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纳滤膜及其表面活性剂分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制备了不同规格的CA-CTA混合纤维素纳滤膜,在1.0MPa下,对1000mg/LNaCl截留率达50%~80%,透水率20~60L/m2·h.对100mg/LMgSO4截留率达90%~98%,透水率20~60L/m2·h.对1000mg/L葡萄糖截留率达90%~95%,透水率20~60L/m2·h.并用该膜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分离特性进行了初探.CA-CTA混合纤维素钠滤膜适用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离,其截留率达96%~98%,透水率20~40L/m2·h.  相似文献   

2.
渗透汽化分离有机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的方法制备了几种分离有机物的膜,如CA/PAN、PVA/PAN的复合膜,以及含金属离子载体的PVA膜,这些膜是复合膜或非对称膜.测量了膜材料(CA和PVA—Me^n )的吸附特性并评价了其性能.结果表明,CA和CTA膜以及几种复合膜适于分离MTBE/MeOH,修正的溶解-扩散模型可成功地估算MTBE/MeOH透过CA膜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从初步吸附试验看,含金属离子载体的PVA膜对分离苯/环乙烷体系可能是一好的候选膜.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有机物分子量、共离子、离子浓度、pH值、道南离子效应等物料因素对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纳滤膜的分离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高纯氧化铝膜管为基体,以金属锌粉为原料,在高温下,用热CVD法在基体表面沉积形成了良好抑茵性能的氧化锌膜.反应温度和时间会影响表面氧化锌晶粒的生长,在1000℃的合适CVD温度下,反应时间为5min时,在氧化铝多孔膜管的内表面形成了一层膜厚约20~30μm的氧化锌膜层,氧化锌晶粒沿着与基体表面垂直的方向规则地生长.实验发现负载氧化锌膜的高纯氧化铝膜管有良好的抑制细菌繁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超支化聚合物在分离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支化聚合物由于具有特殊的高度支化的三维结构和大量末端官能团,而成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超支化聚合物已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纳米金属粒子制备,涂料、共混改性、药物缓释、聚电解质、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其中,超支化聚合物在分离膜方面的应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和兴趣。主要介绍了超支化聚合物在超滤膜改性、纳滤膜制备以及气体分离膜和离子交换膜等分离膜中的实际应用状况,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膜结晶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种新的分离技术——膜结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膜结晶技术的产生、原理和优点,以及膜结晶的过程及膜结晶器的类型.概述了膜结晶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状况,重点介绍了膜结晶在盐溶液结晶和生物高分子溶液结晶两个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并对膜结晶技术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中空纤维超滤膜处理油田含油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不同材料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对油田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料液循环速度、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和料液浓缩倍数对膜透过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清洗方法对膜透过性能的恢复效果。在原液含油量为100mg/L以上,进口压力为0.16MPa,出口压力为0.08MPa时,膜的透水通量可达15ml·cm^-2·h^-1以上,透过液含油量小于10mg/L。不同的膜材料应用不同的清洗方法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谢景源  杜启云王薇 《功能材料》2007,38(A07):2766-2769
纳滤膜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重要的液体分离膜品种。综述了有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和最近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复合纳滤膜的后处理方法,对纳滤膜今后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新型的恒通量的微滤膜-ISOFLUX^R膜,该种膜的膜通量衰减比通常的微滤膜要小得多,对ISOFLUX^R膜的原理和数学模型进行了推导,并给出了对牛奶进行冷杀菌过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椰壳制备液体分离用炭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海南椰壳为原料,经一次炭化、成型、再炭化,制得炭膜。研究了原料椰壳的热解特征,考察了炭膜制备工艺条件对炭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对炭膜用于细菌分离的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椰壳热解在450℃左右已趋于完全,进一步提高温度有助于炭化物孔结构的改善。炭膜的分离性能与成型压力、粘结剂含量等工艺条件有关。所制炭膜的最大孔径范围为:0.5μm~1.0μm,分离过程属微滤。通过对水中细菌(0.5×1.5μm~1.8μm)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炭膜可有效截留细菌,且炭膜本身容易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近年来热致相分离(TIPS)法聚合物多孔膜研究的新进展.从热力学角度总结了TIPS的成膜机理,相图是理解TIPS机理的重要工具;液滴生长和晶粒生长是研究制膜体系TIPS动力学的两个方面.膜形貌由热力学、动力学共同控制,聚合物分子量、稀释剂种类、溶液固含量、冷却速率、成核剂是控制膜结构的五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淬冷速率对聚氨酯多孔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技术制备了聚氨酯(PU)多孔膜,研究了成膜平台温度对多孔膜表面形态,孔度大小,孔隙率和透湿率的影响,在不同成膜温度下制备的PU多孔膜的共同特征是底面(与成膜平台的接触面)光滑平整,孔洞的尺度小于相应的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断面结构显示,PU多孔膜的内部疏松而多孔,孔之间相互连通,且存在较为规则的梯形条纹状(Ladder-like)结构,以寻热性较差的玻璃代替不锈钢成膜平台,在相同的条件下所得多孔膜的孔度,了忆隙率和透湿率明显增大,通过控制成膜温度,成膜平台材质等制备条件,可对PU多孔膜的形态结构,孔度大小,孔隙率和透湿率等性能进行剪裁。  相似文献   

13.
纳米TiO2复合分离膜集过滤、光催化降解、自清洁、防垢、提高膜通量等功能于一体,能有效解决传统膜分离系统存在的膜污染和膜通量衰减的问题,对发展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开发纳米光催化新材料,以及在节水减排和中水回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TiO2复合分离膜涉及TiO2纳米晶的合成和固载化工艺、多孔陶瓷载体的选择、烧结工艺及复合膜的稳定性。本文对目前国内外使用的TiO2复合分离膜的各种制备工艺和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陶瓷膜用于气固分离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陶瓷膜除尘分离的原理和应用技术的现状,并展望其应用和发展前景.陶瓷膜高温气体净化器和收尘、除尘技术及设备前途广阔,特别是在国内,是值得大力发展的一种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导电聚合物复合透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独特的电化学性质,是一类新型的分离膜,已在膜分离技术、分子水平上的识别与控制等领域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导电透膜的合成制备方法、形态结构和分离机理,并对导电聚合物复合透膜的性能与结构研究进展以及在液体分离、气体分离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聚醚酰亚胺基炭分子筛膜的形成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商用聚醚酰亚胺(PEI)作为前驱体,采用经过ZrO2-Al2O3复合溶胶修饰的陶瓷氧化铝为支撑体,浸渍涂膜制备聚合物膜,在空气中预氧化处理后,经500~800℃不同的炭化温度下制备出气体分离炭分子筛膜。为了考察炭化温度对炭膜结构和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TG)、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气体渗透等测试手段,对热解过程聚合物膜热稳定性、炭微晶结构及石墨化进程、微观形貌和气体分离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炭化温度对所形成炭膜表现出不同物理和化学结构、炭结构和孔结构,最终影响炭分子筛膜的气体渗透性和分离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膜微孔形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提出将微孔形成的机制归结为充填机理、形变机理、相变机理和组装方法等基本要素,评述了近年来的重要研究进展.对新出现的微孔膜制作方法,如CO2超监界致孔法、高湿度气氛下制作蜂窝状微孔结构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热致相分离法也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S S Kulkarni  M G Kulkarni  S Nene 《Sadhana》1993,18(1):105-124
Recent advances and aven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ree specific fields of 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reviewed. The potential of membrane processes for gas separation has been considerably improv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s combining high permeability and selectivity. While working correlations between polymer structure and permeation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evolved, there is need to further develop our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is relationship. The second field reviewed is that of improving the sepa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rous membrane filtration (ultra-/microfiltration). Recent promising approaches include the fabrication of membranes with uniform porosities, new module configurations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feed chemistries. The third area highlighted is that of hybrid membrane processes. These are considered both as integrated processes in which the membrane process operates in conjunction with another unit operation or as a coupled transport process in which the basic functioning of the membrane is intimately coupled with another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 in single unit operation. The scope for basic research in these fields is indicated.  相似文献   

19.
纳滤膜的分离机理及其在食品和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6,自引:7,他引:39  
综述了纳滤膜的分离机理及其在食品和医药行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用于表征纳滤膜分离机理的模型包括非平衡热力学模型、电荷模型(空间电荷模型和固定电荷模型)和细孔模型,以及近年才提出的表龟排斥和立体位阻模型等,介绍了纳滤膜在食品和医药行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包括低聚糖分离和精制、果汁的高浓度浓缩、多肽和氨基酸的分离、抗生素的浓缩与纯化、牛奶及乳清蛋白的浓缩、农产品的综合利用以及纳滤膜生化反应器的开发率。  相似文献   

20.
对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的相分离法进行了评述.简介了课题组几种基于相分离制备聚合物微孔材料的新探索,包括热致相分离,冷冻诱导相分离,聚合致相分离,基板诱导共混聚合物的有规相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