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基于Jampro软件的组织和性能预测,制定N80级ERW套管钢的热处理工艺,并研究其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等温处理后,实验钢获得以多边形铁素体加板条贝氏体为主的复相组织,且其力学性能均满足API5CT标准;随等温处理温度的升高,多边形铁素体含量增加,板条贝氏体含量减少,该组织结构有利于实验钢塑性和韧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GDL-1型钢加热空冷回火后的冲击和拉伸性能的变化及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该钢经920 ℃加热空冷后获得条束状过渡形态的贝氏体加少量岛状贝氏体组织.在300~350 ℃回火强韧性达到峰值,σb=1249 MPa、σ0.2=929 MPa、AKV=130 J,400 ℃回火后的屈强比达到峰值0.83.400~600 ℃回火后,分布于贝氏体铁素体(BF)条束间的亚稳态残留奥氏体开始大量分解形成沿条束界连续分布的碳化物,在BF条内的高密度位错区也诱导析出细小碳化物钉扎位错产生二次硬化,出现不可逆回火脆性,冲击功和断面收缩率降低.由于稀土(RE)原子在原奥氏体晶界偏聚与Si原子产生交互作用抑制沿原奥氏体晶界沉淀出连续分布的碳化物,因此未见沿晶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4.
5.
利用SEM、金相显微镜、冲击试验机研究了淬火+回火、贝氏体等温淬火两种热处理工艺对35CrMo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提高或贝氏体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强度降低、塑韧性增加;回火索氏体组织的冲击断口表现为塑性韧窝状,而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冲击断口的纤维区表现为塑性韧窝状,放射区表现为脆性解理断裂;在等强度、塑韧性条件下,回火索氏体裂纹形成功低于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当裂纹形成后,回火索氏体组织裂纹扩展功高于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  相似文献   

6.
热处理对铍青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了热处理对铍青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成分和材料状态一定时,铍青铜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热处理工艺相应的组织。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热轧超低碳中锰钢80 mm特厚板组织性能的影响。在线淬火态钢板分别进行了回火和离线调质处理两种热处理。结果表明,特厚板经离线调质后厚度方向1/2和1/4位置的显微组织较回火后的显著细化,形成了回火马氏体和逆转变奥氏体。离线调质态特厚板的屈服强度≥700 MPa,屈强比0.83,伸长率≥35%,-60 ℃冲击吸收能量≥125 J,获得了优异的强韧性匹配,而且具有较高的厚度方向组织性能均匀性,综合力学性能满足FH690级别要求  相似文献   

8.
含铝TRIP钢处理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将含铝TRIP钢试样进行780℃、800℃和820℃各两相区温度下等温3min后,在450℃贝氏体区又等温6min的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工艺对该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800℃/450℃等温处理后残余奥氏体体积含量最高达15.1%,并且有最高的拉伸强度995MPa,而经820℃/450℃等温处理后则有最高的延伸率20.0%和最大强塑积19400MPa%。  相似文献   

9.
最大限度提高材料的强韧性是实现航空装备轻量化制造的关键。综述了J.G.Speer等人提出的Q&P热处理工艺,国内外的诸多学者对其开展了深入研究,探索了钢材的成分配比、工艺参数、组织性能、扩散机理和模拟仿真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制造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总体而言,Q&P热处理工艺相较于传统QT热处理工艺,可获得更高的抗拉强度、塑韧性的配比,最后提出了加强高性能Q&P材料开发、基于微量元素扩散的试验研究和Q&P热处理工艺专用设备研制三个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工艺对高强韧耐磨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淬火温度及回火温度对高强韧耐磨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低于930 ℃时,材料的硬度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930 ℃时,硬度降低,在930 ℃出现硬度峰值;冲击韧度随淬火加热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增大.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硬度缓慢降低,而冲击韧度值升高.高强韧耐磨铸钢经930 ℃×2 h淬火(油淬)+240 ℃×2 h回火+240 ℃×2 h回火后,具有较高的强韧性,硬度≥54 HRC,冲击韧度≥43 J/cm~2,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的残留奥氏体,试样冲击断口为准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淬火和回火温度对中碳低合金耐磨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最佳淬火温度为850℃,试验钢经不同温度淬火、低温回火后,钢的硬度变化并不显著,在50~53 HRC之间;经850℃淬火和250℃回火热处理,材料可获得最佳的冲击韧度。用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试验钢回火后的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  相似文献   

12.
高强韧耐磨铸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耐磨铸钢进行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优化,研制了高强韧耐磨铸钢,并研究了能够得到板条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经合理的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硬度和冲击韧度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冲击韧度最高可达28 J/cm2.  相似文献   

13.
陈新文 《铸造技术》2014,(10):2258-2259
以模具钢为研究对象,分析热处理对其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粒度会对模具钢的淬透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晶粒度越低,淬透性越高。随着含碳量的升高,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作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对中碳低合金铸钢强韧性和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淬火和回火温度对中碳低合金耐磨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淬火、低温回火后,钢的硬度没有显著变化,达到48~51HRC.提高淬火温度有利于冲击韧度和耐磨性的提高,经 1100℃淬火 250℃回火热处理,材料可获得最佳的冲击韧度(40J/cm2)及耐磨性.用SEM分析发现,在该低应力磨料磨损工况下,实验钢的磨损形式主要有显微切削和凿坑.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锰含量和奥氏体化温度对中碳低合金耐磨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Mn含量的逐渐升高,实验钢的硬度略有升高,但变化并不显著;冲击韧度先升高后降低,且在Mn含量为1.64%时达到最高值(253J/cm2).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实验钢的硬度和冲击韧度先升高后降低;实验钢经过880℃淬火和250℃回火后可以获得硬度与冲击韧度的最优配合.用SEM衍射分析发现,实验钢断口形貌均为韧窝断裂.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工艺对14Cr1MoR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 14Cr1MoR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钢在 90 0℃~ 930℃淬火后 ,在较宽的回火参数范围内 (P =19.74~ 2 0 4 6 ) ,可以获得良好的强韧化效果和较高的抗回火脆化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适用于该钢板的热处理工艺规范 ,实践证明此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7.
高婕 《铸造技术》2014,(11):2576-2578
以Cr、Mo和V微合金化模具钢为对象,研究了淬火和回火温度对模具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为1 080℃时模具钢具有较好的硬度与冲击韧度。在1 080℃淬火580℃回火条件下,模具钢基体中大量弥散分布的纳米级V(C,N)、Cr23C6和Mo2C析出物,起到了有效的弥散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不同设备研究热处理工艺对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温区二次淬火可使双相钢获得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塑性,而且,随亚温淬火温度升高,双相钢的强度提高,塑性改善。  相似文献   

19.
研究火焰热处理工艺对Q550热轧钢板屈服强度的影响,分析热处理工艺与钢板组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和冷却方式对Q550钢板的力学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火焰热处理工艺为800℃和空气中冷却,钢板的屈服强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热处理钢板具有细小、分布均匀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20.
用SEM、金相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12Cr1 MoV钢在550℃保温不同时间后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随保温时间的延长,12Cr1MoV钢的抗拉强度逐渐升高;屈服强度、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和冲击韧度均先降低后升高,在保温600h时达到最低值,钢材脆性最大,其显微组织由回火马氏体转变为低碳板条束贝氏体.12Cr1MoV的断裂特性由保温前的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而保温600h后又恢复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