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走访调查吉林省长春市黑嘴子村和光明村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影响吉林省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内外因素:内在因素是失地农民缺乏正确的再就业观念及其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再就业的需求.外在因素是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供过于求;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相关配套制度缺失以及第三部门职能发挥不到位.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失去了生活的最基本保障,这使得失地农民的就业、养老、医疗等问题突出,随后出现了许多地方性上访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地隐患.为了让农民科学、合理的离开土地,本文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出发,为失地农民建立一个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体系,这也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问题是近年关注的热点,但目前学界研究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视角偏狭,面临诸多瓶颈.失地农民因脱离农村社会已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又因先赋身份的局限在城市遭受各方面的排斤趋于边缘化状态,他们遭遇的问题并不可能仅仅通过宏观政策就得到有效解决.丈章旨在以更人性化的角度对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视角,以期寻求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从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出现的问题:一是失地农民转成市民后家庭经济生活困难;二是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就业困难;三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剖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制度化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根源;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深层次原因;三是城市居民对失地农民的排斥与失地农民的自我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主观因素;四是城市就业对失地农民的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客观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与利益分享机制;二是为失地农民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三是加大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其就业率;四是提高失地农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市近郊区来广营村为个案,通过对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着重分析大城市近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做定量分析和评价,进而得出在大城市近郊区城市化中应把握这一地区失地农民被动市民化的特质,强化政府在农民市民化中的作用以及稳妥而全面地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等针对性结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强制性的征收为城市用地.在征地热潮中形成的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就是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课题.目前,失地农民面临着就业安置难、就业渠道少、就业质量低、就业竞争力弱等诸多就业困境.为此,从制度、心理、能力、市场四个方面分析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困境的对策: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完善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引导;改革征地机制,创新安置方式;出台优惠政策,建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茶的进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使我国每年由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也逐年增加,随之出现的失地农民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安置好失地农民使其失地不失业又是一艰巨和复杂的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城镇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进城就业缺乏竞争能力、社会保障不足,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在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在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政府要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失地农民养老社会网络分析的必要性,揭示了社会网络的变革对城郊失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并以天津市西青区为例进行实例分析与评价,就加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弱网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土地问题,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均是如此.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家开始对城市周边的农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土地实施征用,造成了为数众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形成了农地非农化、农民城市化的趋势,对失地农民主体资格的忽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农民失地问题.通过完善立法体系针对实地农民主体资格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建立长久有效的保障机制,是实地农民权益得到确切保障.  相似文献   

11.
从政府对经济活动由不干预向强制干预转变、从强制干预经济活动转向放弃或减少干预、从对经济放弃干预或减少干预向适度干预迈进3个方面阐述了国外政府职能转变情况,探讨了国外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职能,具体体现在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土地征用的主体、对象、目的及操作程序、核准公告、审批权限、补偿标准等.从以政治型政府调整为经济型政府、直接管理经济调整为间接管理经济、从经济型"全能型"政府调整为服务型"有限型"政府3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政府职能的调整状况;从开拓创新、合理利用土地补偿款和出台政策3个方面探讨了国内政府在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职能体现.针对我国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面临的问题,构建了满足失地农民需要的中央、区县、乡镇政府3级职能网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涌现大量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市民身份转变的关键是非农就业技能的获得和就业.合肥市调查数据表明,失地农民非农就业能力较低.提升失地农民就业能力需要加强制度性安排,需要加强失地农民自身主体性构建和社会支持网络的拓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鱼刺图,从制度层面、社会支持网络、失地农民自身以及经济层面4个方面剖析了失地农民生活能力现状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不合理的征地补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缺失和城市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排斥是制度原因;失地农民的社会支持网络规模小、异质性低是社会支持网络原因;市民意愿低、角色转换困难、文化素质低是其自身原因;期望收益低、生活成本高是其经济层面的原因.基于上述分析,构建了提高失地农民城市生活能力的对策思路:一是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二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三是完善失地农民培训与就业机制;四是提高失地农民培训与就与机制;四是提高失地农民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产生大量因拆迁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这一新群体处于农民到城市居民的一个过渡阶段,思想观念上也处于一个由小农意识占主导地位逐渐向市民意识转化的阶段,而良好的社区意识是成为一个合格市民的先决条件,只有让失地农民建立起对城市新居住环境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社区意识,才能让他们在城市安定下来,才能让后来人对农村城镇化充满信心,才能让城镇化持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产生大量因拆迁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这一新群体处于农民到城市居民的一个过渡阶段,思想观念上也处于一个由小农意识占主导地位逐渐向市民意识转化的阶段,而良好的社区意识是成为一个合格市民的先决条件,只有让失地农民建立起对城市新居住环境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社区意识,才能让他们在城市安定下来,才能让后来人对农村城镇化充满信心,才能让城镇化持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由于经济体制转换、经济结构调整、有效需求增长趋缓、国企改革深化和科技进步等综合因素,导致社会上职工大量下岗,职工下岗取代通货膨胀,业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这世纪难题,从推进国企改革、稳定社会、发挥劳动力这一社会资源出发,保障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决主张减人必须和再就业相结合,实施再就业工程.我们公司按照原有色总公司的部  相似文献   

17.
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吉林省人造板工业的规模与效率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吉林省人造板工业规模报酬递增且规模收益递增不明显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吉林省人造板工业规模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前,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问题,就下岗职工本身来说有两点:一是择业观念较陈旧,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市场就业的要求不相符合。二是下岗职工技能不高,不适应再就业的需要。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劳动部近日制定了“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该计划目的在于帮助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尽快实现再就业。总体目标是在1998年至2000年的三年里,为1000万下岗职工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服务,对其中600  相似文献   

19.
在对吉林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制定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再就业工程的形势,认为实施再就业工程任重道远,加速经济发展才是解决再就业的根本途径,指出转变观念、加强培训、完善保障体系是顺利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