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邵世强  李晓东 《玻璃》2015,(11):32-35
在采用磁控溅射制备AZO薄膜的过程中,AZO薄膜的光电性能取决于镀膜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包括:溅射气压、沉积温度、溅射功率、靶基距等。本文主要研究在固定其它工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玻璃基板沉积温度在200℃、250℃、300℃、350℃、400℃、450℃、500℃的情况下分别制备AZO薄膜,通过分析研究玻璃基板沉积温度变化对制备AZO薄膜光电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筛选出制备高质量AZO膜的最佳沉积温度。  相似文献   

2.
余刚  王慧  刘静 《玻璃》2007,34(3):6-8
研究了射频磁控溅射制备ITO薄膜,利用四探针方法、分光光度计测试薄膜面电阻及红外-可见光光谱,利用光谱特征研究了不同工艺对薄膜面电阻、载流子浓度、折射率等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温度的升高ITO薄膜面电阻减小,载流子浓度增加,折射率减小,透过率增加;随氧分压的增加面电阻增大,载流子浓度减小.  相似文献   

3.
在ITO玻璃衬底上制备锆钛酸铅铁电薄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射频反应性溅射沉积技术在掺的Sn的In2O3导电透明膜衬底上制备了钙钛矿型Pb(Zr,Ti)O3(PZT)铁电薄膜。研究了沉积参量与热处理工艺对铁电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等技术,分析了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表面元素化学状态。测量了不同处理条件下薄膜的铁电性能。结果表明:在掺Sn的In2O3导电透明膜衬底上可以得到表面无裂纹,化学计量比符合要求的PZ  相似文献   

4.
ITO是锡掺杂氧化铟薄膜的简称,属于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常规沉积方法制备的ITO薄膜通常为非晶态或体心立方晶系晶体,为n型半导体材料,其载流子为自由电子,主要来源于沉积过程中薄膜化学计量比偏离或阳离子掺杂形成的施主杂质。ITO薄膜是当前研究和使用最为广泛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材料,由于具有低电阻率、高可见光透过率、高红外反射率等独特物理特性而被大量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气体传感器、飞机风挡玻璃除霜器等领域。此外,ITO薄膜对微波还具有高达85%的衰减作用,因而在电磁屏蔽等军用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过去几十年里,针对ITO薄膜的研究工作主要聚焦于薄膜的光电性能上。当前,伴随着ITO薄膜的应用范围在航空航天和军用武器装备等领域的拓展,ITO薄膜在恶劣力学环境中的使用日渐增多。因此,除光电性能外,ITO薄膜的力学性能也开始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薄膜器件在各类恶劣使用环境中的稳定性及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使得对ITO薄膜力学性能的深入研究分析有了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ITO薄膜在微结构特性、能带结构、光电性能及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略探讨了ITO薄膜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ITO膜应用于建筑玻璃中的低辐射玻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绍群 《玻璃》1991,(6):32-36
镀膜玻璃根据其特性可分两大类.即遮阳膜和低辐射膜(又称隔热膜).本文主要阐述低辐射膜系中Indium Tin Oxide(缩写为ITO)膜,应用于建筑玻璃的特点、功能、效果、制备方法和有关主要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以10%SnO2和90%In2O3(以质量计)烧结成的ITO氧化物陶瓷为靶材,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基片成功地制备出光电性能优异的ITO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基片温度和氧分压溅射工艺参数对ITO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氧化铟锡陶瓷靶射频磁控溅射制备的ITO薄膜沿(222)晶面生长,薄膜紫外透射光谱的吸收截止边带随着衬底温度和氧分压的升高向短波长方向漂移。  相似文献   

7.
热处理对ITO薄膜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平  刘洪珠 《中国玻璃》1998,23(5):11-14
用热喷涂法制备了ITO透时导电膜玻璃,测定了热处理样品与未进行热处理样品的电阻以及耐酸、耐碱性能。通过两者的对比,发现经过热处理的样品不仅电阻降低,而且其化学稳定性也大幅度增强。这一现象可以用热处理能够消除相互间存在的应力来解释。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柔性ITO导电薄膜蚀刻痕消除工艺,分析薄膜膜系结构设计和主要影响其蚀刻痕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研究了PTC BaTiO_3陶瓷薄膜的制备工艺过程,讨论了PTC薄膜材料的优越性,并对其发展远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NdFeB薄膜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单晶硅为基体材料,在不同的溅射功率、溅射气压、溅射时间等条件下制备薄膜.之后对薄膜进行了SEM、AFM、XRD分析结果表明,NdFeB薄膜沉积速率、表面形貌及相结构与溅射功率、溅射气压、溅射时间密切相关.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优化的NdFeB薄膜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1.
松香是一类产量丰富、价格低廉的可再生林产资源,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农业、橡胶、油墨、涂料等领域。松香的三环二萜结构具有超强的疏水性,通过催化异构、Diels-Alder加成等手段引入亲水基团可制备高附加值、易生物降解的绿色表面活性剂。本文从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4个大类对松香基表面活性剂应用的文献及专利进行综述,重点分析了羧酸盐、磺酸盐、硫酸盐和磷酸盐4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季铵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多元醇型和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甜菜碱型和氧化胺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剖析松香基表面活性剂产业化开发的新技术及新产品概况,提出松香基表面活性剂替代传统表面活性剂的潜在应用领域。同时,对松香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发展与产业化发展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武斌  张香平  许亚晶  黄莺 《化工进展》2014,33(7):1659-1670,1676
生物甲烷系统是实现生物质资源化高效转化利用和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符合我国国家战略的重大需求,但目前对该系统中的能量物质转化效率、经济环境性等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为了深入认识生物甲烷系统的物质能量转化和利用情况,实现生烷甲烷体系结构的最优,本文从系统工程的思路出发,对影响整个生物甲烷系统的关键单元和子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包括原料收集、发酵、甲烷提纯等过程,并结合实例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对生物甲烷系统中各单元的技术、经济、环境的影响评价和系统网络结构多目标优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论述,提出了生物甲烷系统研究所面临的技术瓶颈和挑战。指出针对资源的特殊性,需要建立综合考虑过程模拟、能效分析、全生命周期及经济评价的系统集成方法,对生物甲烷反应、产物分离、储运、输送等各个环节的物质转化、能量利用效率及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发现影响其可持续性能的瓶颈;进一步考虑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指标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优化策略,实现生物甲烷系统物质能量利用效率的最优化和能源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4.
以中低温煤焦油轻油和重油为实验原料,采用常压蒸馏获得170~200℃、200~240℃、240~270℃、270~300℃、300~320℃、320~340℃、340~360℃和360~390℃煤焦油馏分油;利用配有油品加氧制冷进样系统的ICP-OES测定了21种微量元素在馏分油中的含量,考察了不同馏分油中元素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在原煤焦油中,未发现Ag、Mg、Mo、Na、Ni、Fe、Mn、Cr及Ti元素,含量较高的元素有Sn、P、Al、Pb、Si,其中Sn元素在轻油和重油中的含量分别为11.78μg/g和14.04μg/g;在所有馏分油中,未发现Al、Mo、Fe、Mn、Cr及Ti元素,含量比较高的元素有Si、Sn、Na、Zn、Pb,特别是Si、Na、Sn、Zn、Ni、Pb及B元素可以有效富集于馏分油中。可能的原因是Ca、Fe、Mg、Al等金属以不同的盐类形态存在,在煤焦油脱水及<170℃蒸馏过程中,这些金属盐类会被部分带出,导致其在馏分油中的含量未富集或未检出;通过关联金属元素在馏分油中的分布与其组成的关系,馏分油中元素的分布可能与酚类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蒸馏温度等相关。酚类化合物及杂环化合物可能与Ag、B、Cu、Mo、Sn、Na、Zn、Ca、Pb等金属形成络合物或卟啉配合物,蒸馏温度一方面可以破坏Sn、Cd、Pb、Zn、Cu、Ca、Pb等元素在馏分油中的结合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这些元素与馏分油中的含氧、含氮等化合物更好地发生化合反应,进而影响金属元素在馏分油中的含量分布。  相似文献   

15.
首先分别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我国化工制造模式变革、实现“碳中和”、实现农业工业化的角度,阐述了绿色生物制造的涵义与意义;其次,对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现状、战略需求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在生物发酵、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能等领域形成了一定基础,但是核心层仍然存在短板,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瞻技术储备不足、核心装备研发落后、市场化程度低、竞争力不足;最后,文章对未来生物制造发展的重点方向与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具体包括推进原料体系多元化战略、建立先进生物制造技术体系。文章指出加快从基因组到工业合成技术、装备突破,支撑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等重大产品的绿色生产,以生物制造推动“农业工业化、工业绿色化、产业国际化”,对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财富绿色增长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Major quality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dried food products are the color, visual appeal, shape of product, flavor, microbial load, retention of nutrients, porosity bulk density, texture, rehydration properties, water activity and chemical stability, preservatives, and freedom from pests, insects and other contaminants, as well as freedom from taints and off-odors. These parameters need to comply with the specifications of customers and regulations of different importing countries and often can adversely affect the acceptability of dried products. Therefore, quality of dried food products depends on many factors, such as raw materials, processing environment, packaging, microbial stability, use of additives, and temperature of storage. This review highlights selected quality attributes of dried food products and discusses ways of optimizing them.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高效利用在能源替代与补充、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生物油是生物质通过热裂解技术获得的液体产物,具有能量密度较高、环境友好、可再生及可直接输送等优点,可替代传统化石燃料推广使用,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生物质热解制油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新世纪可持续能源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总结了近年来生物质热解制油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热解反应器、催化热解技术与生物油的提质利用方面的研究,介绍了碱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3种生物质热解催化剂,以及乳化、催化加氢、催化裂解、催化酯化和重整制氢5种生物质提质方法,最后对生物质热解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水质对镜铁矿和绿泥石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Zeta电位测量、玻尔兹曼理论分析、溶液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别在去离子水和自来水浮选环境中,研究了十二胺(DDA)体系中镜铁矿和绿泥石的浮选行为及Ca2+, Mg2+对镜铁矿和绿泥石浮选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自来水对镜铁矿和绿泥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去离子水浮选环境相比,镜铁矿和绿泥石的回收率分别下降了8.01和8.99个百分点;模拟自来水环境中,Ca2+, Mg2+使镜铁矿回收率分别下降11.91和18.88个百分点,绿泥石回收率分别降低7.44和15.45个百分点。自来水浮选环境中镜铁矿和绿泥石可浮性降低主要由于自来水中Ca2+, Mg2+的抑制作用。Ca2+, Mg2+对镜铁矿的抑制作用比绿泥石强,且Mg2+的抑制效果比Ca2+明显。机理检测结果表明,Ca2+, Mg2+吸附使镜铁矿和绿泥石表面电位升高,减弱了DDA与矿物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促使镜铁矿和绿泥石接触角减小亲水性增大、界面层内RNH3+浓度降低,使DDA与镜铁矿和绿泥石的吸附间距增大,且DDA分子分布松散度增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镜铁矿和绿泥石的上浮。  相似文献   

19.
木质纤维生物质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主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半纤维素含量仅次于纤维素,是一种丰富、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其可水解制备重要化学品以及改性制备多功能材料。本文综述了生物质半纤维素分子模拟应用研究进展,从半纤维素大分子形态及其与纤维素结合方式的分子模拟研究和半纤维素制备化学品及材料的分子模拟研究2个方面进行阐述,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半纤维素在细胞壁中与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相互作用及其本身的大分子形态对木质纤维生物质三大素的提取利用具有显著影响。分子模拟有利于理解过程机理,对反应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最后对分子模拟在半纤维素研究的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指出目前半纤维素分子模拟的空白领域,主要包括半纤维素液化生产生物油、木糖异构化生产木酮糖、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之间的结合方式以及其他的半纤维素基材料等,这些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废旧高温合金硫酸浸出残渣选择HCl-FeCl3-H2O2体系氧化浸出、浸出后加入NaOH调节溶液pH值,使钨、钼、铼与铌、钽等分离,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HCl用量、FeCl3用量、H2O2用量对钨、钼、铼浸出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充分浸出渣中钨、钼、铼3种金属,添加FeCl3可提高钼在盐酸溶液中的浸出率. 在浸出温度70℃、浸出时间5 h、FeCl3用量100 g/L、H2O2用量10 mL/g及HCl初始用量10 mL/g的条件下,钨、钼、铼浸出率分别大于97%, 86%, 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