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获得的非晶/纳米晶混合结构形态的镍钼合金镀层在氮气保护条件下作热处理实验,研究热处理后合金镀层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非晶/纳米晶的Ni-Mo合金具有较好的析氢催化活性,与镀层中的非晶态含量及镀层的真实接触面积有关.在350℃以下热处理,镀层结构仍具有混晶结构形态,具有良好的析氢催化活性;当温度高于450℃以上时,合金镀层开始以晶态合金出现,析氢催化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3.
分析了阳极炭块氧化掉渣和裂纹掉块的危害 ,并按危害程序予以分类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指出四个主要影响因素 ;原料质量、骨料细度等配料工艺条件、焙烧工艺和电解槽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4.
对轿车地毯在常温下进行拉伸试验,主要从拉伸试样的断裂力学性能、试样应力——应变曲线、试样断裂特征这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了试样形状对轿车地毯拉伸性能的影响,为研究轿车地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组织特征对GH4720Li合金高温拉伸和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B(局部混晶+一次γ′相)的650℃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与组织A(均匀细晶+一次γ′相)相比有所降低;随着混晶程度的提高,组织C(完全混晶+一次γ′相)的抗拉强度迅速下降,但组织C的抗拉强度远高于粗晶组织D(粗晶+无一次γ′相)。不同持久试验条件下,合金的高温变形机制不同:730℃/530MPa条件下,组织A和组织D持久寿命相当,但从组织B和组织C可以看出持久寿命随混晶所占百分比的增加而提高,高温低应力下的变形机制主要为晶界粘滞滑动;680℃/830 MPa条件下主要变形机制是晶内位错滑移,组织A和组织B的持久性能较好,持久寿命随着粗晶所占百分比的增加而降低,同时晶界滑移同样产生一定作用,使得以粗晶为主的混晶组织持久寿命的降幅不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镶铸高速钢—碳钢双金属耐磨材料在不同回火工艺条件下组织、性能的研究,探讨了耐磨镶块的回火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高速钢镶铸试祥在700、800、900℃回火后,其组织分别为T回 网状分布的碳化物、T回 网状分布的碳化物、M 粗片状网状碳化物。随回火温度升高,网状碳化物聚集长大,增加耐磨件的脆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镶铸高速钢-碳钢双金属耐磨材料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的组织性能变化的研究,探讨了镶铸高速钢-碳钢双金属耐磨镶块的回火稳定性。针对在不同工作温度下高速钢镶块碳化物形态变化的情况安排适当的热处理工艺,以达到改善高速钢镶块碳化物形态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升高,网状碳化物聚集长大,增加耐磨件的脆性,在使用过程中,如有冲击载荷的作用,易产生裂纹。采用热处理工艺为870℃退火+1 270℃淬火+560℃回火,满足镶铸件在高温粘着磨损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Ti-6.5Al-3.5Mo-1.5Zr-0.3Si合金细观结构对裂纹扩展特性的影响。发现当△K值小于da/dN-△K曲线上转折点处△K值时,合金出现解理断裂,表明转折点是解理断裂向条纹机制断裂的过渡;大量试验又进而证明,解理断裂与裂尖塑性区大小和裂纹穿过的晶粒或晶域尺寸有关。由此,作者提出了钛合金在裂纹扩展过程中形成解理断裂的一种新的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对pH值的调节,获得了含有锐钛矿-金红石混晶晶粒的二氧化钛溶胶,并由浸渍提拉法常温制备出相应的结晶二氧化钛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研究手段对溶胶和薄膜进行了分析,并对薄膜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较低的pH值条件有利于混晶二氧化钛溶胶的制备;由于混晶薄膜中.两种晶型TiO2的能带发生交迭,致使其光吸收边波长相对单一锐钛矿型TiO2薄膜发生红移,同时"混晶效应"使得该混晶薄膜具有了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718合金因其在高温下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已成为核电、航空等领域的关键材料。核级718合金需满足抗辐照能力强、热中子吸收截面小等特殊要求,因此,合金中Ni、Nb、C 等元素含量一般控制在较低水平,然而对这种低Ni、Nb、C的核级718合金热变形组织性能的研究较少。本工作通过设计不同初轧温度及变形量,研究了不同热轧工艺参数及轧后热处理对核级718合金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轧温度低于1150℃且热变形量低于90%的条件下,组织中出现大量拉长晶,并降低合金的延伸率;当初轧温度达到1150℃或热变形量达到90%时,可以得到均匀的等轴晶组织。轧后板材进行990℃固溶处理后,δ相析出并对晶界产生钉扎作用,形成了混晶显微组织且在标准时效处理后315℃屈服、抗拉强度均值可达到1050MPa和1238MPa,断后伸长率高达26%;当进行1020℃固溶处理后可得长大的等轴晶粒,标准时效处理后315℃屈服、抗拉强度均值可达到985MPa和1175MPa,断后伸长率高达29%,显示出良好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11.
TiAlN涂层高速钢刀具的制备及钻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综合采用了电子枪等离子增强、非平衡磁控溅射和多弧离子镀3种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在高速钢麻花钻上沉积TiAlN单层涂层。对涂层的硬度、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微观形貌进行了测试及分析,并将TiAlN涂层高速钢麻花钻对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干态钻削试验。结果表明,在高速钢麻花钻基体上所制备的TiAlN涂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以使高速钢麻花钻的使用寿命提高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采用提拉法生长了Nd:GGG晶体,晶体切割后经过端面抛光,测试了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晶体的最强的荧光发射峰位于9430cm^-1.是Nd^3+ 4F3/24111/2谱项导数的荧光发射。吸收光谱测试结果发现Nd:GGG晶体的最强吸收峰位于808nm.所以该晶体适合于LD泵浦.并且吸收峰强度随掺杂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we compare the wear behaviour of a vacuum-heat-treated ESR AISI M2 high-speed steel and the same steel that was vacuum heat treated in conjunction with a deep-cryogenic treatment at -196 ~C. Four different tempering temperatures for the specimens austenized at the same austenitizing temperature were carefully selected to obtain various in-advance-determined combinations of the microstructures, the fracture toughness, Kic and the Rockwell-C hardness. Each of the eight specimens was therefore characterised by these microstructures and resulting material properties.The wear study was performed using a reciprocating sliding device under well-controlled contact conditions. Relatively high loads were used to provide enough wear for a comparison of the selected samples. A much harder and dissimilar model counter-material, i.e. silicon nitride ceramic, was used in order to avoid excessive wear of the counter samples and adhesion,which could occur in contacts with similar materials (metals/steels) under such high loads and in non-lubricated conditions.The wear behaviours were then compared and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se microstructures and the related properti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wear resistance obtained in our investigation were as high as an order of magnitude. However, the beneficial effects are not a direct result of the type of the treatment, but relate to a proper combination of the resulting fracture toughness and the hardness. The more uniform and moderate values, which, however, tend to be obtained with a deep-cryogenic treatment, are beneficial to the high wear resistance of the selected high-speed steel.  相似文献   

14.
基于胀弯成形的高强度钢板回弹特性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度钢板是汽车车身结构件广泛应用的材料之一,对比普通碳钢,高强度钢板具有较高的强度、较高的屈强比、较低的延伸率等,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开裂、起皱和回弹等缺陷,特别是回弹问题严重影响了零件的尺寸精度。文章以胀弯成形为基础,通过MTS试验机进行成形实验,研究了低合金高强钢B410LA、双相钢DP500在不同冲压参数、模具几何参数等条件下成形后的回弹影响规律,并通过显著性分析得出,胀弯角度对侧壁卷曲的影响不显著,拉延筋凸筋的位置对冲压回弹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氩弧为熔敷热源,在熔敷层中添加Ni基和Fe基自熔合金粉末,利用金相显微镜、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等仪器设备研究熔敷层的微观组织、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混合合金粉末中当Ni60和Fe60配比为6∶4时,熔覆层的硬度提升明显,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空心阴极和多弧离子镀方法在高速钢基体材料上制备了TiN涂层,研究评价了其摩擦磨损性能,并与刀具切削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TiN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优于基体材料。从摩擦磨损机制上探讨了经TiN涂层的高速钢刀具比非涂层的刀具使用寿命明显延长,加工质量明显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徐亚萌  周海  张杰群  李永康  沈军州 《表面技术》2021,50(4):244-252, 284
目的 分析单晶氧化镓在纳米尺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为金刚石磨料对氧化镓晶体的精密研磨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G200纳米压痕仪上,使用Cube Corner金刚石压头,对单晶氧化镓的(010)和(100)晶面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试验后的形貌并测量尺寸.结果 在金刚石以不同速度摩擦单晶氧化镓时,(010)和(100)晶面的划痕宽度与摩擦速度的拟合直线的斜率分别4.05769和7.63462,深度与摩擦速度拟合直线的斜率分别为0.82073和0.79862.以不同载荷摩擦氧化镓时,(010)和(100)晶面的划痕宽度与载荷的拟合直线的斜率分别为47.625和46.750,深度与载荷拟合直线的斜率分别为23.764和31.9546.在多次重复摩擦磨损试验中,摩擦次数从1次增加到10次,划痕的深度从571.22 nm增加到2964.81 nm,划痕宽度从889.34 nm增加到7360 nm.结论 在干摩擦状态下,金刚石压头的摩擦速度对氧化镓的摩擦系数、磨损影响不大.在低载荷下,氧化镓的磨损以塑性变形引起的材料去除为主,在载荷增大到一定值时,磨损转变为脆性材料去除的形式,出现裂纹、剥落和碎屑等,磨损增大.氧化镓(100)晶面由于硬度低、易解理,比(010)晶面更容易磨损.  相似文献   

18.
刘保国  林玥  张世宏 《表面技术》2016,45(6):119-124
目的 探究湿度和加载载荷对氮化高速钢基体上沉积掺钨类金刚石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氮化处理后的高速钢基体上制备了掺钨类金刚石(W-DLC)薄膜.利用纳米压痕仪和划痕实验检测了薄膜的硬度和结合力,通过摩擦磨损实验检测了不同湿度(30%和60%)和不同载荷(10、20、30、40 N)条件下薄膜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磨损后的形貌与成分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利用拉曼光谱对磨屑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湿度为30%和60%的条件下,薄膜的摩擦系数均随着摩擦载荷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且在载荷为30N取得最小值;磨损率均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增加,且湿度为60%条件下薄膜的磨损率大于湿度为30%条件下的磨损率.磨屑产物的拉曼光谱结果显示,摩擦过程导致薄膜发生石墨化转变,而载荷和湿度对磨屑结构的影响不大.结论 高速钢基体进行离子氮化后,可以明显提高掺钨类金刚石薄膜的硬度和结合力.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单晶锗的硬脆力学特征,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剂量的离子注入对单晶锗表面的改性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锗基体造成了非晶相损伤,纳米压痕过程表现为晶格演化。纳米压痕结果揭示了非晶相的存在能够降低单晶锗的硬度和脆性,提高塑性。此外,锗基体的非晶相损伤程度和硬度与离子剂量有关。随着剂量的增加,非晶损伤程度加深,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材料和热处理的角度出发,阐明高风压潜孔钎头制造过程中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讨论了材质、热处理工艺方法对钎头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性能的方法及措施,在钎头材料的基础上实施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以保证其组织结构,最终达到满足钎头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