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瞿焕章 《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1983,(3)
隧道窑烧成用煤约占生产全部煤耗的50~60%,地炕干燥耗煤约占生产全部耗煤的40~50%。黑龙江省现有9条烧缸隧道窑,每条日耗煤6~10吨,与每条窑配套的半成品干燥室约4000~5000m~2,日耗煤6~9吨。年产量15~20万件缸和15~20万件杂件;全年总耗煤量5000~6000吨;燃料消耗约占民用缸成本的20~25%。隧道窑热效率20~35%;地炕干燥室的热效率占10~20%,每公斤半成品耗热约600~800千卡/小时,而实际用于蒸发水份和加热半成品热量只有100~135千卡/公斤·小时。所以窑炉70~80的热量和地炕80~90%的热量都白白损失掉,不但浪费了国家的大量燃 相似文献
4.
5.
6.
余热干燥隧道窑,(下简称干燥窑)是利用烟气余热干燥坯件的一种干燥设备。使坯件在进入本烧窑前进行最后一道强化干燥,以排除约2.5~4.O%的残留水份,使坯件进入本烧窑后即能快速升温。这对节约能源、缩短总烧成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均具有较好的效果。我厂自设置干燥窑以来,产品一级品率由原来的20~30%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推车速度由原来的42分钟/车,缩短至日前的32分钟/车。干燥窑的建造是在本烧窑回车轨道上砌筑,具有设备添置少、上马快、收效大的优点,所以宜兴地区隧道窑逐步推广设置了配套烟气余热干燥窑。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焦作市陶瓷二厂设计、建造的一条新型卫生瓷隧道窑的余热利用情况,经投产使用并经检测证明其余热得到了充分地利用,节能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该厂卫生瓷烧成隧道窑所排低温(300℃以下)烟气的余热(占窑炉总热量的31.5%~33.5%)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实距证明隧道窑低温烟气余热利用不仅是可行的,同时解决了生产急需,节约了资金和能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冯仲勋 《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1983,(3)
焙烧日用瓷的传统隧道窑热耗分配情况大致为:用于直接焙烧制品的窑内有效消耗热占总热耗的2~3%;窑外的损耗热占总热耗的90%左右,其中可被利用的余热主要有制品和窑车的冷却放热(约占30~50%),废烟气带走热(约占30~40%)和窑顶散热(约占4~10%)。现主要谈及烟气余热利用的问题。一座年产900~1000万件的日用瓷的隧道窑日耗标煤约9.5~10吨,烟气带走的热约为3.0×10~7千卡/日,这一热量如不加以利用,即白白随烟气排放而损失掉。大家知道烟气中含有大量烟尘和微量CO和SO_2等气体,所以不能直接用于干燥陶瓷坯体,以往的方法是用引风机把烟气抽送到各种间接传热的干燥器(地坑、隧道干燥器等),干燥 相似文献
10.
11.
李聪修 《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1995,(1)
陶瓷隧道窑余热利用及节能李聪修(唐山市第六瓷厂,唐山063020)余热是一种二次能源,它是在完成各种生产工艺过程中由耗能设备能量转换和能量利用装置排放到周围环境本来可以利用而未被利用的那部分热量。回收隧道窑余热是陶瓷工业节约能源、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措... 相似文献
12.
1.前言在生产卫生陶瓷的工序中,干燥与烧成等过程中需耗用大量的热能。其中隧道窑为最多,因而回收由此产生的废热加以再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日本东陶机器公司在卫生陶瓷烧成用隧道窑的余热利用的概况。2、卫生陶瓷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3.
14.
煤矸石砖隧道窑余热回收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焦作煤业(集团)煤矸石隧道窑的结构,模拟计算出隧道窑内辐射热能分布情况,确定在窑体冷却段上方安装1台余热回收利用蒸气装置,经分析,该装置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煤矸石砖隧道窑生产线中的应用可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卫生陶瓷成型车间的温度和湿度对半成品的成品率至关重要,其热源大都采用单独供应的办法,本文介绍了利用隧道窑余热对成型车间供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17.
景德镇陶瓷行业是全市的耗能大户,陶瓷隧道窑又是各陶瓷厂家最大的耗能设备。在目前每公斤瓷平均占用匣钵,马脚,匣屑等耐火材料5~10公斤,个别品种达近13公斤的情况下,整个窑车及其所载各种物料由烧成带进入冷却带时所带入的显热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今讨论的冷却带余热利用问题,不但关系到热能的回收,还关系到产品产量,在窑车进车速度增加以后,这个问题更会突出起来。根据我们对景德镇各陶瓷厂家的实测分析,以余热风抽出热量较多的红旗瓷厂 相似文献
18.
能源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它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因此,除了国家大力开发能源外,各部门节约能源、增加生产,也是我国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江苏陶瓷》1976,(1)
我厂大缸隧道窑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凯歌声中建成投产的,由于隧道窑产量大,半成品坯件的干燥一直是一个最大的薄弱环节,严重地影响了隧道窑的正常生产,因而把隧道窑的余热充分地利用起来,干燥坯件就成了全厂当前最迫切的生产问题。通过批林批孔运动,广大职工群众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觉悟,破除迷信,因陋就简,土洋结合,土法上马,在兄弟厂的启发和帮助下,创造了多种形式的干燥器,有地坑烘房、箱式烘房、隧道干燥器、装车后隧道干燥窑等等,较充分地利用了隧道窑的余热,化废为宝。使坯件的干燥基本依靠余热,初步满足了隧道窑的正常推车需要。各种形式余热干燥器的上马,经济上节约了大量的煤炭,按目前产量每天2500件计算,可节约烘房用煤12吨/天,干燥周期则可缩短一半以上;在生产上,确保了干燥合格的坯件入窑,使隧道窑能维持正常生产,同时也相对地减少了逸出烟囱的烟灰量,改善了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