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风景名胜区边界的确定会影响景区资源的分配。除了传统的空间划分外,由其他因素所界定的风景名胜区边界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着重研究了在市场经济影响下的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无形边界界定。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的相关文件颁布,是对国土空 间规划体系中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工作的重要补充。为支 撑该项工作的落实,亟须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构建风景名胜 区整合优化具体实施路径,特别对于庐山这样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地交织重叠的区域尤为关 键。综合考虑政策逻辑、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形成行政事 权、特色保护、特色发展、协调治理、基础评价5个维度的评 估体系,构建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路径模型,最后通过反向思 考对相关政策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鹏 《中国园林》2010,26(4):85-88
风景名胜区是发展旅游的主要载体,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地域;生态旅游有助于实现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调与平衡,是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风景名胜区内积极引导和组织开展生态旅游实践,对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推进风景名胜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阐述了风景名胜区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风景名胜区开展生态旅游的难点和问题,最后提出了风景名胜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是控制和管理城市向外无限扩张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一些城镇被风景名胜区包围着,而其中心城区又不属于风景名胜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势必向风景名胜区周围蔓延.位于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镇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基于风景名胜区特征和城镇的特点,研究以花山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镇为例,对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鸡公山风景名胜区入口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箐  王向荣 《中国园林》2003,19(6):50-51
风景区的建筑应该与风景区的环境相协调,体量要适宜,对自然景观不应有大多的遮挡,对文脉要有所延续。在鸡公山风景名胜区入口设计中,我们在解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在入口区修补了被人工破坏的地形,并使之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风景名胜区定义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晋 《中国园林》2007,23(4):22-26
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对其定义的认识关乎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关于风景名胜区的定义种类繁多,且参差不齐。从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发展要求看,完全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对搜集到的292条风景名胜区定义进行了内容分析,从中划分出8项内容,对每一项内容包含的结果进行细分,共得到143种结果,并统计了相关数据。最后,根据统计结果归纳了已有定义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已有定义中的核心内容为基础,重新总结了风景名胜区的定义。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哲理感召,名胜者,在风景资源集中之所,以正名之胜地。中国凡风景必有名胜之理。而中国园林源远流长,以独特、优秀的园林光耀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具有5个特色,即:遵循"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科学的艺术;山水清音,景面文心;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相似文献   

8.
9.
简要回顾中国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发展及体系特色,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通过对公共政策的了解,结合国际上保护地管理规划经验,提出风景名胜区规划应该成为公共政策。认为在现有风景名胜区规划框架之下,单一目标和项目清单式的规划成果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在目前新的调整时期,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亟须进化与改革,有必要重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理论和体系,使规划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科学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风景特质评价(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作为一种管理风景变化的新工具,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风景特质评价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国土尺度或自然乡野地,对于风景名胜区特质的识别研究尚属空白。介绍了风景特质评价的基本流程,尝试对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中的五龙宫景区进行风景特质识别,绘制了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的风景特质图,总结了英国风景特质评价作业体系的优缺点及研究局限,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南京名景演变的角度出发,研究南京名景的演变原因及名景在演变后的作用和价值,由此来探讨名景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并且在文中举以大量实例说明。文章的最后得出城市名景建设的结论:保护好现有自然资源是景点建设的首要问题:赋予自然资源符合城市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时代元素,是景点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问题;景点建设中要点面结合,保护文化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晓  王志农  郭佳 《中国园林》2003,19(8):60-63
应用线路调查、样地抽样调查等方法,对北京市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7个市级风景名胜区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完成动植物种类编目,标定国家及北京市重点保护珍稀物种,提出各风景名胜区应特别予以保护的物种,划定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提出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为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详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利用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国泰 《中国园林》2007,23(4):9-12
风景名胜遗产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但它却面临着破坏性开发建设的威胁。根据遗产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立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利用系统,设立遗产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科学体系,规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分区控制性详规和景点修建性详规的规划系统并建立遗产资源管理规划体系,通过战略管理、技术管理以及管理过程的反馈控制达到预警目的,确保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利用无误,达到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地缘相临风景名胜区总体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风景资源归类分析、景观要素异质性分析、典型景观风貌特征提取等手段,对该类风景名胜区特色构建的途径作了尝试和探讨,并提出了地缘相临风景名胜区特色构建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风景名胜区规划中有关分区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束晨阳 《中国园林》2007,23(4):13-17
分区是实施规划管理目标的基本工具和手段。与国外国家公园分区制相比,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中存在着多种分区类型,并且对各类分区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分区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不仅影响到规划编制和管理实效,也将影响到国家对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统一性。通过分析当前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在分区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各种分区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建立了适应我国风景名胜区特点的功能分区模式,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3个问题:风景区评价技术、核心景区划定、分区与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中英两国国家公园规划管治体系的基本组织机构、要求和层次.分别对2个案例地--中国九寨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英国New Forest国家公园的旅游规划管治背景、现状及内容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中英两国国家公园自然旅游规划管治模式的差异、特征,并进行了原因解析.最后基于比较分析的研究结论提出了英国国家公园管理对我国风景区旅游规划管理的若干启发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唐军 《中国园林》2007,23(12):23-26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我国各风景名胜区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这种改善给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带来了复杂的、有时是相悖的后果。某些时候,可达性条件的改善并没有带来预期的资源利用收益的增加,却带来了资源保护的巨大压力。通过对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总结和思考,探讨可达性变化给风景名胜区带来的变化现象及其原因,并提出规划设计中的对策,以期有助于解决风景资源保护和风景旅游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山体植被优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进行风景区的山体植被优化,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以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为例,结合介绍植被优化方案制定过程中生态学理论的具体应用,并展望了生态学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风景名胜区边缘地带的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承照  徐杰 《中国园林》2005,21(5):35-38
风景名胜区边缘地带可分为原野型、原野人居型、乡村型、城缘型和城市型5种类型,边缘地带具有边缘生态、边缘景观、边缘经济、边缘社会、边缘管理等共同特征,在保护与发展一系列的矛盾中,边缘地带与核心区的矛盾性质不同,必须采取不同的控制和管理策略,实行分区管理是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必然选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是边缘地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控制好边缘地带,才能保护好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