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油品蒸发损耗是油品储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总结了油气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阐述了油气回收的必要性,列举了几种油气回收技术,并对冷凝法、吸附法两种油气回收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做了实例介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在环境治理和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油气回收系统检测作为对其施工验收和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检测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偏差或影响因素,检测不合格发现的问题,检测对加油机计量检定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给出建议,为保证油气回收系统准确检测、有效运行和油品贸易结算的客观公正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油库、加油站、油罐车安装油气回收系统.将那些看不见的油气统统“抓起来”并还原成汽油.能起到保护环境、保护健康、节约能源的三重作用。应用油气回收技术,即利用分层冷却液化原理.将气态的油气挥发物冷凝成液态油品.加以回收利用.可以提高油气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与此同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能源的需求也逐年增加,然而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全球的石油资源已经逐渐进入枯竭状态,然而对石油的需求量却在逐年增多,所以造成了油品供应紧张的局面,因此对油气的回收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在一些油气运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油气的挥发,从而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见油气储运过程中油气回收技术的重要性。本文从油气回收的现状出发,结合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对油气回收技术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做了有关论述,旨在为做好油气储运过程中油气回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勇 《硅谷》2013,(10):4-4,2
石油工业发展到今天,现代社会对石油产品的依赖已经越来越严重,但全球的石油资源已在逐步枯竭,油品的使用量也在日益增加,油品的供给越来越紧张,加之现代工业对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油气回收技术也因而被重视,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就对近年来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做了简单的阐述和归纳。  相似文献   

6.
正加油站的油气有易燃易爆、污染环境、造成油品损耗等危害,为减少油气对大气的污染、降低安全隐患、节能降耗,国家环保部门已要求全国推广加油机加装油气回收系统。为了确保加油站油气回收的效果,加油站需要定期对油气回收系统进行巡检,同时也需要对油气回收系统进行检测。一、检测依据目前,检测机构主要依据GB20952-2007《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进行检测,部分地区则依据当地的有关标准进行检测,如北京地区则是依据DB11/208-2019《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北京地方标准对其进行检测。二者相比较,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一样,只是根据当地环保的需要,其有关参数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油品蒸发给从石油开采到成品油使用整个过程带来隐患,环境中油蒸气达到一定浓度易引发火灾、环境污染。油品蒸发还会造成大量油品浪费,并且因油品中轻组分的蒸发,使油品质量下降。本文分析了油品储运过程中蒸发损耗产生的机理,介绍了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和各种组合集成法的可行性方案,探讨了各种油气回收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油品挥发对空气的污染危害,阐述了油气回收的主要方法,经过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的比较,设置了活性炭吸附及-40℃低温冷凝法组合油气回收装置的原理和应用。此装置更好地用于成品油灌装过程中产生的油气挥发的回收,通过对固定顶油罐小呼吸损耗和固定顶油罐大呼吸损耗的计算,得到此方法既降低了油气排出量又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冷凝法油气回收工艺的能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油等油品在储运过程中会有部分轻烃组分挥发进入大气,与空气混合成为油气。这部分油气在储运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利用复叠制冷循环制取低温来冷凝油气中的轻烃组分,实现油气回收、节能减排已成为业内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冷凝法油气回收装置的能耗是研究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冷凝法油气回收系统,计算了温度变化时冷凝负荷的变化,从理论上分析了机组能耗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规律。并指出了降低机组能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加油枪在使用过程中,受摔落、磕碰等外力作用,往往造成油枪嘴形变,致使枪管出现裂缝,甚至断裂.对于油气回收加油枪,枪管裂缝导致油枪嘴内的油品通道和油气回收通道相连通,能影响加油机的准确度;对于普通的自封油枪,枪管裂缝不会影响加油机的准确度.枪管裂缝都会影响加油枪的自封功能,出现不自封的情况,带来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正>首先是油气回收。加油站经营活动中溢出的油气既是安全的大敌,又对人体健康有害。所以,欧洲各国都对油气回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有的国家还对加装了油气回收装置的加油站实行阶段性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的优惠。其次是对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加油站经营活动中的油品泄漏和含油污水的排放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而且,随着汽油中添加剂的增多污染的后果越来越严重。有关法规内容包括:设立专门的装置和检测设备保证地下油罐和管道不会溢出或泄漏;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次数监测地下水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12.
油品储运损耗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石化公司油品储运过程中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少损耗的原油罐车普洗、轻油在线调和与油气回收系统,合理安排储运作业、改进油罐附件、降低油罐温度和加强监督与管理等多项降耗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加油站的油气回收系统,是将整个加油站在工作流程中挥发出的油气进行回收,再将这些回收到的油气进行物理分离和解析,将油气转化成液体状态储存在油气罐中。油气回收系统由加油机、同轴加油软管、油气回收型加油枪、真空泵、气液比调整器、拉断阀、回气管、埋地油罐、P/V阀等部件组成。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加油时产生的油气,在真空泵的作用下,利用加油枪上的回气孔通过回气管回到埋地油罐内,  相似文献   

14.
吴斌 《中国科技博览》2013,(32):351-351,352
汽油加油站的油气回收系统是控制油气污染的主要措施,相关标准规定通过加装回收设施的方法控制油气污染,并通过检测气液比、密闭性、排放浓度等指标间接评价油气回收系统的有效性。依据标准规定的检测指标,通过构建合理的计算方法,测算油气回收系统的实际回收量和油气排放量,从而评估油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实际效益。在深圳市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运行多年后,依据检测数据对的运行效率进行分析,为今后的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给石油工业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石油工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当前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形势下,石油工业在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油气挥发工作。本文以油品的储运过程为例,探讨油品储运过程中的油气挥发问题,以期做好油气挥发工作,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越发重视,油气回收也越来越受到各地方的重视。而加油站作为一次回收的地点,其油气回收的效果和效率尤为关键。本文对加油站油气回收检测操作过程作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使油气回收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对环保和节能越来越重视,油气回收系统在油库、加油站得到推广。因为油气回收设备在我国推广较晚,不同的油气回收装置往往采用不同的回收技术。国内现有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价格、适用环境场所及油气回收效果也相差很大。如何投入有限的资金达到较好的回收效果实现更好的环境保护和较大的经济效益对几种不同回收技术的了解更为必要。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常用的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几种油气回收技术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全社会环境质量意识的加强,油库油气回收工作已成为社会关注和部门监管的重点。抓好油库油气回收工程系统建设,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降低损耗,减少经营成本,已成为石油石化企业质量提升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技术原理我司宜昌王家河油库油气回收系统始建于2017年,该系统采用的是BZKS0.4-CF-3A型油气回收装置,装置采用"冷凝法+吸附法"进行油气回收,属于创新方法。冷凝法是利用制冷技术将油气的热量置换出  相似文献   

19.
为响应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成都市于2012年发布了《成都市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方案》。至今,成都地区已完成了加油站的油气回收改造,但是由于后期的监管和人员培训不足导致油气回收效果不理想,甚至没有效果。本文则介绍了影响加油站油气回收效果的一些因素和油气回收系统运行不畅带来的一些隐患,重点阐述了系统后期使用维护管理方面的注意事项,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并对油气回收系统改造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工业计量》2021,31(5):76-77,80
加油站所安装配备的油气回收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了加油站的油气回收系统。这些设备一般包括:油气回收专用加油枪、输油胶管、气液比调节阀、油气回收真空泵及电机、前后短接铜管、连接三通和球阀、油气回收总管和各连接分支管道、集油井、储油罐、卸油口和油气回收专用接口、排空管和压力/真空阀等。结合日常检测经验针对部分主要设备在工作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常见故障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对于日常的维护保养与监督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