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是济柴研制开发的新型发动机,主要用于采油钻井。该发动机由于设计和实际工况的苛刻性对润滑油提出了特殊要求。通过实验室模拟评定、台架试验确定了双燃料发动机专用油的配方组成,在钻井队的实机对比试验证明,其使用性能满足大功率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用油要求,且具有良好的抗氧性、抗磨性、高温清净分散性及碱保持性能,油耗量低,主要性能优于在用对比油,能显著延长发动机油使用寿命和设备保养周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柴油机改装为双燃料发动机的改装方法及不同机型的改装特点,阐明了使用双燃料发动机对节约柴油、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13日,济南柴油机厂研制的G12V190ZLS-3型双燃料发动机项目在北京通过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钻井用2000型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部分排放指标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填补了国内石油钻机用双燃料发动机的空白,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美国Altronic公司开发的GTI Bi-fuel混合燃料技术通过在发动机空气滤清器和涡轮增压器之间安装混合器,将天然气引入发动机,实现了2种燃料(柴油/天然气)在发动机燃烧室内同时燃烧。塔里木盆地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引进GTI混合燃料技术用于深井石油钻井是降低钻井成本、保护环境的较好方式之一。为此,对国产2种动力机组进行了改造,并试验研究混合燃料系统本身的操作性能,混合燃料运行对机组的影响,考察其是否满足钻井工况的要求适用性。结果表明,只要柴油机组在全柴油状态下能承担钻井作业要求,柴油机组在混合燃料状态下同样能完成。柴油替代率在30%~60%时,各种工况都能达到较好的机组性能和经济效益。GTI技术应用2a时间,已经在21个钻井队使用了天然气935×104 m3,应用井数40口。GTI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安全、可靠,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件简要介绍2000型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技术特点,以及双燃料发动机与普通柴油机的区别,并以配备DJ40钻机动力为例,从经济效益方面对双燃料发动机与普通柴油机进行对比分析,最终为优选双燃料发动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勇 《油气世界》2007,(9):4-7,27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笔者所在公司——深圳市国炬天然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CGJ系列天然气/柴油电控双燃料混燃汽车技术的技术路线、技术特点及其系统组成套件情况:并以深圳市国炬天然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在西安市改装的12辆柴油重卡为天然气(CNG)/柴油电控双燃料混燃汽车运行九个月的实际数据和节油效果为依据.试对天然气/柴油电控双燃料混燃汽车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予以讨论,以便抛砖引玉,引起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6250柴油机改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原理、结构特点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环保部门对燃油汽车限行管理与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天然气汽车、新能源电车成为当今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天然气汽车具有低排放、抑制温室效应和摆脱对石油依赖的三大优点,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和推广。国内大型农用机械发动机功率大,存在高能耗和高排放问题,为进一步响应环保要求,以典型农用机械柴油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改造的供气方式、气源比选、技术方案、经济性等关键技术指标,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为后续农用机械双燃料发动机改造提供技术参考,也为今后船用发动机天然气-柴油双燃料改造和LNG船舶加注打下坚实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ȼ�Ϸ���������ģʽ���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改善汽车能源结构和降低排放量,根据对天然气、石油气、汽油和柴油理化特性的分析,在理论上预测了不同燃料发动机的特性,并结合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气体双燃料发动机的运行模式。结果表明:燃用气体燃料是降低一氧化碳和颗粒物质排放量的有效手段,但并不存在降低NOX排放量的机理;其中,CNG/柴油混用双燃料发动机是最佳的运行模式,其次是汽油/LPG双燃料发动机;另外,并非所有的模式都值得开发,相关研究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由于燃料的改变以及发动机结构、工况、材料的变化,以CNG或LPG为燃料的双燃料汽车不宜使用汽油机油或柴油机油。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进行的行车试验结果表明,我国自主开发的、用国产添加剂调制的10W/30SF/CD级发动机油能够满足双燃料汽车的润滑要求。[编按]  相似文献   

11.
机动船大多数以汽油、柴油为燃料,不仅消耗了大量汽油和柴油,而且发动机废气还加剧了江河湖泊流域的大气污染。因此以天然气替代汽油和柴油,缓解液体燃料的紧张状况,减少环境污染是我国一项长期的能源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为此,提出了天然气—汽油和天然气—柴油双燃料机动船及其船运CNG充气装置等配套技术方案,并对采用该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其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天然气双燃料机动船及船运CNG充气装置在技术上可行;可节约燃料30%~50%,经济性较好;排放废气中有害物质大幅度减少,环保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保证柴油机压缩比、压燃方式和主要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将增压型柴油机改造成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解决了两种燃料系统并存,特别是增压状况下的进气、转换、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增压双燃料发动机在性能、元件国产化、成本及能耗等方面都优于天然气发动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利用油田的天然气资源,并尽量节约柴油,可将柴油机改装成天然气(主要)和柴油(少量)为燃料的双燃料发动机,简称天然气柴油机。本文分别介绍了自然进气四冲程柴油机和四冲程增压柴油机的改装方案。改装成的天然气柴油机,在天然气不能正常供应时,通过一个天然气-柴油自动切换装置,仍可完全用柴油为燃料运行。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海洋石油平台修井机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以燃料缸外直喷技术为核心,利用发动机改造技术、控制系统技术及燃料系统改造技术,将柴油发动机改造为天然气和柴油混合的双燃料发动机。对双燃料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双燃料动力系统运行状况可靠、污染排放量显著降低、经济效益显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研究结果可为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动力设备的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CATERPILAR 3208自然吸气发动机以天然气为燃料并利用柴油喷射引燃方式运行而研制的微处理器控制系统已经成功。这个系统的设计指标是在双燃料运行时,维持较高的峰值压力和较高的压力升高比。系统输入参数有发动机速度、负荷和进气温度。柴油替代量最高大约是85%。装设该系统的发动机通过了性能、过度过程、稳定性等一系列试验并且完成了优化性能的双燃料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由国产YC6108 柴油机改装的柴油- 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对比分析了双燃料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载荷特性和燃烧过程。分析结果表明, 双燃料发动机具有质调节特性, 随着载荷增加, 燃料替代率和替代效率增加, 而过量空气系数和热消耗率减小。双燃料发动机在中大载荷工况时, 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在中低转速大载荷工况时, 具有燃烧前期低而中后期高的放热规律, 而且燃烧过程稳定, 噪声低, 热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过量空气系数对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压缩天然气(CNG)在柴油机上的应用,将涡轮增压柴油机改装为柴油引燃天然气的双燃料发动机,CNG通过天然气喷嘴喷入进气管。试验选取双燃料发动机转速为1400r/min、1600r/min和1800r/min,引燃柴油量控制在每循环最大配有量的20%左右。分析各试验工况下,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对发动机性能与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转速下,随过量空气系数的降低,功率增大,有效燃油消耗率降低,NOx增加,HC和CO排放在λ〉1.6时增加,而在λ〈1.6时减少。  相似文献   

18.
柴油/CNG双燃料汽车发动机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沛 《天然气技术》2009,3(2):60-63
以某柴油/CNG双燃料发动机为对象,研究其特点和工作原理,介绍所进行的发动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在改为柴油/CNG双燃料发动机后,其功率和扭矩虽均有所下降,降幅最高达9%左右,但经济性更好,最多可以节省24%的燃料费用,尾气排放也得以明显改善,烟度大幅下降。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提高柴油/CNG双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从而弥补CNG的不足,使之具有更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  相似文献   

19.
柴油、双燃料及天然气发动机既相似又有区别。相似点是均同属于内燃机,结构基本类似,且在某些情况下,同一台发动机能够按照三种类型发动机操作。不同点是燃料类型、燃烧方法、点火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20.
杨慧青 《石油商技》2006,24(3):38-40
为满足国内市场对柴油轿车发动机油的需求,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开发了长城蓝神柴油轿车发动机油。该产品质量满足德国大众VW505 01规格的要求,取得了德国大众的认可。同时,长城蓝神柴油轿车发动机油作为“柴油出租车行车试验”项目唯一指定试验用油,为行车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