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碳深冲钢板的非{111}织构特征及其对γ^—,△γ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试制的St15微碳深冲钢板中,选择-γ变化、△γ一定和-γ一定、△γ变化的两组试样,对其进行织构测量及ODF分析,进而对织构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主要织构对-γ,△γ值的影响特点结果表明:试制的这批St15微碳深冲钢板没有出现理想的γ〈111〉∥ND取向线织构,而是主要体现为γ'取向线(Ψ=0-90°,θ=19°,ф=45°)和围绕γ〈111〉∥ND取向线从Ψ=0°,θ=54.7°,ф=62.7°螺旋旋转到Ψ=90°,θ=40°,ф=45°的L取向线.其中,L取向线主要影响-γ值,织构越强-γ值越大,但对△γ值不利.γ'取向线主要影响△r值,织构越强△r值越小但对-γ值不利强的L取向线织构配以较强的γ'取向线织构可以获得良好的-γ,△r值.  相似文献   

2.
深冲SPCE与超深冲IF钢r值差异的ODF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取向分布函数(ODF)方法对造成IF钢板与SPC钢板r值差异的织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由于铁素体中间隙原子存在状态不同经冷轧后织构不同,进面经退火后退火织物不同,IF钢的退火织构以{111}<110>,{111}<112>织构为主,SPCE钢的退火织构以{001}<110>织构为主。{111}取向晶为闰的r值大于{001}取向晶粒的r值。因而超深冲IF钢有比深冲SPCE钢板高的r值。  相似文献   

3.
用取向分布函数(ODF)方法对造成IF钢板与SPCE钢板r差异的织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由于铁素体中间隙原子存在状态不同经冷轧后冷轧织构不同,进而经退火后退火织构不同,IF钢的退火织构以{111}<110>、{111}<112>织构为主,SPCE钢的退火织构以{001}<110>织构为主。{111}取向晶粒的r大于{001}取向晶粒的r值,因而超深冲IF钢有比深冲SPCE钢板高的r值。  相似文献   

4.
高纯超低碳深冲钢板的固溶碳含量对再结晶γ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三维取向分布函数探讨了高纯超低碳深冲钢板的固溶碳含量对再结晶γ织构的影响,分析了固溶碳与再结晶γ织构及其中的{111}<112>和{111}<110>织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德国Hydro公司3104成品铝板为实验材料检测了铝板织构及板材塑性应变比r值。由板材织构基于Sachs模型和反应应力模型计算了铝板的工程r值及φ2=65°ODF截面的不同取向晶粒的r值。结果表明,立方织构及立方织构与S织构之间的过渡织构有较高的r0,而S织构的r45值较高,立方织构、S织构和它们之间的过渡织构都有较高的r90值,此3种织构组分造成3104板材r90值最高。增强过渡织构可同时提高r0和r90值。最佳的立方织构、S织构和过渡织构的体积配比,就有可能获得最小的深冲制耳,从而显著提高3104铝板的深冲性能及成材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Ti-IF钢在未再结晶铁素体区润滑热轧后,冷轧压下量对IF钢退火后的深冲性能和织构的影响,通过采用非再结晶铁素体区的润滑热轧和冷轧工艺,Ti-IF钢连续退火工艺冷轧板的γ值在73%的冷轧压下量的效果与传统工艺90%冷轧上量相当,织构分析表明,采用铁 体润滑热轧的热轧板轧制织构中具有罗强的(111)/ND组分当采用73%冷轧压下量和随后的退火工可获得最强的(111)/NK再结晶织构,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3004铝合金冷轧薄板的ODF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3004铝合金冷轧薄板的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的测算和回算极图的分析,研究了该材料的织构类型与分布规律。由ODF恒ψ截面图及回算(111)极图可知,该材料的主要织构为:{112}<111>+{123}<241>+{110}<112>,是典型的铜型织构。易产生与轧向成45^0的制耳。立方织构{100}<100>很弱,极点密度低,且漫散度在,布此而产生的0^0,90^0制耳不足以抵消45  相似文献   

8.
采用磁悬浮区域熔炼的方法制备了TiAl合金PST晶体,然后在800℃下对其压缩性能和变形组织分别进行了测试和观察。结果表明,在800℃时的屈服强度取决于片层界面与压缩轴的夹角φ在φ=90°时屈服强度最高,而φ=45°时最低。800℃时屈服强度较室温下的有较大程度下降,这与α2相中锥面滑移系{1121}<1126>的临界分切应力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Fe-30Ni合金冷轧板由马氏体到奥氏体(α-γ_r)逆相变过程中的织构变化.原始材料的组织状态为形变马氏体、淬火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经过在不同温度加热后,利用X射线衍射精确测量了马氏体及奥氏体的取向密度分布函数(OrientationDistributionFunction简称ODF).结果表明,逆相变过程中奥氏体的织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低温区,奥氏体织构逆变为原冷轧奥氏体织构,相变的进行可解释为具有强烈取向选择的剪切机制;高温区,相变的进行为定向长大机制,逆变奥氏体织构与冷轧奥氏体织构之间出现偏差,{211}〈111〉织构成分比原冷轧织构强度变弱.由ODF差得到两温度区间的相变停止温度,此温度与取向有关,并可假设为相变机制变化温度.相变停止温度越高的取向,以定向长大机制进行的相变开始得越晚.  相似文献   

10.
采用磁悬浮区域熔炼的方法制备了TiAl合金PST晶体,然后在800℃下对其压缩性能和变形组织分别进行了测试和观察。结果表明,在800℃时的屈服强度取决于片层界面与压缩轴的夹角φ,在φ=90°时屈服强度最高,而φ=45°时最低。800℃时屈服强度较室温下的有较大程度下降,这与α2相中锥面滑移系{1121}〈〈1126〉的临界分切应力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EBSD和金相分析了电真空用0.5mm厚冷轧退火钼薄板的晶粒取向及显微组织,并探讨其与力学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加工性能优异的钼薄板中晶粒取向分布相对较弱、较漫散,主要包含α线和γ线织构,其中α线织构的最大组分为旋转立方{001}<110>,并含有一定量{112}<110>;晶粒多为沿RD方向且平行轧面顺序排列的“扁云片”状;有相对较少的θ>50°大角度晶界;这使得RD、TD及45°-RD方向的屈强比和延伸率均较高,延伸率各向异性较低,强塑性匹配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 EAM多体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Ni中固溶的氢能使裂尖发射位错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Ie(θ=45°)从 1.00 MPa·m1/2降为 0.90MPam·1/2;使 KIe(θ=70°)从 0.82 MPa>·m1/2降为 0.70 MPa·m1/2,即氢能促进位错的发射 另外 氢能使(111)滑移面上的 Griffith裂纹解理扩展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IG(θ=0°)从 1.03 MP·am1/2降为0.93 MPa·m1/2、即氢使(11)面的表面能下降 γ111(H)=0.82θθγ111;从而促进位错的发射 透射电#(TEM)原位观察表明,在氢致裂纹形核之前氢就能促进位错的发射和运动。  相似文献   

13.
借助OM、TEM、XRD和热膨胀等检测方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Ti-IF的组织、析出物和织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再结晶越完全,同时析出物的数量越少,尺寸越粗大,则阻碍γ织构(<111>//ND)发展的作用就越弱,形成γ织构(<111>//ND)的取向强度和所占比例就越高,深冲性能就越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SEM、EBSD和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含Ce新能源无取向电工钢组织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800 ℃退火后,试验钢边部和中心部位均能观察到再结晶组织及亚晶组织,α线织构中的{112}<110>取向密度最高,γ线织构中的{111}<112>取向密度较弱,退火板存在少量η织构;830~920 ℃退火后,温度越高,再结晶越充分,α线织构取向密度下降,γ线织构取向密度增加,η织构基本消失;试验钢在950 ℃退火后发生了完全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为48.29 μm,γ线织构中的{111}<112>取向密度最高,为11.36。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铝合金轧板的塑性应变比、凸耳参数以及杯突值,并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轧板的织构演变进行表征。研究了退火后终轧压下量对H14态铝合金板织构和深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后终轧压下量的增加,板材中Cube织构与Copper织构的强度逐渐降低,并均有向Brass织构转变的倾向,其中Cube织构沿着α取向线转变,转变路径为Cube→Goss→Brass,Copper织构沿着β取向线转变,转变路径为Copper→S→Brass;当终轧压下量为0.5 mm时,Cube织构、Goss织构的强度与其他变形织构的强度比例为1∶1。随着终轧压下量的增加,0°和90°方向材料的r值呈下降趋势,45°方向的r值则先减后增;在压下量为0.5 mm时材料的△r值最小、杯突值最大,说明其深冲性能最好。因此,通过适当调整退火后终轧压下量可以使铝合金板获得合理的织构组分比例,从而降低或消除制耳。  相似文献   

16.
Rh(III)—5—Br—PADAP配合物吸附波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桂华  张淑云 《贵金属》1993,14(4):40-49
Rh(Ⅲ)在0.1mol/L HAc-0.1mol/L NaAc,1。60×10^-5mol/L5-Br-PADAP和0.0025%OP溶液(PH≈4.7)中,良好的极谱波,峰电位Ep=-0.64V(vs.SCE).Rh(Ⅲ)浓度在3.90×10^-9~6.80×10^-7mol/L(即0.40~70ppb)与峰电流成线性关系;检出下限为1.9×10^-9mol/L。作直线法测定配合比为:Rh(Ⅲ  相似文献   

17.
钼和钼合金板是用于电子工业各种元器件的主要材料之一,为了提高材料深冲性能,一般采用交叉轧制.但是,根据晶体学各向异性特征,人们提出“织构强化”可使材料深冲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此,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对冷轧钼板的织构、织构变化规律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试样制备是将约钼坯经热轧后,分别进行30%、40%、50%、60%、70%、80%和90%冷轧,其间进行800℃/40min退火处理,终轧厚度为0.07mm.然后从不同冷轧板取20min×15mm小块作为织构测量试样.实验在APD-1700X射线衍射仪…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大量实验数据提出了一个表征钝化失效规律的定量公式:t=n·N+t其中n为刃口钢的钝化系数,SP=l/n,定义为本质锋利度,可作为衡量刃口材料抵抗钝化失效新的力学性能指标。通过对淬火+回火的GCr15钢、45钢和60钢钝化规律的研究,求得了它们的n值,并阐明了锋利度及钝化系数的物理意义及技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IBED 技术,在Si(111) 和GCr15 轴承钢基体上沉积CrN 镀层。研究N+ + N+2 离子轰击能量和Nions/Cratoms 到达比对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离子轰击能量的增加促进CrNCrN(200) 择尤生长;但Nions/Cr atoms 比从1.45 ×10 - 2 增至3.67 ×10 - 2 和5.87 ×10 - 2时,镀层中CrN 组分非但没有增多,Cr 反而以Cr2O3 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20.
对2090 和2090 加微量Ce 两种铝锂合金板材不同取向( 与轧向呈0°、45°和90°) 以及不同热处理状态( 固溶处理、峰值时效和峰值时效后回归) 试样的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与δ′和θ′相的复合强化作用相比,Τ1 相的强化贡献在不同取向上存在较大差异;Τ1 相的析出对板材力学性能各向异性有削弱作用。峰值时效和回归试样具有较强的沿晶分层倾向,成为其屈服强度各向异性下降的直接原因;该现象与Τ1 相在亚晶界沉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