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藻酸钠提取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藻酸钠的提取新工艺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比较理想的海藻酸钠的提取新工艺。本文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海藻酸钠提取工艺中的应用。将膜处理技术合理应用到海藻酸钠提取工艺中,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降低对海藻酸钠纯度和粘度没有贡献的杂质含量,提高海藻酸钠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p H、温度、时间和酶浓度对酶助提取法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条件;酶助提取的残渣消化后滤液经脱色、钙凝及离子交换脱钙,用无水乙醇提纯海藻酸钠;对海藻酸钠降解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酶助提取法各提取率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p H温度时间酶浓度,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0℃,时间18 h,酶浓度8 U/m L,p H值5.0;纯化后海藻酸钠产率达49.8%;工艺中避免较高的温度和极端的p H值可减少海藻酸钠降解。  相似文献   

3.
在多糖无法溶解的非均相体系中,研究海藻酸钠的高效降解工艺。以降解产物黏度为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温度、催化剂用量和时间对降解产物黏度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法继续优化降解工艺。选择特定降解程度的海藻酸钠降解产物,使用凝胶色谱-示差-多角度激光光散射法测定分子质量,并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和表面扫描电镜观察。海藻酸钠降解程度与温度、催化剂用量、时间在取值范围内正相关,在固液比1∶4(g∶mL)条件下,响应面优化所得最佳条件为温度61.53℃、催化剂用量1.0 g/10g海藻酸钠、时间5 h,所得降解产物数均分子质量为15.4 kDa。通过控制降解条件可相对精确地控制降解产物分子质量,获得数均分子质量在15 kDa~110 kDa内的降解产物。红外光谱扫描结果表明,降解处理对海藻酸钠糖链结构特征无影响,根据表面扫描电镜结果认为降解发生在多糖颗粒表面并逐渐深入。海藻酸钠的非均相降解方法具有效率高、操作简便、易于放大的优点,并可通过控制降解条件来获得特定分子质量的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4.
热和紫外光对海藻酸钠降解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得从海带和马尾藻中提取的海藻酸钠的M/G比例分别为1.62和0.91。通过热稳定性实验,发现M/G比例为1.62的海藻酸钠在60℃加热,粘度已经开始下降;而M/G比例为0.91的海藻酸钠在80℃加热,粘度才开始下降。紫外光对海藻酸钠存在降解作用,随时间的增加,粘度不断下降:1%海藻酸钠稀溶液的降解速率约是含水量13.54%干品的13倍。  相似文献   

5.
<正>大量研究显示,海藻酸钠降低蛋糕的面糊比重,提高蛋糕比容的作用明显,在蛋糕中加入海藻酸钠,可以很好地降低蛋糕的硬度,增加蛋糕的回复性和弹性,很好的提升了蛋糕的品质。并且,加入海藻酸钠的蛋糕在储存过程中硬度的变化速度明显变慢,进而有效的将蛋糕的货架期延长。本文主要研究当加入海藻酸钠的比例不一样时,对蛋糕品质的影响。蛋糕凭借其良好的风味和口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刚出炉的蛋糕无论是口感还是其组织结构的弹性及松软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柠檬苦素降解酶的固定工艺。方法 采用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固定柠檬苦素降解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结果 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以聚乙烯醇(0.2 g/100 mL)-海藻酸钠(5.0 g/100 mL)为载体,戊二醛(2 mL/100 mL)为交联剂,采用包埋法固定柠檬苦素降解酶,其中粗酶液浓度0.06 mg/mL、CaCl2浓度6 mg/mL、固定化时间22 h。此条件下的柠檬苦素降解率为(97.87±0.32)%。结论 经优化后的工艺生产出的酶降解率高并且易于分离,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海藻酸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目前海藻酸钠的应用主要包括食品行业和医药领域,此外,它还是—种"环境友好"型的可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具有很大的利用前景。相关学者及研究人员对它的提取工艺已做了—些研究,本文主要是将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综合,对海藻酸钠的提取工艺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嗜酸乳杆菌为心材,海藻酸钠为壁材,内源乳化法制备益生菌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化的较佳工艺:搅拌速度600 r/min,乳化时间15min,碳酸钙加入量2.5%,冰醋酸加入量600μL.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制品的包封率为72.5%.  相似文献   

9.
海藻酸钠又称褐藻酸钠(NaAlg),是一类从褐藻类的细胞壁中提取出来的天然多糖,它本质是一种线性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可用于食品添加剂、印染工业等用途,特别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作为药物缓释剂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海藻酸钠无论在水溶液中或含一定量水分的干品中,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其特征是粘度的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利用海藻资源,本研究以褐藻中的铜藻为原料,采用酶解法(包括纤维素酶和水解酶)提取海藻酸钠,在考察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的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水解酶添加量0.8%、纤维素酶Ⅱ添加量1%,pH5的条件下,55℃酶解90 min,通过消化、钙析、酸化和醇沉等工艺制备海藻酸钠,得率达24.51%±0.54%,较传统工艺(16.71%)提高了46.70%;扫描电镜显示,酶能有效破坏铜藻细胞壁的结构,促进多糖的溶出,提高海藻酸钠的得率;酶解法相比传统法,新增产出要远高于多耗费的成本,同时减少了稀释用水量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酶解法提取海藻酸钠为铜藻的高值化加工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海带多糖的分类提取、鉴定及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李林  罗琼  张声华 《食品科学》2000,21(4):28-32
建立了一套简便有效的提取方案,可从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中分类提取同时得到褐藻酸钠、褐藻糖胶、褐藻淀粉三类多糖粗品。将含量较高的前二者进一步纯化,乙酸纤维膜电泳和葡聚糖凝胶G—75柱层析的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褐藻酸钠、褐藻糖胶是均一的。将二者与市售海藻酸钠试剂的光谱行为和理化特性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市售海藻酸钠试剂与褐藻酸钠的紫外和红外图谱特征一致,分子量、特性粘度、电导率及pH值等数值均很接近而与褐藻糖胶的性质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熊何健  马玉婵  吴国宏 《食品科学》2005,26(10):137-140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对影响茶叶中茶多酚浸出率及茶多酚微胶囊化包埋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茶多酚的提取及微胶囊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茶多酚最佳浸提条件为:茶叶末用70%的乙醇溶液室温下浸提二次,每次1h:茶多酚微囊化包埋最佳条件为:采用3%的海藻酸钠(海藻酸钠:茶多酚=3:1)、1%壳聚糖和3%的氯化钙体系,用一步法制备茶多酚微胶囊,该微胶囊在体外模拟胃、肠液中约2h中达到茶多酚释放峰值,表现出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3.
探讨使用戊二醛溶液代替甲醛溶液作为前处理剂的最优处理条件,研究了海带褐藻酸钠消化反应前不同处理方法对海带提取率与粘度的影响。比较得出用体积分数2%的戊二醛溶液做前处理剂优于目前工业上应用的体积分数为1%甲醛溶液,超声-微波协同处理所得褐藻酸钠的提取率及黏度最优。对协同处理工艺进行优化,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50 W,微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60 s,料液比1∶20(g∶mL),提取次数2次。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与酸处理方法、超声提取方法、微波法相比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海藻纤维的性能和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海藻纤维的性能,重点论述了本质阻燃海藻纤维、纳米银和相变调温等功能性海藻纤维,海藻酸钠/水溶性甲壳素、海藻酸钠/果胶共混纤维、海藻酸钠/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明胶和海藻酸钠/PVA等共混海藻纤维及聚丙烯腈/海藻酸钙、聚乙烯醇/海藻酸钙及纤维素/海藻酸钙等复合海藻纤维。  相似文献   

15.
范秀芝  董德敢 《印染》2002,28(4):19-19
通过比较,分析海藻酸钠糊料,海藻酸钠与活性印花增稠剂KG-401混合糊料的粘度值,PVI值,认为后者更适合平网活性染料印花的糊料制备。  相似文献   

16.
海藻纤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海藻纤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状况,重点介绍了纤维级海藻酸钠的制备,纯海藻纤维和纤维素海藻纤维的生产过程,同时对海藻纤维的主要性能特点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7.
高取代CMC用作活性染料印花糊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丽  范雪荣  王强 《纺织学报》2006,27(11):75-78
为使CMC用作活性染料的印花糊料,测试了高取代CMC的流变性能、印制性能等,并与传统活性印花糊料海藻酸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取代CMC成糊率高,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其流变性决定了它比海藻酸钠更适合用作亲水性纤维纺织品的精细花纹印花,且其实际印花效果可与海藻酸钠媲美,可以代替海藻酸钠作为活性染料的印花糊料。  相似文献   

18.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una protein hydrolysates were enhanced by interaction with sodium alginate. The increase in emulsifying capacity and stability was from 50 to 150 m2 g−1 and from 36 to 49 min, respectively. The increase in foaming capacity and stability was from 100% to 140% and from 65% to 70%, respectively. The reason for the increase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was the reduced zeta potential level of tuna protein hydrolysates after interaction with sodium alginate. The change in internal structure of tuna protein hydrolysates after interaction with sodium alginate was determined by SEM and FTIR. The SEM results showed that a net cross-linking structure was formed from a sheet structure after the tuna protein hydrolysates interacted with sodium alginate. FTIR demonstrated that parts of the β-sheet of tuna protein hydrolysates were changed into an irregular coiled structure or α-helix after interaction with sodium alginat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teracted complex better,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interacted tuna protein hydrolysates with sodium alginate were further determined. In this study, the one-step was developed, easy-to-operate and cost-effective process that can further add value to tuna protein hydrolysates derived from tuna processing by-products.  相似文献   

19.
可食性膜降低油炸鱼块含油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3 种可食性膜对降低油炸鱼块含油量的影响,探讨不同可食性膜、可食性膜在挂糊时的添加次序、可食性膜的质量分数以及不同比例的混合可食性膜复配后对油炸鱼块含油量的影响及其抑油效果。研究表明:3 种可食性膜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的抑油效果(P < 0.05),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效果最好,海藻酸钠次之,阿拉伯胶最小,其质量分数2% 的抑油率分别达到21.33%、16.97% 和9.99%;3 种可食性膜均在挂糊中添加的抑油效果最好;复配后按照CMC-Na:海藻酸钠=1:2 的比例配制的挂糊液抑油效果最好,其1% 质量分数的抑油率达到34.54%。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海藻酸钠及其寡糖对小鼠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利用C57BL/6小鼠制作高脂模型并灌喂海藻酸钠及其寡糖,通过检测体重、血脂等生理生化指标,观察肝脏及肠道组织病理变化,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判断海藻酸钠及其寡糖对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海藻酸钠及其寡糖均会影响高脂小鼠的脂质代谢,抑制脂肪在肝脏中聚集,保护肠道绒毛形态使其能发挥正常功能;能够改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提高肠道中乳酸杆菌和阿克曼菌等益生菌丰度,其中海藻酸钠寡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更明显。结论 海藻酸钠寡糖或海藻酸钠可有效地改善小鼠的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