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石蜡相变微胶囊及其调温织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铮  汪嫒  纪俊玲 《印染助剂》2013,30(1):5-7,12
以30#石蜡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异氰酸酯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石蜡相变微胶囊,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和储热性能.采用涂层工艺制备涤纶调温织物,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表面光滑,相变焓为97.68 J/g.整理织物的热焓约为8.49 J/g,升温或降温速率明显减缓,具有智能调温功能,但透气率下降了26%.调温织物具有一定的耐洗性,撕裂强度和断裂强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密胺树脂为壁材,固体石蜡为芯材成功制备了相变微胶囊.结果表明:壁材有效地包覆了石蜡芯材,形成较均匀的球状相变微囊;通过红外光谱仪分析微胶囊成分,从红外光谱图中可明显看出微胶囊由石蜡和密胺树脂制备而成;采用DSC测得相变微胶囊的相转变温度为45℃~61℃,其转变温度峰值为57.36℃,微胶囊的热焓为80.7884 J/g;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得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在5.866 μm左右.经相变微胶囊整理的智能织物表现出了良好的调温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为壁材,相变材料正十八烷为芯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配制相变微胶囊涂层液,采取干法涂层工艺将微胶囊涂覆在非织造布上,制成蓄热调温功能材料。针对新型调温壁纸研发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测温仪、织物透气量仪等测试手段,探讨相变微胶囊整理工艺对材料厚度、透气性和调温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干法涂层工艺使微胶囊均匀地附着在壁纸表面,壁纸的厚度不发生明显变化,壁纸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良好的蓄热调温功能。  相似文献   

4.
毛织物纳米抗菌防蛀整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选取蕺菜萃取液和除虫菊脂的混合物作为芯材,环氧树脂作为壁材,采用改进的界面聚合法配置微胶囊,首次制备出整理毛织物的具有双膜高持久性的天然纳米抗菌防蛀微胶囊.确定了用该微胶囊采用浸轧法对毛织物进行抗菌防蛀后整理的工艺.详细分析了影响微胶囊性能的工艺参数和影响浸轧后整理工艺的因素,并对微胶囊的持久性效果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整理的毛织物天然环保、具有良好的耐洗性.  相似文献   

5.
织物整理用相变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变窄、减小体均粒径,提高其储热性能,更好地用于织物整理,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超声波技术制备相变微胶囊,并研究超声波对相变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声波制备的微胶囊数均粒径为1.4μm,分布指数PDI为2.93,可以有效降低所制备相变微胶囊的体均粒径和分散程度,利用该相变微胶囊整理的织物具有较好的智能调温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Na_2HPO_4·12H_2O为芯材,尿素-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无机芯相变微胶囊。借助生物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相变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和储热性能。采用涂层整理工艺将其用于制备调温织物,并对整理织物的调温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得微胶囊呈规则圆球形,相变温度为51.83℃,相变潜热为27.82 J/g;与未整理织物相比,整理织物的降温速率明显减缓,当涂层整理液中相变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5%时,整理织物的保温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相变材料是一种能根据外界温度变化,通过吸热、放热的方式自发地改变状态的材料,也是制作调温材料的重要原料。为了研制具有蓄温隔热性能的纺织品,采用微胶囊技术将相变石蜡包覆于密胺树脂中制成相变微胶囊,并利用浸渍的方式将相变微胶囊整理到织物上来制备调温织物。文章探讨了整理剂质量分数对织物调温效果的影响;采用DSC测试分析后整理织物的热效应。研究表明,整理剂质量分数为11.57%的织物较原织物其相变焓较高且能达到较理想的相变温度,调温效果也优良。  相似文献   

8.
杨建  张国庆  刘国金  柯孝明  周岚 《纺织学报》2019,40(10):127-133
为获得低成本、高相变焓且相变温度适宜的蓄热调温纺织品,优选不同比例共混的硬脂酸和月桂酸作为相变芯材,以有机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作为壁材,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硬脂酸-月桂酸/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相变微胶囊,并将微胶囊浸轧整理到棉织物上。研究结果表明:以质量比1∶9复配的硬脂酸-月桂酸作为相变芯材,熔融峰值相变温度为42.12 ℃,相变潜热为187.80 J/g;按芯壁比1∶1制备的微胶囊球形度良好,包覆率高达82.29%,熔融峰值相变温度为37.45 ℃,相变潜热为77.27 J/g,初始分解温度(150 ℃)比纯硬脂酸-月桂酸相变芯材提高了50 ℃左右,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浸轧整理后棉织物峰值相变温度为39.47 ℃,相变潜热为25.41 J/g,具有良好的蓄热调温功能。  相似文献   

9.
相变材料微胶囊PCM采用浸轧法对纯棉和涤纶织物进行整理,用DSC法和织物透气仪测试调温织物的储热和透气性能。最优整理工艺为:采用两次一浸一轧的方式、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用量为250 g/L、烘干温度为110 ℃,烘干时间为120 s。DSC热分析表明:调温织物的升温和降温速率较普通织物显著减缓,具有智能调温功能,且调温织物的透气性有所增加。通过此方法可以制备得到具有调温功能的织物,具备一定的耐洗性能,且在涤纶织物上效果略佳。  相似文献   

10.
智能调温纺织品作为一种具有双向温度调节作用、以改善舒适性为主要目的的新型材料,在改善人类穿着舒适性、疫情防护、纺织节能环保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多年来受微胶囊制备技术的局限,国内在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方面比较落后,所制备的微胶囊热稳定性和致密性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囊壁破裂和芯材泄漏的严重问题,导致其在高性能纺织品...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的上染、固色及抗菌、防缩防皱作用优良,已被广泛应用于羊毛织物的染色和整理中。介绍了壳聚糖及羊毛纤维的基本性质,重点分析探讨了壳聚糖在羊毛染色及抗菌防皱整理中的应用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同时也涉及到了壳聚糖结合其他物质和技术在羊毛织物染色与整理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羊毛防缩整理工艺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羊毛纤维特有的缩绒性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使织物失去了原有的外观和服用性能,尤其在机洗时更容易出现,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要进行以防毡缩为目的的防缩整理。文章概述了羊毛防缩整理的现状,介绍了目前羊毛防缩整理常用的三大类方法,即加法、减法和加减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通过对各种方法的整理效果以及整理工艺的比较,对今后防缩处理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羊毛织物服用舒适性能,提出基于圆网印花涂层的单向导湿加工技术,并开发了单向导湿毛针织物。根据单向导湿机制,重点研究亲水树脂整理、圆网印花整理工艺,验证加工工艺对毛针织物吸湿速干性及单向导湿性的影响规律,并建立起亲水整理、圆网印花整理与毛针织物单向导湿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防缩羊毛纤维,提高吸湿速干整理剂用量,适当增加浸轧压力并延长烘焙时间,可明显提高毛针织物亲水性;圆网印花疏水整理相较于其他整理工艺疏水效果更佳,且具有良好的耐洗色牢度;提高疏水整理剂用量及烘干定形温度,降低整理车速,单向导湿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4.
孙文虎 《上海纺织科技》2007,35(7):21-25,27
根据涤纶不规则牵伸丝的特性,在原料的选用与配置、织物组织选用、织物经纬密度的选用、后整理工艺条件的确定等方面介绍了涤纶不规则牵伸丝织物的设计过程,认为原料选配是开发仿毛仿麻织物的必要条件,选择最合适的织造和印染工艺可实现仿毛、仿麻织物的超真。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的羊毛角蛋白溶液整理毛织物,通过正交试验选择合理的整理工艺参数,得到最优工艺为:羊毛角蛋白溶液用量15%(o.w.f)、处理温度75℃、处理时间60 min、浴比1∶25。对比整理前后毛织物的性能发现:毛织物毡缩率由17.85%下降到4.1%;急弹性回复角从144.2°提高到215°;断裂强力小幅提高而断裂伸长下降。整理后织物的毡缩率显著下降,折痕回复性提高,断裂强力增加而伸长下降,毛织物定型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毛织物品质和风格特点主要是由毛织物的后整理即染整工艺来实现的。在系统分析和总结毛织物品质风格和染整工艺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毛织物染整专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体系框架。根据毛织物染整工艺的知识特点,对于染整工艺的选择采用产生式规则知识表达方法,而对于染整工艺条件的确定则采用神经网络的推理及学习机制,给出了该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实现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羊毛织物的白度,同时延缓其光黄变速率,采用氧化漂白和氧化/还原联合漂白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并将漂白羊毛进行紫外线光照实验,测试其光黄变历程,探讨了漂白工艺对羊毛形貌与光稳定性能的影响;采用紫外线吸收剂UVFW对羊毛进行整理,分析了UVFW整理对其耐光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漂白工艺在提升羊毛白度的同时,将加速其光黄变速率,同时加剧其光脆损程度;经1%(o.w.f)UVFW整理后,联合漂白处理的羊毛织物表现出较高的耐光稳定性能,光照6 h白度仍高于氧漂羊毛织物,其原因在于联合漂白羊毛在获得较高起始白度的同时,羊毛纤维表面具有更高的表面润湿与吸附能力,有利于UVFW的吸附和扩散。  相似文献   

18.
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纤维特性、纱线结构、织物参数、后整理工艺及穿着条件等。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后整理工艺对织物抗起毛起球性的影响十分显著。文章对后整理工艺中的抗起毛起球剂浓度、柔软剂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4个因子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精纺粗花呢抗起毛起球的最佳整理工艺条件。选择最佳整理工艺条件,不但可以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同时也能改善织物的其它性能,这在实际工作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制的经过透析的羊毛蛋白溶液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加入交联剂EGDE,在保证耐洗性的前提下,加入柔软剂DT-7730,测试和分析不同浓度柔软剂对棉织物柔软度和抗皱性能的影响。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羊毛角蛋白溶液作为整理剂对棉织物有很好的吸附交联;EGDE的加入对蛋白整理后织物的耐洗性有很大改善。聚硅氧烷类柔软剂的加入在改善织物柔软度的同时,对进一步改善抗皱性能效果很明显。试验发现,用羊毛蛋白整理棉织物,柔软剂DT-7730浓度为3%时,折皱回复角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