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曝气、沉淀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设计方法和问题讨论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讨论了曝气、沉淀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的概念,并且根据这一概念提出了通用的设计方法和特殊的修正公式。在此基础上对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SBR工艺和交替式氧化沟等工艺的经济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氧化沟中的曝气设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氧化沟曝气设备是随着氧化沟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常见的氧化沟曝气设备种类有机械曝气机、射流曝气机、导管式曝气机和混合曝气机。本文总结了应用于氧化沟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曝气设备的发展历史,并对各种曝气设备的特性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国内外目前运用较多和正在开发、研究的城市污水一级、二级、三级处理工艺流程 ,讨论了这些工艺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介绍了一些适用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新工艺。指出 ,在我国 ,一级污水处理工艺以混凝沉淀强化法的应用较多。二级污水处理中 ,鼓风曝气的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沟工艺适用于日处理能力大于 2 0万t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日处理能力在 5万~ 2 0万t的污水处理厂可以采用鼓风曝气的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工艺及SBR工艺 ,日处理能力在 1万~ 5万t的污水处理厂总体上以活性污泥法为主。常规处理工艺比较适用于三级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应用在氧化沟工艺中的增氧导流装置。试验证明,该装置具有增强曝气设备对水体中的充氧能力,调整水体底边流速,防止活性污泥沉降。试验还表明,随着该装置浸没深度、安装角度及其与曝气装置的安装距离等参数的调整,水中溶解氧浓度和水流速度也相应发生变化。因此该装置可通过调整,来适应不同污水水量和水质条件,以使氧化沟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5.
基于活性污泥微孔曝气池内氧气供需平衡理念,将曝气盘分三段按59%、31%、10%比例递减式布置,基于CFD-PBM气液两相流模型,考察了氧化沟内流速、气含率、气泡大小分布等流体力学行为。结果显示,PBM模型得到的曝气区气含率、气泡分布沿水流方向递减,减小了曝气设备能耗,优化了微曝氧化沟的供氧效率。在高度为4m的上部区域,曝气区末端的流速要小于0.12m/s,考虑到末端旋流作用及曝气器垂直流的影响,流速可以满足污泥不沉积。  相似文献   

6.
水下推动器单独运行时一体化氧化沟流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下推动器单独运行时一体化氧化沟主沟流速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 :水下推动器单独运行时一体化氧化沟中的流速分布与曝气转刷单独运行时沟中的流速分布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水下推动器设置在曝气转刷上游可以解决曝气转刷底部流速低、易引起污泥沉积的问题 ;增设水下推动器可以使一体化氧化沟的运行方式更加灵活 ;同时 ,可为氧化沟沟深增加所引起的氧化沟底部混合推动不足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曝气设备是氧化沟处理工艺中最关键的设备 ,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氧化沟工艺的处理效果和运转费用。详细介绍了ZFP 1380型曝气转盘的参数与性能 ,并对曝气转盘的主要指标———充氧能力和动力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了详尽的讨论 ,指明了该型转盘在氧化沟处理工艺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美国堪萨斯州康科迪活性污泥处理厂,能力为5000米~3。在它刚投入运行时,就碰到问题。由于大量的奶品废水意外地排入污水厂中,使头两个月的BOD负荷超过设计负荷的38%,原设计进水BOD浓度为250毫克/升,而实际浓度为500毫克/升。尽管,该厂处于超负荷的状态下运行,但是,BOD的去除率一直保持在99%,出水中氨的含量始终为零。这是由于该厂的多级反应曝气池提供大量的氧之故。该厂曝气池为PFT(多槽氧化沟)装置,并且按“改进型”延时曝气的方式运行。这种“改进型”延时曝气方式表明,不  相似文献   

9.
赵镧良 《中华建设》2013,(6):176-177
A2/O微曝氧化沟工艺是在对氧化沟对应的曝气方式予以改变的基础上产生的。将微孔曝气作为一个新技术引入进来,改进布置曝气头的具体方式,增大转移的总氧量,将氧利用率予以了有效的提升,降低了耗用的能源。具体到推流氧化沟的方式上,因为使用的潜水推进器,在叶轮  相似文献   

10.
为对氧化沟曝气设备的运行进行优化控制,确定最佳运行工况,为氧化沟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以某水质净化厂的Carrousel氧化沟为实例,采用多参考系模型,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曝气转子的工作参数与氧化沟内流动特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转子的混合推流作用和氧化沟内容易发生沉降的地方,比较得到了转子的基本水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机废水的处理都用活性污泥法,由于活性污泥法处理效率高,一般采用较为广泛。但活性污泥法建设费用高,维护管理需要一定的技术、仍有改进的余地。日本通产省工业技术院微生物工业技术研究所研制了“限量曝气式间歇活性污泥法”,装置简单,可有效的防止污泥膨胀。根据应用于生产装置的实际效果,肯定了限量曝气法的特点。一、原理限量曝气法是间歇式活性污泥的一种变化法。活性污泥处理装置由调节池、曝气池和沉淀池组成。连续式活性污泥处理装置是  相似文献   

12.
表面曝气机是氧化沟内水体的主要动力来源,直接影响氧化沟处理污水的效率。采用多参考系模型,对32m×8 m×4m氧化沟内的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对比了曝气机功率为12kW,叶片浸深为0.2m、高为0.97m,曝气机叶片形状不同时氧化沟内的流场。模拟结果表明:机翼型叶片、前倾型叶片、矩形叶片和后倾型叶片4种叶片形状中机翼型叶片对水流的混合推动力最大,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活性污泥中的无灰物质,主要由污水净化中起氧化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群和没有氧化作用的无生命有机物两部分组成。活性污泥中无生命的有机物含量越大,活性污泥的氧化能力就越低。因此,在用曝气法来净化污水的设计和操作管理中,用活性污泥中干状无灰物质的含量作为主要评定指标是欠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氧化沟中混合液平均流速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需氧量选择的表面曝气机是否同时能使混合液达到要求的最低流速,是氧化沟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目前尚无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能对混合液流速进行预测。本文通过分析氧化沟的水流阻力,表面曝气机对混合液的推动和提升;并根据实测资料,验证了曝气机性能参数和氧化沟几何条件与混合液平均流速之间的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混合液平均流速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射流间歇曝气氧化沟的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低压射流曝气系统应用于氧化沟中,采用2h曝气,2h停曝的连续运行方式,系统CODCr去除率高达92%,BOD5去除率高于94%,NH3—N去除率达87%,TN去除率高于50%,TP去除率高于72%;测定SVI<80mL/g,活性污泥的外源比耗氧速率为63.7mgO2/(gMLVSS·h)。污泥内源呼吸比耗氧速率为9.8mgO2/(gMLVSS·h)。与常规的活性污泥法相比较,污泥碳化比耗氧速率可提高2~3倍,污泥内源呼吸比耗氧速率提高1~2倍,污泥活性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氧化沟工艺应用评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氧化沟的构筑形式、曝气设备、有机物、营养物去除以及工艺运行控制等几方面评述了当前国内外氧化沟技术的发展情况,并提出氧化沟设计、运行中的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三沟式氧化沟设计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氧化沟,该氧化沟融曝气与沉淀工序于同一构筑物内,其运转周期可根据处理水质的不同进行调整。本文叙述了该氧化沟基本布置及通行方式,并通过举例说明其计算要点。  相似文献   

18.
1.前言氧化沟处理方法,最早是由荷兰公共卫生工程研究所研究成功的。与曝气氧化塘相同,为了降低造价而又提高效率,采用搅拌转刷,因此,池子作成循环状沟渠。最早的氧化沟,是1954年在海牙北边的V镇建成的。但是,那时的氧化沟兼作沉淀池用,在夜间污水量少时,停用转刷,悬浮物沉淀后排出上清水,为间歇运转方式。转刷直径为75厘米,沟深1米,如图1(a)所示。其后于1965年,在环形氧化沟中间修建沉淀池的连续运转方式,如图1(b)所示,其转刷直径仍为75厘米,沟深1米。1970年,为了减少用地,沟深增加到2~2.5米,建成如图1(c)所  相似文献   

19.
自吸式射流曝气器在中小型氧化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明了氧化沟对曝气设备双重功能的要求;论述了自吸式射流曝气器发挥搅拌推流作用的机理;分析了中小型氧化沟采用自吸式射流曝气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关于转刷曝气氧化沟中挡流板设置位置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转刷曝气氧化沟中转刷处安装挡流板顶形成水跃溅水等问题,通过对类似工程的调研和现场改造试验,给出了挡流板的淹没深度及其与曝气转刷的水平距离的选择范围,并对氧化沟水位控制以及挡流板顶部形状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