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椭圆管外强化凝结放热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爱如  王进修 《化工学报》1990,41(2):237-243
本文对椭圆管外蒸汽凝结放热过程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推导出椭圆管外静止饱和蒸汽凝结放热准则方程式,并分析了一些主要参数对凝结放热系数的影响.在实验研究中,对换热周长相同、长短半轴之比(a/b)不同的椭圆管外蒸汽凝结放热系数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测试,得到凝结放热实验曲线.论证了椭圆管相对于圆管来说能强化蒸汽凝结放热.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椭圆管外蒸汽凝结放热过程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推导出椭圆管外静止饱和蒸汽凝结放热准则方程式,并分析了一些主要参数对凝结放热系数的影响.在实验研究中,对换热周长相同、长短半轴之比(a/b)不同的椭圆管外蒸汽凝结放热系数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测试,得到凝结放热实验曲线.论证了椭圆管相对于圆管来说能强化蒸汽凝结放热.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R22在水平双侧强化管外的凝结换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定才  刘启斌  陶文铨  何雅玲 《化工学报》2005,56(10):1865-1868
由于世界能源紧张问题日益突出,以节约能源与材料消耗为主要目的,开发高效紧凑式换热器是传热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冷凝器作为制冷空调领域的重要设备,其换热效果对机组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对传热强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水平管外制冷剂蒸气凝结强化进行了研究,已由早期的二维矩形、梯形低肋管发展到现在的三维强化管(如Thermoexeel-C管、Turbo-C管等).本文对光管与两种水平双侧强化管(分别为二维低肋管与三维管)进行了R22蒸气在管外凝结换热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波纹管管外冷凝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油蒸汽和水蒸气为工质研究了波纹管管外冷凝时的传热特性。试验中采用内管为波纹单管的套管换热器,分为水平和垂直2种布置方式。在不同流速下,根据试验测量的温度和流量等参数计算波纹管管外传热系数;并与相同参数(流速、温度)条件下光管管外传热系数的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液相雷诺数的提高,传热系数随之提高,相对光管,波纹管管外传热系数有明显提高;波纹管有效地增强了管外冷凝传热;水作为单一工质相对于多组分的煤油,波纹管对其管外冷凝强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含高浓度不凝组分蒸汽在立式螺旋槽管表面强制对流冷凝的传热机理。在不凝性组分体积百分浓度超过90%时,螺旋槽管的强化传热效果不明显,而含量为44%-90%时,螺旋槽管总换热系数比光滑管提高20%-35%。  相似文献   

6.
对氟利昂R417A与R22在水平单管外的凝结换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工况温度40℃,试验管为光管和两根双侧强化管(其中C32为肋密度50fpi二维强化管,C36为相同肋密度三维强化管).目的是获得R417A在光管、二维、三维强化管外的凝结换热特性,进而研究R417A替代R22的可行性.通过Wilson热阻分离试验获得管内对流换热系数,进而从总传热热阻中分离出管外凝结换热热阻.结果显示,光管管外R22凝结Nusselt理论值与实验值偏差在±5%以内.R417A在光管外凝结换热系数约为R22的65%,而在C32、C36管外凝结换热系数分别占R22的50.8%~60.0%,31.7%~42.7%.R22在三维强化管C36外凝结换热系数是相同肋密度下二维强化管C32的1.27~1.44倍,而R417A在C32管外凝结换热系数略高于C36管,表明三维强化表面未必能进一步强化非共沸工质R417A的凝结换热.  相似文献   

7.
凝结换热器采用螺旋槽管的强化传热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慧英  帅志明 《化工学报》1997,48(5):626-630
<正> 引言 螺旋槽管具有轧制方便、传热系数高且抗结垢能力强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部门中.纵观螺旋槽管强化传热的研究发现:螺旋槽管管内强化传热的研究和应用已趋成熟和完善.然而由于实际工作的困难,有关螺旋槽管管外凝结换热的研究尚待深入.为此,本文对螺旋槽管凝结换热器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纯工质R134a以及R134a/R125在三种不同组成比例下的混合工质,在光管和相同肋密度的二维及三维强化管外进行凝结换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R134a在光管外凝结表面传热系数与Nusselt数理论值的相对偏差均在±10%以内,R134a在光管及强化管外凝结表面传热系数变化趋势与Nusselt数理论解相一致。与纯R134a相比,含R125的混合工质管外凝结表面传热系数均所有下降;对于光管,含R125的混合工质管外凝结表面传热系数随壁面温差的增大而下降,但对于强化管,含6%及以上的R125混合工质,其凝结表面传热系数随壁面温差的增大而增大,有接近纯R134a凝结表面传热系数的趋势,表明混合工质凝结换热热阻分布与纯工质有较大差异。相同组分的工质,三维强化管凝结表面传热系数均高于二维强化管,二维强化管亦明显高于光管,在壁面温差为8K时,强化管HT-3D、HT-2D相对于光管的传热强化倍率分别为9.83和7.85。  相似文献   

9.
R134a/R125混合工质水平管外凝结换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纯工质R134a以及R134a/R125在三种不同组成比例下的混合工质,在光管和相同肋密度的二维及三维强化管外进行凝结换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R134a在光管外凝结表面传热系数与Nusselt数理论值的相对偏差均在±10%以内,R134a在光管及强化管外凝结表面传热系数变化趋势与Nusselt数理论解相一致。与纯R134a相比,含R125的混合工质管外凝结表面传热系数均所有下降;对于光管,含R125的混合工质管外凝结表面传热系数随壁面温差的增大而下降,但对于强化管,含6%及以上的R125混合工质,其凝结表面传热系数随壁面温差的增大而增大,有接近纯R134a凝结表面传热系数的趋势,表明混合工质凝结换热热阻分布与纯工质有较大差异。相同组分的工质,三维强化管凝结表面传热系数均高于二维强化管,二维强化管亦明显高于光管,在壁面温差为8 K时,强化管HT-3D、HT-2D相对于光管的传热强化倍率分别为9.83和7.85。  相似文献   

10.
竖直管外降膜吸收传热传质过程强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LiBr溶液在光滑管和四种换热强化管竖直管外降膜吸收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管型,分析了非绝热吸收过程中传热传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建立了竖直管外降膜吸收热-质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该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滴膜共存表面强化冷凝传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滴状冷凝具有很高的传热速率,其冷凝传热系数是膜状冷凝的几倍至几十倍,但是,由于长期维持滴状冷凝表面制备技术的限制,该技术距工业化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滴状冷凝的研究过程中,经常发现滴膜共存冷凝现象,而且传热系数较普通的膜状冷凝有较大的提高,在以往的实验研究中,往往不能肯定地排除蒸汽中有机杂质的影响,滴膜共存表面的实验研究也间接地证实了蒸汽中是不含有机杂质的,滴膜共存表面也是强化冷凝传热很实用的技术,是滴状冷凝传热过程全面工业化的过渡阶段.所以,研究滴膜共存表面强化冷凝传热的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Kumagai等报道了在竖平面上垂直分割的滴膜共存表面上冷凝传热的实验.结果表明,当滴状冷凝区和膜状冷凝区的面积比为1:1时,平均热负荷要高于在通常表面上滴状冷凝和膜状冷凝热负荷的算术平均值,而且平均热负荷与表面分割方式和分割数目有关.他们在一种特殊分割形式的表面上得到的最大热负荷高于当全部表面为滴状冷凝时的最大热负荷.  相似文献   

12.
邝力克  陈仲言 《化学工程》1991,19(4):50-57,49
本文对二元和三元非共沸混合工质的水平管外冷凝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由实验数据建立了适合于低蒸汽流速下管外强迫流动冷凝传热的准数关联式,计算误差在±15%内,可供工程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3.
非共沸混合工质在水平管束上的冷凝传热及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国  王世平 《化工学报》1996,47(5):642-644
  相似文献   

14.
复合沉积(PTFE)表面强化冷凝传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平  王立业  王浩然  徐敦颀 《化工学报》2000,51(Z1):330-334
本文以实验的方法对复合沉积表面进行传热研究,认为采用复合沉积将低表面能的聚四氟乙烯复合沉积在金属表面上的方法,降低了金属表面能。实验证明,聚四氟乙烯复合沉积表面能使水蒸气形成滴状冷凝,提高冷凝传热膜系数。本文研究了个同聚四氟乙烯含量、试件放置时间对冷凝传热的影响,及冷凝传热膜系数与表面过冷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固液界面接触角对膜状冷凝传热强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学虎  陈晓峰 《化工学报》2003,54(6):850-853
引 言冷凝有两种形态 :膜状冷凝和滴状冷凝 .当液固表面自由能差Δσ≥ 33.3mJ·m- 2 [1] ,即液体完全不润湿固体表面时 ,蒸气在表面上将呈现滴状冷凝 ,其传热系数是膜状冷凝的几倍到几十倍 .这已是公认的事实 .但是 ,当表面自由能差在 0~ 33.3mJ·m- 2 范围内时 ,表面强化冷凝传热的效果将取决于表面自由能差值的大小 ,差值越大强化效果越明显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冷凝传热特性随冷凝液与表面自由能差的变化关系 ,把 0和 33.3mJ·m- 2 分别作为第 1临界值和第 2临界值 .当固液表面自由能差小于第 1临界值时 ,冷凝形态为传统的膜状冷凝 .…  相似文献   

16.
李瑞阳  黄烜  郁鸿凌 《化工学报》2003,54(6):743-748
针对化工过程和能源工程中常遇到的弱导电工质,通过施加一高压直流电场进行管外沸腾传热的强化实验,得出了外加电场电压、热流密度与沸腾换热系数及强化系数之间的规律.比较分析了工质不同组分对电流体动力学(EHD)强化效果的影响,并对外加电场的功耗进行了分析,为探索EHD强化沸腾换热的机理以及将其推广到工程应用中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to lithium condens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e investigation is to find the condensing sid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lithium on the vertical flow configuration and to explain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Nusselt's theory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heat fluxes in these experiments varied from about 1.3 × 104 W/m2 at 833 k to 1.3 × 105 W/m2 at 898 k, giving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4078 W/m2 k to 37805 W/m2 k. These values appear 0.3% to 3% of those predicted by the Nusselt theory. Condensate film thickness was calculated by the Nusselt theory. Boiling and condensing of lithium at low, less than atmospheric pressure, appears to be an efficient energy transport mechanism that may find use in space applications or cooling of the first wall in fusion reactors.  相似文献   

18.
提高管壳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的途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邓颂九 《化学工程》1992,20(2):30-36
本文介绍管壳式换热器管程及壳程中无相变及有相变传热强化的基本概念及实用技术,并提出在我国化工类工业中推广应用这些强化传热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传热管强化传热能质综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青  卓宁 《化工学报》1993,44(1):90-95
依据能量有效利用的观点,利用热力学(火用)分析原理,对传热管换热过程进行了能质综合分析.在表征能质品位的(火用)参数基础上,将换热过程的传热特性和阻力特性有机地结合,提出了能质分析的无因次准则函数.根据该函数,以静态混合器强化传热管为例,简要分析换热过程的综合用能情况,从而探讨传热过程的热力学能量特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