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西方文化中,委婉语是两方文化所共有的现象.通过对委婉语在实际中运用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英汉委婉语在涉及范围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带有鲜明的文化烙印.不同的国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各异,因此作为语言一部分的委婉语同样也具有跨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正确使用委婉语,可以使交际顺利进行,但由于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所体现的表达手段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探究俄语委婉语在使用中的表达中的手段、语境因素,并简要分析它的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不伤害学生情感、自尊的情况下,使用委婉语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优化教学效果.本文以Brown & Levinson的"补救策略"为理论基础,分析课堂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强调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课堂委婉语的重要性,以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委婉语是世界各国语言的普遍现象,为了避免使用令人不愉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人们喜欢用委婉语达到愉悦和模糊的效果.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委婉语的语义特征以及由联想意义引起的各种语义变化.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的出现和因时变迁,无疑是中西方语言活动中奇妙而有趣的现象.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艺术,也是一种生活艺术和生存艺术.它的存在和发展,表达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超验世界和世俗权威的敬畏,是中西方文明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对特定对象存有的歧视与禁忌在语言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折射出汉民族特有的心理特征,汉民族尊卑观念根深蒂固,受儒家思想影响,讲究中庸和谐心理,从委婉语的产生以及讲究对称的诗词曲文的兴起都可见一斑.另外,"德"和"礼"观念作为汉民族传统心理的重要支柱,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现今有许多学生觉得鲁迅的文章深奥难懂,老师也认为不适合教学,因此提出要将鲁迅的作品剔出语文教材. 也许从学生接受角度讲,鲁迅作品存在一定的难读性,鲁迅在作品中大量使用方言、且受当时的时代背景的限制,使用了一些委婉语,这些都有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政治语篇和隐喻密切相关.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社会和文化现象,它伴随社会发展并反映社会现实.借助于隐喻可以研究民族意识和社会心理.在此以俄罗斯政治语篇为例着重研究当今政治语篇中的隐喻及其功能,即认知功能、交际功能、语用功能、美学功能等,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将语篇评价理论和语法隐喻理论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以分析各种类型的语法隐喻所反映或蕴含的意识形态及其语篇的评价功能。通过分析概念语法隐喻以及人际语法隐喻在英语政治新闻语篇中的评价意义,阐明新闻报道无不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纯粹客观性的说法难以成立。读者在阅读英文报刊时应具备批评阅读的意识,识别其中的各种评价手段,推导出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以便对所读语篇做出理性的评判。  相似文献   

10.
称呼语是交谈者面对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名称的词语.称呼语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因此交际者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实现交际目的.由于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受到语境的制约,交际者对称呼语的选用必然要顺应语境因素,交际者的顺应对象包括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等方面的顺应.某一称呼语的使用常常是对两个以上因素顺应的结果.此外,对心理动机的顺应可能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相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