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本文基于温排水物理模型相似关键条件,并研制了一套先进的加热温控系统和温度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了襄樊电厂二期工程温排水物理模型,试验从三维空间角度详细研究了电厂温排水对受纳水体一汉江的温升影响。通过电厂不同排水情况下排水口附近汉江水体表面温升、横断面温升分布和排水口轴线方向的温升分布的对比分析,推荐最优取排水口位置、布置型式等关键工程参数。  相似文献   

2.
辛殿文  董志慧 《人民长江》2012,43(20):62-65
基于温排水物理模型相似关键条件,建立了澳门路环发电厂温排水物理模型。详细研究了澳门机场扩建及机场以西水域规划方案实施后电厂温排水对周边水体的影响。通过改变不同排水口位置,对排水口附近水域表面温升以及取水口的取水温升分布进行对比分析,推荐了最优的工程布置方案,明确了推荐方案在各种典型潮位下的温升影响。对同类工程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温排水物理模型的关键相似条件,通过对现状温排水引起的温升分布和取水温升影响的复演,建立了嘉兴电厂温排水物理模型。模型详细研究了电厂温排水对附近水体的温升影响。通过对一、二、三期取、排水口联合运行时取水口的取水温升以及近区温度场对比分析,推荐了最优的工程布置方案,明确了推荐方案在各种典型潮型下的温升影响。  相似文献   

4.
引滦入津利用黎河输水,改变了黎河天然的水沙条件,河床发生了明显的冲淤变化。为探讨输水运用后河道演变规律、河道抵御洪水能力以及河道治理措施等内容,进行了黎河整治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潮汐河口地区,温排水的扩散比较复杂,温排水对电厂本身的取水温度会产生影响。取水温度难以满足机组运行要求时,普遍采用的是取排水工程的改造,为简化,可以建导流堤对温水进行人工导流。通过建立二维温排水数学模型对导堤改造方案进行比选,研究各方案的温水团导流作用对取水温升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各导堤方案均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堤顶高程为中潮位的方案较优。  相似文献   

6.
季日臣  杨泉 《人民黄河》1996,18(1):17-21
针对黄河包头画匠营子何段取水问题,研究水沙变化复杂河段动床河工模型试验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与数值计算方法。文中着重探讨了起动流速比尺、悬沙和底沙比尺的确定方法,详细给出了二非恒定流及非平衡输沙的数值计算方法,试验及计算民原型河段实测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电厂的温排水在潮汐过程中的运动情况及其对海水水温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经多方案对比试验,推荐了较优的电厂取排水口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8.
结合印度尼西亚北苏风港电厂取排水工程试验研究成果,给出了取水温升低而且无局部冲淤的取排水工程方案,揭示了电厂水域温排水的水力热力特性及泥沙运移规律,提出了工程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泥沙问题。  相似文献   

9.
阳西电厂冷却水取排水口工程受海床泥沙运动及防波堤回流区泥沙运动的影响,需研究泥沙对取排水口工程的影响及工程所引起附近海域水沙环境的变化。该文阐述了以物理模型试验为主的研究成果,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陆丰甲湖湾电厂新建工程温排水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陆丰甲湖湾电厂工程海域特征条件分析及温排水物理模型相似条件研究,建立了电厂温排水物理模型。模型通过对工程海域潮流及热水排放的复演,对比分析了不同比选方案下取水温升变化以及近区温度场特征,推荐了最优的工程布置方案,预测了在推荐方案布置、典型潮型作用下的电厂取水温升及工程海区的水面温升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张伯虎  辜伟芳 《人民长江》2018,49(18):28-32
杭州湾南岸电厂取水口所在海床的冲淤情势是取水口高程设置和电厂安全运行需要考虑的核心要素。基于工程海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形资料,结合水沙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和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工程海区海床演变规律和趋势。结果表明:工程所在海床属于杭州湾南岸滩涂的一部分,摒弃围垦引起的短期冲刷效应,海床长期处于缓慢淤涨态势,淤积速率约0.04 m/a;沿岸潮流的输沙作用以及围填海等人类活动是海床淤涨的主因。工程建设后,取水口区域仍将保持淤积态势,周边规划工程亦将使取水口床面区域产生0.2 m左右的淤积。研究成果可为取水口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在滨海核电站取水工程的波浪整体模型试验中发现,防波堤和较长的取水明渠在有效消减外海传入波浪的同时,会在明渠、泵站前池和吸水池出现长周期波动。本文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取水渠内长周期波动产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得出取水渠口门处的海浪运动是引起取水渠中长周期波动的水动力条件和能量来源,口门宽度、形状以及取水渠断面尺寸、形状等对长周期波动的幅度有重要影响的结论,据此提出了消减长周期波动的各种工程措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提出了从取水渠口门方向、宽度、形状以及取水渠断面宽度、形状和护岸结构型式等方面消减取水渠中长周期波动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任河是典型的山区河流,洪水来势凶猛,且泥沙含量大.坐落其上的蹇家湾水电站是以发电为单一开发目标的引水式电站,除设计洪水流量以上均需要正常发电,又因电站取水口位于主河道凸岸,所以电站取水口的引水防沙问题十分突出.本文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该电站引水防沙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对枢纽布置及结构尺寸进行优化,从而较好解决了电站的引水防沙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河工模型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区进行了特征洪水过程及电站运行的联合模拟试验。试验表明在输沙槽与拦沙潜堰共同作用下,电站进出水口的含沙量得到有效控制。在来水含沙量低于3kg/m3时,进出水口含沙量都满足电站运行要求,但是在含沙量较高的洪水期,底部浑水会逆行至电站进出水口附近,导致过机含沙量较高,因此提出了增设非封闭式拦沙潜坝的修改方案。修改方案改善了进出水口前的水流结构,起到了良好的拦沙截淤作用,进出水口前含沙量及泥沙淤积大幅减少,蓄能期过机含沙量降低13%~22%。在含沙量较大的洪水期,电站不宜抽水运用,但适时采用发电运行有助于减轻下库进出水口前的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非恒定水动力学水流泥沙方程,建立了黄河下河沿~头道拐河段一维水沙输移数学模型,分别采用1997-2002年和2003-2006年的黄河水文、泥沙等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运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1997-2006年宁蒙灌区引水对河道水沙变化的影响,分析认为:宁蒙灌区每引水1亿m3,头道拐断面相应径流减少量0.69亿m3,每净引水1亿m3头道拐断面径流则减少1.02亿m3;相应输沙减少量分别为40.9万t和60.7万t;河道淤积变化量1 432万t。汛期引水对河道输沙变化的影响大于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汛期引水引起的头道拐断面径流减少量占引水期径流减少总量的50%,而相应的输沙减少量则占输沙减少总量的73%。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第一热电厂取水口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河工模型试验,对哈尔滨第一热电厂补给水取水口局部区域的水力、泥沙运动及地形冲淤规律进行了研究,在确保电厂取水能力的前提下预测了可能的冲刷、淤积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取水口的原布置形式进行了优化。试验表明,所设计的优化布置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取水口的淤积,有利于电厂取水口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云南宣威煤矸石热电厂取水构筑物的布置型式进行验证,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经模型优化后,既能保证电厂正常取水安全要求,又能保障泄洪时各构筑物的稳定性,为工程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典型有坝渠首台兰河引水工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渠首的排沙运行方式对于坝前泥沙淤积的影响。试验研究了电站引水排沙和泄空排沙,分别模拟了一年一遇和多年一遇工况下的排沙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电站引水排沙的每年排沙量为10.87万t,泄空冲刷排沙的每年排沙量为33.67万t。根据河道来沙情况,每年泄空冲刷2~3次可满足水库一年调蓄的泥沙量。排沙流量选用70~110 m3/s较为合理。分析了引水排沙和泄空排沙的优缺点,对引水和库型要求较严格的水库和渠首提供了另一种排沙思路和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黄河下游河段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水文站1950—2016年水沙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分析对黄河下游水沙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70年来黄河下游沿程各水文站年水沙量整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水沙年际间、年内分配不均匀;1986年后下游水沙关系明显恶化,2003年后水沙关系又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黄河下游大流量减少,小流量增多,输水输沙主要集中在1000~4000m~3/s洪水中;确定保证下游微淤甚至冲刷的来沙系数应不超过0.01kg·s/m~6。分析黄河水沙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可为缓减黄河下游水沙关系,完善治黄方略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