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一种交联适中的聚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单体组成及配比,引发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且对树脂的再生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m(甲基丙烯酸十二酯):m(苯乙烯)为2:3,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交联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时,吸油效果最为理想;通过乙醇溶剂萃取法进行再生脱油率可达92.3%。  相似文献   

2.
张凯  程永清  李丽玲 《粘接》2007,28(6):16-18
用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为共聚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以甲苯和正丁醇为混合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合成的共聚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研究了共聚物黏度和分子质量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聚合条件:软硬单体质量比为2.0∶1,单体滴加时间为3.0 h,聚合温度90℃,聚合时间2.0 h,引发剂用量为0.7%,得到了分子质量分布较窄、成膜性能好的丙烯酸树脂。  相似文献   

3.
聚酯环氧粉末涂料用丙烯酸消光固化树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适用于聚酯环氧类粉末涂料同化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型丙烯酸消光树脂.研究民软、硬单体的比例,引发剂的用量和补加时间,单体滴加方式和滴加时间等对合成树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活性单体GMA含量对粉未涂膜件能的影响.并研究与丙烯酸树脂相容性较差的苯乙烯(ST)的含量对涂膜消光性的影响.得出合成嗣化聚酯环氧兄光粉末涂料用丙烯酸消光树脂的最佳条件:控制合成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65~70℃,引发剂用量6.0%,ST含量15%,GMA含量23%.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应用于水性光致抗蚀干膜的水溶性丙烯酸树脂。采用正交试验法通过GPC、红外、热重分析及拉伸实验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引发剂滴加时间、亲水性功能单体AA的用量、软单体BA的用量、中和度对树脂水溶性,树脂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漆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优化合成反应条件如下:引发剂质量分数1.4%、引发剂滴加时间3 h、AA单体质量分数30%、BA单体质量分数5%、中和度45%,产物的单体转化率高于95%且能在常温下稳定贮存12个月以上,树脂水溶性达到85%以上;树脂数均分子质量n<45 000且分布系数PD﹤2。树脂漆膜拉伸强度>1.368 MPa,在350℃开始分解直至450℃分解完全。  相似文献   

5.
微乳液以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热引发技术合成了高吸油性树脂。较详细地讨论了合成树脂过程中的反应温度、时间、交联剂的种类及用量等工艺因素对合成树脂的吸油率和吸油速率的影响,从而得出热引发合成高吸油性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及其吸油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丁酯等为原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树脂。讨论了乳化剂、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对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种类及用量、致孔剂用量等对聚丙烯酸酯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发现当反应单体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十二酯的摩尔比为3∶1,交联剂二乙烯基苯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致孔剂乙酸乙酯用量为单体质量的50%时,合成的聚丙烯酸酯树脂对煤油、甲苯和CCl4的吸收率分别为7.12、18.10和33.39g·g-1,表现出良好的吸油性能。  相似文献   

7.
聚酯固化粉末涂料消光树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有环氧基团且适用于聚酯固化消光粉末涂料的丙烯酸树脂,研究了改变合成树脂中的软、硬单体的比例,引发剂的用量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含量对粉末涂料性能的影响。得出合成聚酯固化低光泽粉末涂料丙烯酸树脂的最佳条件,控制合成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65-70℃,引发剂用量1.5%,GMA含量20%,同时,用这种消光树脂制得的粉末涂料涂膜与环氧树脂-MCA型低光泽粉末涂料涂膜进行耐过度烘烤性能的实验比较,发现其具有较好的耐热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姚琳  李阿峰  杨黎燕 《应用化工》2012,41(5):924-927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为单体,BPO为引发剂,在氮气保护下,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粒径及转化率的影响,中和度等对其水溶性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中和前后吸收峰变化,用热重对树脂进行热稳定分析。结果发现,引发剂用量越大,乳液粒径越小,反应温度为120℃时,丙烯酸树脂转化率最高,且时间最短最佳,合成树脂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以环氧树脂E-20,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及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叔碳酸缩水甘油酯(E-10P)为功能单体,巯基乙醇(ME)为链转移试剂在二丙二醇甲醚和丁醇的混合溶剂中采用溶液聚合工艺,通过后期加水分散制备了水溶性改性羟基丙烯酸树脂。通过对合成树脂粘度和分子质量以及涂膜性能的检测研究了反应物用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20,E-10P,ME及引发剂质量分数分别为为10%,15%,0.3%和1.2%时,可以得到性能优异的水溶性环氧改性羟基丙烯酸树脂,以其所配制的水性烘烤涂料满足水性玻璃酒瓶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甲苯为溶剂,苯乙烯、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丁酯为反应主单体通过溶液聚合制备了墨粉用苯丙粘结树脂。采用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及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溶剂用量、聚合温度、引发剂、交联剂、链转移剂对苯丙树脂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工艺条件如下:溶剂添加质量分数45%,聚合反应温度110℃,引发剂、交联剂及链转移剂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2%、2%和0.3%。在此条件下合成的苯丙树脂的数均分子质量11 000~13 000,分子质量分布20,可用作墨粉粘结树脂。  相似文献   

11.
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酰胺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自由基接枝共聚制备了高吸水树脂,分别考察了原料配比、引发剂浓度、交联剂浓度、聚合温度、树脂粒径等因素对高吸水树脂吸收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高固体分低粘度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高固体分低粘度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方法,讨论了羟基单体、溶剂、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工艺条件等因素对产品的影响,介绍了该树脂的特性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固低粘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秀娟 《广东化工》2003,30(5):13-15
论述了高固体分低粘度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方法,讨论了羟基单体、引发剂、溶剂、分子量调节剂、工艺条件等因素对产品的影响。介绍了该树脂的特性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酸抗菌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抗菌性的功能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乙基溴化铵(PEDAB)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及丙烯酸丁酯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丙烯酸树脂。以此树脂配制涂料,并进行抗菌性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合成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100℃以正丁醇为溶剂、引发剂(BPO)的用量为1%。抗菌性检测结果表明在合成树脂过程中功能单体的用量为8%,涂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黑曲霉的抗菌率均达到99%。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带环氧基团的丙烯酸树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用量、引发剂类型对丙烯酸树脂及涂料性能的影响。通过选用夺氢能力较弱的引发剂以及聚合工艺的优化,合成出高流平、高耐候、耐腐蚀性佳的透明粉末涂料用丙烯酸树脂。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合成类吸水树脂在农用上的进展,提出采用低成本且工艺成熟的水溶液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基体、接枝可溶性淀粉进行三元单体共聚,经钠基膨润土改性,复合引发剂、复合交联剂制备低成本、易降解的合成类吸水性树脂。经实验改进和工艺条件优化后,树脂吸去离子水倍率可达1 940.9 g/g,吸自来水899.8g/g。采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手段对合成树脂进行了分析表征,证实了产物为淀粉、丙烯酸及丙烯酰胺的共聚物。  相似文献   

17.
用本体法在C5石油树脂上接枝单烯烃苯乙烯(St),考察了不同聚合条件对产物的影响。随着St含量的增加,C5石油树脂的软化温度先降后升,在w(St)为37.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0%,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2.0 h时,软化温度达到最小值71℃。黏度测试表明,St改性C5石油树脂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铁钴比色分析表明,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St改性C5石油树脂的色度增大,在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0%时,该石油树脂的色度为2#。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激光微细加工技术,通过对不同浓度引发剂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聚合行为进行评价,研究了1-甲基-2-[2-(9-戊基-咔唑-3-基)-乙烯基]-3,3-二甲基吲哚碘盐(Ⅰ)作为双光子光引发剂的聚合特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扫描速度为44μm/s时,双光子聚合阈值为139kJ/cm%2;当激光能量密度为286kJ/cm^2时,引发聚合的曝光时间阈值为0.7ms.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作为双光子聚合三维结构的微细加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