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家北地区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泰康隆起带-龙虎泡大安阶地-齐家凹陷北段,高台子油层最为该区的主力产油层,是常规油进一步挖潜增储的有利勘探领域。通过对研究区构造精细解释,沉积研究及砂体预测,油藏精细解剖,油水分布研究,进而对齐家北地区高台子油层常规油油气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油气来自高台子油层原油主要来自青一、二段烃源岩,油藏类型向斜区多为岩性油藏且主要发育在中南部,东西两侧斜坡多以断层—岩性、微幅度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为主。有效源岩控制高台子油层油气主要分布范围;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下步的有利勘探目标是凹陷区的岩性油藏带寻找局部富油的岩性圈闭;在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带内寻找受断层遮挡的岩性圈闭以及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
N地区构造位于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和王府凹陷之间,主要目的层为泉四段扶余油层,在分析区域油水分布规律,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扶余油层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各区块之间以及各区块内,油水关系复杂,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油气成藏主要受油源条件、断裂与储层有效配合形成的有效圈闭控制,该地区存在4种易成藏的地质模式,发育有构造、岩性、岩性—构造等多种油藏类型,其中以岩性—构造油藏类型最发育。研究结果为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利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官庄地区沙四下红层沉积及成藏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官庄地区沙四下亚段的勘探及认识程度非常低,尤其对红层沉积体系、储层分布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油藏分布规律的认识尚不明确.通过对研究区储层沉积体系和成藏主控因素的深入研究认为,陈官庄地区沙四下亚段红层为物源来自广饶凸起的冲积扇沉积,储层物性较好.红层主要形成2种油气运移模式,油气成藏受控于构造背景、断层、储层分布及断层封堵4方面的综合因素,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本区构造、构造一岩性2种油气藏.通过研究分析,指出了研究区不同类型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邮凹陷许庄地区泰州组构造、沉积及烃源岩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总结了泰州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建立了泰州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泰二段有效烃源岩控制了油气藏平面分布范围,区域主干断裂控制了油气富集区带,区域盖层控制了油气纵向分布。许庄地区泰州组油气有三种成藏模式:第一种是储层侧向运移、反向正断层封堵形成的成藏模式;第二种是控凹大断层垂向油源沟通、小型构造或岩性圈闭控制形成的成藏模式;第三种是储层侧向运移和断层垂向沟通组合控制油气疏导,在断块、鼻状构造圈闭区带形成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环县地区长8油层组进行了详细的物源、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物性、储层评价及今构造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长8油层组的油气圈闭类型及油气富集规律,认为油气圈闭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水下分流河道为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油气富集程度具体受砂厚、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的控制,根据砂厚、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参考已有的试油数据,将长8油层组的有利区块分为3类,进而对长8油层组优选出3个一类有利区块、2个二类有利区块和2个三类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6.
根据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油气成藏背景及分布特征,深入分析了构造、储层类型、盖层分布、烃源灶—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长期发育的斜坡带和古隆起控制油气的富集区;断裂的性质和活动强度控制油气藏的形成;沉积相带控制油气分布范围,储层物性控制油气富集丰度;区域盖层控制了油气富集的层位;复式输导体系控制油气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岩性油气藏勘探及潜山内幕深层为下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牛74断决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表明,牛74井区储层发育,具有自生自储的有利条件;沙三早期长期处于深水-半深水强还原湖泊环境中,沉积了厚度巨大的成油有机质类型良好的暗色泥岩,具有埋藏深、分布范围广、热演化程度高、富含有机质的特点.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气藏,油层分布主要受构造因素控制,其次受岩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盆缘超剥带成藏规律分析——以坨154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北断层上升盘二台阶坨154块稠油油藏与郑家一王庄地区地层—岩性油藏同处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盆缘超剥带,通过对两个构造带成藏条件的对比分析,同时对坨154块自身成藏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了坨154块的成藏规律,认为坨154块馆陶组、沙三上的成藏关键是断层切割砂体形成构造—岩性油藏;通过地化指标对胜北断层上下盘油气的运移分析,认为坨154块稠油油藏的油源来自北部洼陷带,胜北断层以及坨154决的次级断层对油气运移提供了输导作用;通过综合分析该区构造及储盖特征,认为构造位置控制了油气藏的类型及油气的富集程度;有效输导体系及优势运移通道是该区油气藏成藏的关键;断层不仅切割砂体形成断块圈闭,起到控藏的作用,并且可沟通油源形成油气运移通道.通过以上分析初步认识了坨154块油气聚集的潜力和规模并可指导坨154块下步的滚动勘探.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扶余油层是低渗透油藏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差中择优,地质甜点优选尤为重要。从成藏特征入手,分析油气分布规律,明确该区构造、断裂、油源及河道砂体四位一体共同控制油气成藏,确定主要油藏类型为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断层—岩性和构造—岩性油藏。针对这种岩性复合油藏存在和分布的复杂性,利用圈闭条件、油源条件、储层性能、保存能力及配套史等要素的定量评价方法,完成圈闭地质含油气性及圈闭资源量综合评价,进而对圈闭进行排队优选,优选出Ⅰ类圈闭7个,Ⅱ类圈闭18个,为该区勘探目标优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湖湾区克拉玛依组以辫状河沉积为主,辫状河储集体中隔夹层发育。不同沉积微相的夹层含量不同,决口扇中的夹层含量最多,其次为河道微相,含量最少的是河口砂坝。隔层对油气垂向上封盖,夹层对油气侧向上封堵,形成了本区广布的断层岩性油藏,本区克下组成藏模式为克百断裂垂向运移风城组原油,油气在上倾方向断层遮挡或岩性遮挡、侧向岩性遮挡、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受到岩性变化的控制。在泥质夹层增多的油藏边部,夹层对油气形成侧向遮挡,因此分析不同微相夹层的分布特征是研究油藏含油面积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是近期松辽盆地中浅层开展预探和提交地质储量的重点目标区。在分析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基础上,认为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油藏类型是构造背景下的断层—岩性油藏,扶一油层组大面积连续含油,是本区的主力产油层;油气成藏受油源、储层、运移通道等多重因素控制,构造高部位和北西向断裂带是油气主要富集区,是直井部署的首选目标区;斜坡及局部次洼单井产量低,建议部署水平井,提高单井产能。  相似文献   

12.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大的产油区,贝西次凹是贝尔凹陷最大的生烃次凹,是呼和诺仁、苏德尔特和霍多莫尔含油气构造的主要油源区,亦是贝西斜坡带复合油藏的主要目标区。通过成藏条件、油藏类型和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认为,贝西次凹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岩性油藏,具纵向多层位、平面分带的分布特点,反向断层控制形成的构造高点油气最为富集,建立了贝西次凹"源储一体、断砂匹配、复合成藏"的复式油气聚集模式,为该区油气勘探和规模增储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3.
李洋  王凤刚 《中州煤炭》2021,(12):96-103
博兴洼陷南斜坡带油藏类型主要受构造、构造—岩性、地层控制,为多含油气层系、多油藏类型的复式油气区。目前沙河街组地层受剥蚀影响,地层接触关系复杂、沉积特征研究有待进一步细化、多期砂体纵横叠置,勘探程度较低。以沙河街组地层为研究对象,从地层、沉积相、地球物理分析等研究分析出发,开展沉积规律及储层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区内地层厚度由北向南减小,沙一段在南部遭受严重剥蚀;沙河街组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鲁西隆起,其中沙三上段水下分流河道发育,砂体沉积厚度大,为主要的有利相带。结合储层预测分析,确定3个有利目标区,其中2个有利区目标层位为沉积及岩性控制的沙三上段,1个有利区为受构造控制的沙二段地层,为下一步勘探目标的部署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惠民凹陷南坡中生界成为目前重要的勘探层系。本文以岩性组合、敏感测井曲线及地震资料为基础对中生界各组段进行了划分与对比,落实了中生界各组段的沉积特征及地层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中生界内幕构造的特征,探讨了中生界构造格局的形成演化及其对中生界残留地层分布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北西、北东两期构造的不均衡叠加控制了中生界现今构造格局,中生界残余地层总体表现为沟厚梁薄,有利的储层主要沿北西向断层下降盘分布。在以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从油源断层、油气输导层及圈闭刻画三方面对油气勘探思路进行了探讨,预测了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5.
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多发育呈裙带状分布的近岸水下扇沉积。近岸水下扇多发在湖盆水体较深的部位,通常与深湖相泥岩交叉互层分布,是形成油气藏的一种重要的沉积类型。海塔盆地的塔南凹陷南一段沉积时期,东部控凹断层强烈活动,快速下沉,使得湖盆水体快速上升,在其下降盘形成了一系列的呈裙带状分布的近岸水下扇沉积。紧密结合地震资料,利用钻井、测井资料对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并在地震资料上进行了识别。认为近岸水下扇垂向上具有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特征,岩性以分选较差的砂砾岩为主,不论在扇根、扇中还是在扇端,均普遍发育重力流沉积的结构及构造。在地震剖面上由扇根—扇中—扇缘表现为快速减薄的楔状体。南一段沉积时期强烈的构造活动、较陡的坡度、丰富的物源供应是控制近岸水下扇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在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指导下,埕岛油田东部斜坡古近系勘探工作的一些主要做法。埕岛东斜坡古近系主要含油层系以湖相沉积为主,针对该区不同构造区带构造特征对该区沉积环境、沉积类型进行了细分解剖,从构造、层序地层、沉积相研究出发,建立了缓坡浊积扇沉积体系和沟道浊积沉积体系两种沉积模式,对油气分布规律及油藏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导埕岛油田东斜坡地区隐蔽油气藏勘探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依据地震和钻/测井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松辽西斜坡地区展开了嫩江组-青白口组地层的构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斜坡地区主要经历了坳陷期和反转期构造运动,断裂类型多样,主体呈北北东和北北西向延伸,整体规模较小。平面上,区域构造自西向东可分3个带:西部简单斜坡带,中部背斜带和东部洼陷带。研究区微幅度构造发育,中部背斜带易形成断背斜型、断鼻型和构造-岩性型圈闭。以高角度、小断距为特征的断裂多形成垂向输导通道,广泛发育的背斜-岩性类构造输导脊构成了良好的油气运移路径,沟通了东部洼陷带的烃源岩,控制着油气的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8.
南贝尔凹陷位于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的中南部,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不同的应力场作用,盆地内断裂带比较发育,南贝尔凹陷东次凹纵向上发育上下2套断裂体系,断陷期断裂体系和断坳期断裂体系,其构造演化和整个塔木察格断陷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是一致的,纵向上经历了断陷期、断坳期、坳陷期等多期构造运动,即铜钵庙组—南屯组断陷发育期,大磨拐河组—伊敏组断坳期、伊敏组末—至今坳陷期。其构造活动对油气聚集成藏起到了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沉积的发育;控制烃源岩的展布;形成了多种圈闭类型;为油气运移提供了油气运移通道作用。主要研究了南贝尔凹陷的构造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总结了油气分布规律,对今后的油气勘探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断裂活动时间长且多期次叠加,对油气成藏作用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生长指数剖面法、典型剖面伸展(压缩)率法、构造平衡剖面法3种方法联合,研究了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断裂的发育特征、活动时期及其油气成藏意义。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断裂主要发育早期逆冲断层、晚期逆冲断层和长期活动断层3种类型; 断裂活动时期有5期,分别为古近纪(E)、新近纪吉迪克组沉积期(N1j)、康村组沉积期(N1k)、库车组沉积期(N2k)、第四纪(Q),其中N1j、N1k、N2k为断裂活动的关键时期; 断裂活动会导致克孜勒努尔组(J2kz)烃源岩沉积厚度变大,有利于构造、岩性等多类型圈闭的形成; 断裂活动期(N1j、N1k、N2k)与烃源岩的主生排烃期(E、N1j、N1k、N2k)匹配关系良好; 断裂活动有利于依南2和吐东2油气藏的生成和聚集,也会使依南4井和依深4井油气逸散,导致成藏保存条件被破坏。研究结果对分析该区油气藏成藏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剖析长岭断陷东部查干花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查干花地区火山岩的成藏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查干花地区火山岩气藏的成藏模式.查干花地区的主要烃源岩来源于次凹内部的沙河子组,查干花地区火山岩主要沿达尔罕、达北、查东3条断裂呈带状展布,保证了火山岩带具有充足的气源条件.油气运移的输导体系是由断层、裂缝和不整合面的三维空间组合,研究区的三大断裂带、多期发育的裂缝和不整合面对天然气的运移作用至关重要.储集空间是决定储层是否有效地关键因素,查干花地区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由多种原生、次生孔隙、裂缝组成,有效地改善了火山岩的储层物性,是查干花地区形成各类火山岩圈闭和气藏的保证.查干花地区发育3种类型火山岩气藏,即构造—岩性气藏、岩性—构造气藏和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