景观时不同的预期影响,景观反映,及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去保护文化景观。气候的长期变化和大型气候事件之间的差异表明必须监控气候。同时,在面对动态的气候系统时,研究还应当采用多样的方法并且接受未知的变量。  相似文献   

13.
王红军 《时代建筑》2014,(6):136-137
<正>从历史文化遗产(heritage)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大,意义不断丰富来看,我们正处在一个遗产蔓延的时代。从历史建筑、纪念遗址、考古文物到文化景观以及无形遗产,遗产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史学家大卫·洛温塔尔(David Lowenthal)这样写道:"遗产并不是我们联系过去的唯一纽带。历史、传统、记忆、神话及传记等也能使我们多样化地参与到过去的时光中,与先辈们以及早先的我们进行交流。这些通往过去的不同路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边界也不是固定的:它们相互重叠,其关注的重点也在不断地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单个聚落保护的资源分配、价值整体性以及影响力等方面的局限,在当前乡村遗产集中连片保护的国家政策和学术研究趋势下,探讨乡村遗产区域性保护的规划思路与方法。从乡村遗产作为延续性文化景观的价值认知出发,建立包含空间-时间维度的区域性保护模型框架:空间维度面向价值的完整性,包含文化景观区-文化景观单元-聚落生活区3个层面,分别侧重生态、生产与生活空间;时间维度面向价值的延续性,视乡村遗产为保护的对象与发展的资源,对应于历史与未来。同时以黔东南州肇兴侗寨群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和阐释。模型的3个空间层级划分旨在提高保护的可操作性,在各层级将乡村遗产作为保护对象和发展资源并列讨论,以期突破保护与发展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5.
文化景观遗产的提出与国际共识(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霁翔 《建筑创作》2009,(7):184-191
文化景观概念的早期认识与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气候变暖、荒漠化、动植物物种大量灭绝等各类相互联系的危机日趋严重,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也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文化遗产框架下的工业遗产有关概念界定模糊,很难形成对于以德国鲁尔区为代表的区域性的综合工业景观进行整体解读的视角。以地理学视角拓展出新的"混合型工业文化景观"概念,提出了"本体性"和"构建性"的观察视角,从而对工业文化景观进行新的阐释。运用"清单盘点和空间区划"等文化景观研究方法对工业文化景观要素和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对区域结构、场地和文化意识进行重构,并与当代经济文化发展相融合。为解决中国当前工业遗产面临产业转型背景下的发展问题提供创新性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尤其是城市交通发展给城市文化景观遗产造成极大影响。北京城旧城是中国传统城市的典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以北京二环路为例,从城市道路景观营造的角度,探讨不同城市交通发展方式与古城文化景观遗产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申报,是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作为中国第一个成功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案例,五台山的申报过程为中国的文化景观遗产申报与研究提供了很多线索,尤其在突出普遍价值的认识及其保护管理方面,更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思考。经过申报前后对遗产价值标准的对比研究及对保护管理的重新思考,认识到文化景观必须将自然、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知和保护,尤其要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作用机制,重视其中活态遗产的保护和展示。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建设》2011,(12):20-20
居住着17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贵州省拥有大量民族聚居村寨,面对这些独具特色文化类型正遭受形式化保护和过度商业化威胁的窘境,当地将对一批“村落文化景观”实施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20.
韩洁  王元珍 《城市建筑》2022,(9):89-94+108
国内以往对文化景观的理论研究多聚焦于文化景观的理论溯源、国际动向、热点追踪等内容的针对性研究,而缺乏对文化景观本身价值认知的提炼与探讨。因此,客观认识文化景观价值,对于指导具体实践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综述了文化景观价值认知的演变和理论发展,对我国的本土化认知进行梳理,传统村落作为文化景观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价值审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现状,并以河坑传统村落为典型解读案例,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进行研究,以期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进行分析与思考,探索保护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