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矿山地区铅锌矿产于平河岩体西缘与志留系碳酸盐岩-碎屑岩接触部位,铅锌矿成矿地质体为层间破碎带、裂隙与志留系中上统(S_(2+3))碎裂化矽卡岩化大理岩组合,主要成矿构造是F_5断裂、F_6断裂、F_7断裂及裂隙,成矿结构面以构造成矿结构面为主。铅锌矿矿石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白云石,少量方解石、石英;结构有它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粒状变晶结构、柱状变晶结构、碎裂结构;构造以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为主;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铅锌矿成因类型属矽卡岩型铅锌矿。本区工作程度较低,目前仅发现产于矽卡岩远端大理岩中的铅锌矿体,综合铅锌矿成矿特征认识与激电异常分布特征,筛选出8个找矿远景区,今后工作需注意矽卡岩近端成矿的铅锌矿。  相似文献   

2.
抱伦金矿主要产于志留统陀烈组千枚岩中,受NNW向构造破碎带控制,金矿化以含金石英脉型为主。对抱伦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地质条件作了详尽分析,发现矿区东西向及北东向构造带叠加复合构成区域基本构造格局,为成矿提供了地质背景。具有压扭性特征的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和豪岗岭背斜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分布和产状特征。  相似文献   

3.
从区域构造入手,总结了金豆子矿床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认为NE向压剪性断裂在成矿期重新开启,并转化为脆性、脆韧性剪切,并在剪切带内形成一系列构造透镜体,经周期性破裂、愈合形成金豆子山铅锌矿体,成矿期后经构造改造形成了金豆子山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4.
石沛勤 《现代矿业》2011,27(5):55-57
从区域构造入手,总结了金豆子矿床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认为NE向压剪性断裂在成矿期重新开启,并转化为脆性、脆韧性剪切,并在剪切带内形成一系列构造透镜体,经周期性破裂、愈合形成金豆子山铅锌矿体,成矿期后经构造改造形成了金豆子山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5.
夏塞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产于义敦古岛弧碰撞造山带中段,章德背斜轴部偏西翼,格聂花岗岩带中段、绒伊措岩体的北侧2~4 km处,通过对矿体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它控矿因素等方面的分析,认为本矿区银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三叠统图姆沟组变质砂岩、板岩中的北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中,矿体产出严格受断裂和裂隙构造控制,是典型的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的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现已圈定11条银铅锌矿体,其中APZ-①、APZ-②为主矿体.本文进一步探讨夏塞银铅锌矿体的成矿规律,为矿山的深部扣外围探矿做准备.  相似文献   

6.
大清沟铁铜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基底为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系,盖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官道口群碳酸盐岩,区内北西西向构造发育,岩浆活动比较频繁;矿体多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分布,矿体严格受北西西向断裂或片理化带的控制。初步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原生沉积的铁质形成了太华群片麻岩含铁建造基底,局部富集成矿形成原生沉积变质铁矿床;古远古晚期岩浆热液交代,在片理化带内富集形成含铁建造—热液改造型铁矿床;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沿断裂上侵进入火山岩盖层形成火山沉积含铁建造—热液改造型铁矿,在绢云石英片岩带附近形成闪长岩脉的同时形成热液脉状铜矿床。  相似文献   

7.
官房白钨矿床位于云南省文山县,地处滇东南褶皱系,属于中-大型矽卡岩型白钨矿床。从矿区构造入手,对矿床的控矿构造特征及其对矿床的控制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花岗岩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是矿区成矿的重要构造因素,挤压抬升环境是成矿的基础,接触带构造与F1、F3断裂、东西向团山褶皱及围岩的层间裂隙、层间破碎带共同构成成矿构造体系。这一研究成果将对矿区进一步找矿,以及成矿规律研究提供构造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清水塘矿床位于郴州—邵阳基底断裂北东侧,铅锌矿体呈脉状赋存于寒武系、奥陶系NE向、近SN向断裂中,铅锌矿体受断裂、层位共同控制,具有等距性、垂向分带、向南侧伏规律,在标高450~150 m附近有一个硫化物的次生富集带。通过分析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空间分布规律、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的成矿过程为含矿热液沿基底断裂向上运移至近地表祁阳山字型构造断裂内,自南向北淋滤并渗透寒武系、奥陶系矿源层,形成了富含矿液的热卤水混合,并在NE向、近SN向等张性、张扭性等成矿有利破碎带中沉淀、富集,从而形成了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铅锌硫化物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地质特征、矿化特征以及综合信息特征的矿区找矿模型,研究认为该区铅锌矿找矿潜力较大,通过进一步开展综合找矿工作有望发现规模大、品位高的Au、Ag、Cu、Cd、Sb等共伴生矿产。  相似文献   

9.
腾冲副七号铁多金属矿矿体呈似层状、囊袋状、楔状、透镜状赋存于不同构造层之间的层间滑动构造破碎带、断裂裂隙带、中酸性侵入岩和碳酸盐岩类接触带及接触带附近,赋矿地层为上统空树河组第三段(C2k3),由碎屑岩夹碳酸盐岩透镜体经受各种变质作用而形成。矿区主要发育角岩化、硅化、磁铁矿化、铅锌矿化、碳酸盐化等近矿围岩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在以前人研究工作为基础,结合在矿区工作实践,对矿区矿体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初步研究,研究认为:该矿床是受构造、围岩蚀变、岩浆岩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的接触交代—热液型铁多金属矿床,矿床是一个以磁铁矿为主,富含铅锌矿、铜矿、钨锡矿等有多种有用金属元素和锗、铟等部分稀散元素。主矿体集中,矿床规模达中型,共生为主的铅锌为小型。  相似文献   

10.
图拉达金矿位于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内的达拉松矿田西北角,矿区内矿体受控于 NE 和 NNE 向断 裂,主要赋存于 NNE 向的破碎角砾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金碎裂角砾岩型。 矿体形态多呈脉状、透镜状,产状较稳 定,后期构造对矿体影响较小;矿体内部结构复杂,局部有明显的膨胀收缩、分支或分支复合、波状弯曲现象。 矿体围 岩蚀变为热液蚀变,主要类型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绢英岩化和硅化等。 主岩体与主岩体外围的断裂构造 内蚀变以及 NE 向断裂与近 SN 向断裂的交切部位是寻找碎裂角砾岩型金矿床的重要标志。 通过研究图拉达金矿以 及所在矿田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对于国内地质工作者进一步了解中俄蒙跨境区域成矿规律和在矿区内发现更多 金矿体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闽西南坳陷带是特提斯构造域向环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域转换的典型地区,又是华南地区主要的钨、铜、钼、金、银、铁和稀土成矿带。初步总结了闽西南坳陷带中生代钼矿床的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和成矿时限,阐述了区域地质构造与演化、岩浆作用的期次及岩石系列组合,探讨了钼成矿系列问题以及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闽西南坳陷带钼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165145Ma、135145Ma、135115Ma和115115Ma和115105Ma三个时间段,分别对应的构造环境为挤压、伸展扩张及扩张增强和裂解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成矿作用分别形成于华南和华北地块后碰撞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东南缘俯冲引起弧后多阶段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楸树湾铜钼矿主要赋存于雁岭沟组中,其中以赋存于爆发角砾岩中的不规则透镜状矿体为主,矿化呈脉状、细脉状、网脉状发育,品位低,矿化不稳定,围岩蚀变发育,矿体受构造破坏作用而形态不规则,膨缩、尖灭现象明显;其次为赋存于"格子状"断裂格局中的矽卡岩型矿体,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品位低,矿化较稳定,围岩蚀变发育。此外,矿床中赋存于花岗岩体/脉中的脉状、透镜状矿体及片岩型矿体,规模较小,品位较低,围岩蚀变较发育。根据对矿区构造、矿化富集规律及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床北坡矿段以构造角砾岩型铜/钼矿化,南坡矿段则以变质岩型矿化为主,其中深部具有隐伏斑岩体的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和平县金山堂萤石矿位于湘东—赣南—粤东萤石矿矿集区的中部,通过对矿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在深部控制了萤石矿体的规模、产状、形态和空间位置.萤石矿体呈脉状产于F1断裂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形态、产状受断裂构造所控制,产状与其基本一致.矿脉为复脉型,局部有分支复合现象.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萤石型、萤石型、萤石—石英型,多呈致密块状构造、角砾状、网脉状构造及少量梳状构造.根据矿体产出特点,结合区域类似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充填型脉状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天水市响潭沟金矿位于李子园—太阳寺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共发现金矿带1条,圈定金矿体4个。矿体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矿体产于断层破碎带黄铁矿化构造角砾岩中,呈脉状、似层状产出,为中低温热液构造角砾岩型金矿床。矿床平均厚1.22~3.33 m,品位1.10~64.45 g/t,自然金呈似三角状不规则地分布于黄铁矿的裂隙中,中深部基本未封闭,资源远景有望达到中大型以上,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水地沟金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亚带,属于北秦岭古生代、中生代金、银、铜、铅锌、钼、锑成矿带的中段。在详实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矿床的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矿石结构与构造、金矿化特征、围岩蚀变和成矿阶段等展开研究,分析矿床主控因素和找矿标志,探讨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和矿体严格受朱夏深大断裂和瓦穴子断裂的次级断裂控制,尤其是受北东、近东西向、近南北向的3组断裂构造控制;矿(化)脉形态、产状与其断裂构造的形态、产状相似;水地沟金矿床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中浅成热液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变质火山—沉积地层的秦岭群、二郎坪群和燕山期二郎坪岩体;成矿事件多发生在燕山期。  相似文献   

16.
樊炳良  冯德新  白涛 《现代矿业》2018,34(11):35-40
母拉同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班公湖-怒江蛇绿混杂岩带北东侧边界处,属三江成矿带中北段,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分别从地层、构造、岩浆岩、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等方面总结了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分析了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剖面特征,总结了矿床控矿因素。研究表明:①母拉同铅锌矿床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区内NW向2组次级断裂破碎带的交汇部位为主要的容矿空间;②成矿有利地段具有明显的Ag、As、Cu、Pb、Sb、Sn等元素异常组合,且异常浓集中心较为突出;③成矿物质来源与超基性岩块无明显的成因联系,而与中酸性闪长玢岩脉存在成因关系;④硅化、褐铁矿化为矿区重要的间接找矿标志,地表铅锌矿(化)体露头、褐铁矿带为矿区的直接找矿标志;⑤矿石以侵染状、脉状为主,团块状、角砾状矿石主要分布于破碎带中。上述分析对于进一步在班公湖-怒江蛇绿混杂岩带东段寻找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江边铜矿床是位于羊拉矿区中部的典型铜矿床之一。通过对羊拉矿区江边铜矿床地质特征及不同矿化/矿体特征的分析,表明矿床严格受岩浆岩、地层岩性因素及断裂构造控制,具明显的层控型特征,其中角闪安山岩和闪长玢岩是区内典型的成矿岩性组合,矿质的富集则与角岩化、矽卡岩化蚀变有着密切关系。分析认为区内矿体多赋存于里农组及江边组地层,产状较复杂且厚度变化较大。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找矿前景良好,矿床北延是研究区进一步找矿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18.
佐思孔矿床是云南“山”字型前弧西翼与哀牢山构造带交汇部位的铅锌多金属矿床,由于矿床同时存在多种矿化类型而备受关注,然而针对矿床成矿特征差异性缘由尚未厘定,有关成矿作用的综合研究尚显薄弱,整体成矿模式亟待成立。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化)体赋存于早元古代大红山群基底地层的石英脉及上三叠统地层与下伏大红山群地层不整合面的层间构造裂隙带中;燕山期末—印支期的构造作用是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大红山群作为矿源层,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成矿物质,成矿元素在构造作用的驱使下得以活化、运移,断裂构造为矿质提供了运移通道和赋矿场所。  相似文献   

19.
大石门铅锌矿是安徽省南部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震旦系蓝田组上部的角岩化碳硅质板岩、大理岩化条带灰岩及灰质白云岩地层中,其次赋存于北东向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呈层状、透镜状产出,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构造、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及蓝田组地层控制。矿区围岩蚀变类型主要包括黄铁矿化、硅化、绢英岩化和绿泥石化。本文在分析矿床具体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矿的成因和控矿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在研究区寻找此类矿床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天台山火山盆地位于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接壤部位,处在赣杭铀成矿带中段北缘,已探明 5 个铀矿点以 及 9 个铀矿化点,矿化类型较多,控矿因素复杂,制约了下一步找矿。 结合该盆地地质特征、铀矿化特征调查成果,分 析了铀矿控矿因素,为下一步找矿提供方向。 结果表明:①铀矿化主要受岩层、岩体、断裂、火山机构以及层间破碎带 等控制,下白垩统火山岩、前寒武系变质岩以及花岗闪长岩是主要赋矿岩层;NE 向、近 EW 向断裂是导矿断裂,NE 向 断裂控制了盆地北部铀矿化展布,近 EW 向断裂控制了南部铀矿化;火山机构、层间破碎带是主要控矿构造。 ②盆地 南部沿着 F1 断裂追索寻找铀矿化信息,在天台山火山机构深部寻找隐爆角砾岩型、次火山岩亚型铀矿化。 ③盆地北 部沿着 F4、F5 断裂寻找碳硅泥岩型铀矿化,加强姜家、王石山岗火山机构深部构造特征研究,探索次火山岩亚型、隐爆 角砾岩亚型铀矿化;④加强花岗闪长岩深部侵入形态特征研究,岩体侵入界面与 NE 向断裂交汇部位是寻找花岗岩型 铀矿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