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显示》2011,(10):51-51
根据Display Search最新出版触控面板市场分析报告,2011年全球触控面板产值将达134亿美元,同时预估2017年产值将有倍数成长,6年后营收有机会达239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过去几年,触摸控制技术在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手持设备上发展迅速,随着Windows7等越来越多主流操作系统开始支持触控应用,触摸控制正从小型面板向大型面板扩张,很多新型应用也开始使用触摸控制技术,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如果说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是开启了触摸控制新时代的话,那么,今天,触摸控制迎来了应用的大爆发时期。根据DisplaySearch最新出版的2010触控面板市场分析报告,2009年全球触控面板产值达43亿美元,估计2016年将成长到14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  相似文献   

3.
《中国集成电路》2009,18(6):8-8
高亮度LED市况近期受到照明与大尺寸面板背光源应用快速成长带动,需求热络、供不应求。中国台湾地区拓墣产业研究所预估,2009年全球LED产值将达70.15亿美元,其中高亮度LED产值估约54.72亿美元,占比约78%。预期到2012年全球LED产值将成长到108.44亿美元,高亮度LED产值达97.6亿美元,占比达90%。  相似文献   

4.
, 《现代显示》2012,(10):49-49
根据DisplaySearch刚发布2012触控市场报告指出,2012年全球触控屏产值将达到近160亿美元,笔电与All—in—One一体机是主要驱动力:展望未来,2018年全球触控屏产值将翻倍成长至319亿美元。应用于中小尺寸产品如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触控屏持续成长,2011年平板电脑用触控屏出货量有了3倍增长,出货量达7千960万片,预估今年成长也将非常可观,整体出货量将超过1亿3千万片,2013年更将达1亿9千万片。从产值来看,平板电脑用触控屏产值于2013年将超过30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电子与电脑》2010,(12):9-10
2010年面板产业尽管历经首次"淡季不淡且旺季不旺"、反托拉斯诉讼、3D和触控技术提升、中国6代厂正式量产、中尺寸应用产品如平板机增加,以及IPS与MVA再次对决等重大事件,但产值仍增长31.03%。不过台湾拓墣产业研究所研究员李秋纬表示,2011年在需求趋缓,且仅有TV与NB为市场较大增长力道的影响下,面板片数需求只增加10%,预估年产值为890.66亿美元,年增长率仅9.78%。  相似文献   

6.
《现代显示》2012,(1):45
单片式玻璃触控开始出货;Windows 8将带动个人电脑上的触控应用根据2011年12月更新的NPD DisplaySearch触控面板市场分析报告指出,由于手机品牌商的偏好与导入,投射式电容触控已经成为触控技术的主流。研究报告预测2011全年将有超过5.6亿片投射式电容触控面板使用在手机应用端。单片式玻璃触控方案为新兴的触控结构,不同的触控模块供货商给了许多不同的名称,包括OGS  相似文献   

7.
《电子与电脑》2011,(12):18-19
近几年.ICT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趋势是智能化.而触控面板则扮演解决智能化发展瓶颈的重要角色。在智能手机和平板机的双重刺激下.2011年成为全球触控面板产业需求量井喷的一年.全球触控面板需求量达9.5亿片,年增长幅度逾3成.其中.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在内的主要电容式触控面板增长幅度都超过50%。2012年在全球景气增长力道迟滞.  相似文献   

8.
N/A 《现代显示》2012,23(1):45-45
根据2011年12月更新的NPD DisplaySearch触控面板市场分析报告指出,由于手机品牌商的偏好与导入,投射式电容触控已经成为触控技术的主流。研究报告预测2011全年将有超过5.6亿片投射式电容触控面板使用在手机应用端。  相似文献   

9.
《电子与电脑》2010,(2):93-93
专业投射式电容触接面板制造商富创得科技成立于1999年。并于2005年投入经营投射式电容触控面板开发,现以“一寸一美元”之触控面板为目标,积极发展工业用与消费性触控面板。  相似文献   

10.
《现代显示》2011,(12):35-36
随着智能手机与Tablet市场的强势成长,结构外观设计以及触控面板的普及,市场对强化玻璃的需求不断提升。根据DisplaySearch最新研究报告指出,2011年Cover Glass成长相当强劲,预计出货量将超过7亿5千片,较2010年成长超过146%。DisplaySearch预估2011年强化玻璃将达到46亿美金的市场规模,超过很多中小尺寸应用产品。据DisplaySearch分析,2011年车用、数码相框、数码相机、电子纸显示器与公用广告牌等面板的产值都小于CoverGlass,这也说明CoverGlass的成长力道与市场规模将会吸引更多厂商加入竞争。  相似文献   

11.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的增长将带动触控面板需求上升,然而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供应商利润下降,预测2012年触控面板市场可能出现三大变化趋势。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触控面板需求也在迅速上升。然而,市场需求与激烈竞争带来的技术变革使得并非所有相关企业都能够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第一季台湾平面显示器总产值达新台币3,536.3亿元,比前一季衰退7.8%。其中面板产业产值新台币2,386.3亿元,比前一季衰退8.6%,主力为大型TFTLCD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1,936.8亿元;其次为中小型TFTLCD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386.5亿元;TN/STN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43.6亿元,而OLED产业产值则为新台币18.4亿元。  相似文献   

13.
《电子与电脑》2009,(3):13-15
一、2008年第四季产业回顾 2008年第四季台湾地区平面显示器总产值达新台币2,642.4亿元,比前一季衰退35.3%。其中面板产业产值新台币1,829.1亿元,比前一季衰退39.1%,主力为大型TFT-LCD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1,326亿元;其次为中小型TFT-LCD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370亿元;TN/STN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110.9亿元。  相似文献   

14.
一、2007年上半年平面显示器产业回顾 根据台湾工研院IEK ITIS计划统计,2007上半年台湾地区平面显示器总产值达新台币7253.8亿元,其中面板产业产值新台币5217.1亿元,主力为大型TFT LCD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4384.0亿元;其次为中小型TFT LCD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476.5亿元; TN/STN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329.0亿元.  相似文献   

15.
1985年,国外激光工业健康发展,激光装置销售金额为4.596亿美元,增长23%,与1984年同。今年将增至5.87亿美元,增长22%。而器件台数将达300万支以上,增长38%。激光整机系统产值已达63.793亿美元,估计今年即可超过百亿美元大关。 在激光器件中,二极管激光器不仅在数量上仍然雄居首位,其产值也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6.
一、平面显示器产业概况 总体产业概况 2009年第四季台湾地区平面显示器总产值达新台币3.819.1亿元,比前一季衰退4.8%。其中面板产业产值新台币2,673.7亿元.比前一季衰退8%,主力仍为大型TFTLCD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2,286.5亿元;其次为中小型TFTLCD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303.9亿元;TN/STN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62.8亿元,而OLED产业产值则为新台币19.3亿元。  相似文献   

17.
《电力电子》2007,5(4):24-24
Gartner公司表示,2011年印度电子设备总产值将达320亿美元,与2006年的140亿美元相比,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18%。2011年印度半导体消费量将由2006年的28亿美元增加一倍以上,达72亿美元。印度电子设备需求的迅速上涨为电子设备产值的增加奠定了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电子与电脑》2009,(7):23-23
资策会MIC预估2009年全球光通信设备及组件市场产值将达500亿美元,至2012年将达到600亿美元的规模,未来3年的稳定增长动能,也将持续带动光通信设备、光通信器件、半导体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0年第一季台湾地区平面显示器总产值达新台币3,828.8亿元,比前一季衰退2.4%.其中面板产业产值新台币2,623.2亿元,比前一季衰退5.5%,主力仍为大型TFT LCD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2,208.8亿元;其次为中小型TFT LCD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339亿元;TN/STN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54.6亿元,而OLED产业产值则为新台币19.7亿元.  相似文献   

20.
《电子与电脑》2010,(6):9-11
2010年第一季台湾地区平面显示器总产值达新台币3,828.8亿元,比前一季衰退2.4%。其中面板产业产值新台币2.623.2亿元,比前一季衰退5.5%,主力仍为大型TFTLCD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2,2088亿元:其次为中小型TFTLCD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339亿元;TN/STN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54.6亿元,而OLED产业产值则为新台币19.7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