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参数计算和调试过程比较复杂。本文运用MATLAB软件Powersystem模块建立了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首先设计满足性能指标要求的双闭环系统,实现正组仿真模型的最优控制方案,然后设计反组的控制方案,最后选用逻辑控制器组成逻辑无环流直流调速系统。  相似文献   

2.
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对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将之应用于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中,并给出了最优的速度环动态设计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所得到的调速系统获得了良好的控制性能,对参数和扰动也不敏感,文中结合直流提升机调速系统的实际应用,给出了系统响应波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设计方法为基础,通过MATLAB仿真工具对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速度环进行动态设计.文中通过选择最优的加权矩阵,使设计得到的调速系统获得了良好的控制性能,并结合煤矿直流提升机系统的实际应用,给出了系统响应波形.  相似文献   

4.
针对常规直流电动机晶闸管控制系统的电力危害,结合SG3524脉宽调制的理论,设计了一种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通过对具体工程中电动机控制系统参数的理论推导,设计出硬件电路,并得到了系统结构图。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与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基于参数辨识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及其在鱿钓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洪亮 《仪器仪表学报》2004,25(Z3):661-662
针对鱿钓机的调速系统特点,提出了采用电枢电压、电枢电流的组合反馈来实现直流电动机调速的解决方案,利用最小二乘算法来对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设计.在满足调速系统性能的前提下,具有控制系统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文中对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各个环节的实现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控制精度,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在确定因素后,进行了正交试验整定PID控制参数,利用Matlab软件对试验参数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得出最优PID参数.此方法避免了大量复杂的确定PID参数组合试验,效率较高.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正交试验法对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进行PID参数整定,可大大减少响应时间,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且试验次数较少.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设计的提升机直流调速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对设计的直流调速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仿真方式是基于SIMULINK中动态结构框图的仿真,仿真步骤是按照控制系统先内环后外环的原则,首先对电流内环进行仿真,并根据一定的近似条件,将电流内环从双闭环中独立出来,然后配置数据进行仿真,从仿真结果中观察提升机控制系统的跟随性。对双闭环直流调速模型的仿真是在电流内环的基础上进行的,用来观察提升机直流传动系统的起动过程中检验提升机系统的整体性能指标,包括动态性能指标和抗扰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黄良兵  陈富 《机电工程》2011,28(6):762-765
模拟直流调整系统具有线路复杂、通用性差、易受器件性能及环境温度影响等缺点.为克服以上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控制器(DSC)的数字直流调速系统.系统采用了Microchip 公司的电机控制DSC芯片dsPIC30F4011为控制核心,采用了电流内环、速度外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环路的数字PI校正及脉宽调制(PWM)控...  相似文献   

9.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内容,只有深刻理解双闭环直流调速的原理,才能更好地掌握交流调速原理。首先介绍了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及结构,然后通过实例对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设计、建模、仿真和分析,其中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均采用带有限幅作用的PI调节器,最后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所设计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合理和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在启动时经历了电流上升、恒流升速、转速调节三个阶段,与理论分析一致;改变转速和电流调节器的参数设置,结合仿真波形可以得到更合理的参数组合,为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系统具有一定的抗负载扰动的能力,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所设计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能实现无静差调速。  相似文献   

10.
双闭环直流调速控制系统有较好性能,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选定电动机后,其参数是不可变的,只能通过改变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内环电流调节器和外环的转速调节器的参数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分别按二阶最佳和三阶最佳设计方案,采用PI控制算法,对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进行设计,对所建立的模型在Matlab6.5的环境下进行仿真,试验证明此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