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大学教学规模的扩大,许多大学分化形成新老校区,改善新老校区空间形态以达到空间优化布局和文脉传承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空间句法通过融合拓扑分析方法,在帮助分析空间结构形态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为校园空间形态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运用空间句法分析软件Depth Map,选取全局整合度、全局深度、协同度、可理解度这4个参数,对云南大学新老校区空间形态进行量化研究,旨在为新老校区形态优化、延续大学文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空间句法的变量能较直观地描述校园空间形态,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可达性和便捷度高于呈贡校区,前者更具有核心性,两个校区可理解度均较低,需进一步改善校区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2.
由于近年来我国建筑界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的变化,使得大学新老校园外部空间形态也发生了剧烈变化。该文以重庆师范大学沙坪坝老校区和大学城新校区为例,分别从其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空间组织、空间秩序、空间尺度等四个方面分析新老校园外部空间形态的差异,旨在为营造一个和谐有序、充满活力、富有生机的校园外部空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方瑜 《山西建筑》2008,34(6):43-44
针对重庆大学新老校区的建设情况,基于它们各自内部公共空间,通过调查与对比发现新老校区在公共空间聚合与尺度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原因,并剖析其中的主要问题,然后对公共空间的建设提出建议,旨在营造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校园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4.
白艳萍  张小军 《山西建筑》2010,36(19):38-39
通过对南京历史名校老校区校园空间分类,提炼出各个老校区校园环境特征,最后对校园环境空间进行了总结,对校园环境空间研究和新校区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人性化设计的理念出发,以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为例。从“设计者”和“使用者”两个角度。对高校新老校区外部空间环境作出调研分析,尝试得出高校新老校区外部空间环境的各自特点,并比较二者的区别,最后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和改进措施,为创造一个以人为本、充满活力、富有生杌的高校校园环境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基于校园空间环境重塑的使用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足空间环境使用者的需要是设计研究的目的.使用后评价是校园空间环境重塑的依据.基于使用后评价理论,以校园空间环境的使用者为主体,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400名学生对老校区空间环境的评价.运用实地调研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将质化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建立校园空间环境评价分析模型,获得该校区空间环境重塑的首要解决因子,为老校区空间环境的重塑及投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大学老校区局部转型和旧城存量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老校区的高品质物质空间资源可以利用成为其所在旧城片区更新的核心驱动力。如何通过大学老校区更新将一部分闲置设施转型为城市所需要的设施,以实现校城互动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文章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南区更新为样本展开研究,从功能、交通和景观三方面总结了大学老校区与城市互动的空间更新手法。  相似文献   

8.
倪慧  阳建强 《新建筑》2008,(1):97-101
伴随着近年来的新校区建设.城市内原有老校区,特别是历史性校区的去留问题渐成焦点,如何保护与延续其独特的空间形态与人文历史资源成为当今校园规划与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简述了东南大学发展演变的历史沿革,剖析了老校区空间格局的形态特征与重要价值.探究了快速发展下老校区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与矛盾.并对老校区的保护与更新展开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学老校区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泉  张炯 《华中建筑》2008,26(8):116-121
该文对南京大学老校区发展演变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从其布局形态、空间组织与建筑风格等方面分析了老校区空间格局的形态特征与重要价值,深入剖析了目前老校区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并对快速发展下历史校园的保护和发展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保护我国高校现存老校区建筑,增强老校区活力。本文结合高校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针对老校区老建筑的改造提出一些方式方法。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西校区礼堂改造为例,结合学校历史与现状,在场地处理、功能置换、新肌体形态、环境处理、新旧肌体交接处提出初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学商业环境空间的研究,总结了我国高校校园商业空间的特点,提出了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商业空间设计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大学校园商业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解各新校区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剖析中国传统园林空间设计中所体现的核心思想,着重探索其中可为校园空间设计所利用的部分,并以相关高校利用典型的传统空间处理手法成功营造具极高内涵与价值的有效空间为例,讨论如何将传统园林中体现的文化思想交汇使用在校园空间设计中。  相似文献   

13.
陈瑜 《华中建筑》2005,23(2):46-47
新建筑如何融入老校园直是个引人注目的课题,该文通过山东大学东校区老校艺术楼的设计分析,就新建筑和老校园的空间氛围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对话和融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PSPL调研法是依托空间与人群行为的互动关系进行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关系研究并用以指导设计实践的主要方法。开放式大学校园具有社会共享性和公益性,能集中体现公共空间类型与人群行为特征。选取山东建筑大学15处校园公共空间,从空间包容度和空间承载力两个维度进行7项16个指标的活力评价。结果表明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力主要受可达性和空间设施数量的影响,受空间整洁度、意象化等感官要素影响不大。结合校园开放包容度调查,从开放意愿、空间要素、导览设施、空间组群等方面提出了校园空间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军 《高等建筑教育》2014,23(6):166-169
大学校园是高校师生教学、研究、生活的空间基础,大学校园空间管理是高校校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环境育人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大学校园氛围商业化、功能交通化、人员复杂化的形势下,将场所精神引入到大学校园空间管理,建立基于场所精神的大学校园空间管理体系,有助于校园管理者强化其主体意识和校园空间场所精神的塑造,以增强大学校园空间的识别感和归属感,发挥大学校园空间环境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朱睿  殷农 《华中建筑》2011,29(3):121-127
该文尝试将西溪校区建设历程分为三个有代表意义的阶段,并通过校园轴线、院落空间、道路系统和功能布局四个方面分析西溪校区空间及建筑演变的线索,力求从规划设计的角度,为研究我国同类高等院校的发展提供不成熟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彭华 《中外建筑》2011,(7):44-45
高校是培养高等科技、文化、管理人才的基地,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其校园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因此创造良好的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是关系到能否为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就丘陵地区高校校园公共交往空间进行了综合初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